距离2018年的春节只剩下不到一个月了,估计很多人都已经早早买好了回家的车票,我的同事们也都开始进入节前工作冲刺阶段。
在大家忙着采购带回家的年货时,纷纷问起我们领导一个问题:北京有什么可以买回去当年货的?北京人过年必买什么东西?
作为一个北京人,再加上又是个吃货,我们领导拎了一盒子点心召集我们开会,边吃边开始科普...
京八件 摄影:唐志远
在老北京人心里,“点心匣子”是登门拜访的必备之礼,特别在隆重的春节档。花式的点心用纸盒装上,盖上红纸,再拿麻绳纵横一勒——老北京人都好个“面儿”,而它恰好“有礼有面”。
说北京点心 绕不开饽饽
在多数北京孩子的记忆中,过年最盼的就是点心匣子。 图片来自:稻香村新浪博客
糕点铺在清代的直隶一带,也叫“饽饽铺”,饽饽就是满语中的点心茶食,“香饽饽”一词就是这么衍生出来的。这些饽饽铺大多以某某斋来命名,比如当时有名的大栅栏聚庆斋、东四八条的瑞芳斋,都以售卖满族糕点为主:萨其马、巴拉饼……
至于饽饽铺后来为何在京城变得不显山不露水,甚至不得不对品类大加改良,吸纳别家所长,这跟老北京饮食的流变大有关系。
所谓的老北京饮食,大抵时间是指清中期到民国。作为首府的北京城,在饮食上少有创立,多是汇聚。打个比方,就拿大菜小吃来说,八大菜系里没有京菜,当年驰名的“八大楼”有多一半是鲁菜,剩下的则属湘菜、粤菜,而所谓的“北京小吃”,主体则是回民小吃。这些更容易被汉人味蕾所接纳的口味,渐成京城饮食主流,哪怕是清宫的宫廷菜,也不得不在满族菜肴中融入它们。点心自然也是如此——给满族饽饽造成巨大冲击的,正是南味糕点“稻香村”。
老家是苏州 走红在北京
稻香村始自苏州,是一位姓陈的青盐店老板所创。青盐店是苏州一带专门经营糕饵、蜜饯和腌制小菜的店铺。说起“稻香”这二字,“一洼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稻花香里说丰年”,好寓意一大堆,然而事实上,它名字来得很朴实。
相传,这家青盐店原本叫“陈记”。有一日黄昏,陈老板在打烊时收留了一个老乞丐,给了他一卷稻草做被褥,等到第二天老乞丐走后,陈老板就拿这卷稻草烧火,继续做他的“姑苏饼”,谁知异香扑鼻,生意越来越好,所以他就将店改名叫“稻香村”。
苏州的稻香村开在老观前街上,生意特别红火。而在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春,有个叫郭玉生的金陵人,挖来几个稻香村的伙计,决定北上京城淘金,在前门大栅栏的观音寺街,也开了一家稻香村,第一次把苏式点心推介给北京人。或许连他自己都不会想到,这个南味糕点铺,竟成了日后京城最知名的点心铺。
口味多 又耐放 赢得京城的胃
图片来自:全景网
苏式点心的特点是重油重糖,花样繁多,在气候干燥的北京,存放数天仍不变干,当年稻香村主打的冬瓜饼、姑苏饼和猪油夹沙蒸蛋糕等,一在京城露面,就立刻吸引了人们的味蕾,稻香村的生意也一日较一日红火。这也使得饽饽铺大受冲击,除了几家老字号的萨其马、自来红、自来白,但凡是场面上送礼,谁不奔稻香村去!
苏式糕点在制作中,很少用到满族点心常用的奶油,更符合汉族人的口味。同时,用料考究也是它致胜的关键。核桃仁必须是山西临汾、孝义或定襄的,玫瑰花必须是山东定陶或北京妙峰山的,而且还得是太阳未出前,带着露水采摘的;椰蓉只要海南岛的,火腿指定了金华火腿中的“蒋腿”,松子仁得是吉林的,黑芝麻要江西乐平的。传世字号似乎都会恪守着自己的用料原则,跟那些百年药铺的“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一个道理,是最朴实的顾客至上。
图片来自:全景网
稻香村直到今天,仍主要以“前店后厂”、“自产自销”为主,相当于“大作坊”的商业模式,而这在当时的糕点铺行业里,属于超前的异类。怎奈随着稻香村的行情水涨船高,那些饽饽铺也不得不开始效仿,陆续做起了苏式点心的买卖。于是乎,饽饽铺里也有苏氏点心,稻香村里也卖饽饽。这也就是如今稻香村里能见到山南海北各式点心、甚至西式蛋糕的肇始。而要究其原因,大抵必须和北京城的开放包容精神联系到一起。老北京人都乐意接受这样的“融会贯通”,混血的“京二代”、“京三代”们更不必说。
那时的“山寨”,扳倒正宗
“山寨”一词虽新,但这类行为自古就有,当然另起炉灶重开张的,也并不一定就叫山寨,特别是那些已经成了“百年老店”的。
从1895年到1915年,这段时间算是稻香村的黄金二十年,最起码在糕点界,它是打遍京城无敌手的。不过就在这个鼎盛之时,稻香村的两个股东带着几个伙计出走了,而且竟然坏了“一街不开二店” 的糕点界行规,就在稻香村对面,开起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点心铺“桂香村”。而后没几年,又有一个稻香村的大伙计,仗着自己学到的手艺和掌握的人脉,也自己单干了,在老东安市场开了个“稻香春”。
那个时候没什么知识产权保护,做糕点也没什么特别的秘方,所以这几家南味糕点铺的产品,口味上都差不多,很难有孰优孰劣之分。随后南味糕点铺在京城到处开花,甚至天津、保定、大同等地,也都有了以模糊化“稻香村”来起名的点心铺。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下,正牌的稻香村竟败下阵,在1925年前后关门歇业了。如今街头巷尾,挂着大红招牌的“稻香村”,其实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复兴的。
大八件?小八件?京八件!
稻香村严格来说,其实该叫南味食品店。因为它还售卖自己生产的肉脯、酱菜、熟食和糖果,赶上时令,还有元宵、粽子和月饼等,只不过它的糕点太过出名,给人造成了错觉。而说起稻香村的糕点,其中的中式糕点,主要分南北两派。
牛舌饼 图片来自:全景网
“南派”就是苏式糕点那些:椒盐饼、牛舌饼、火腿酥等。“北派”则是萨其马、自来红、自来白之类。这些点心既然都摆在一块儿卖,也就逐渐被人优化组合,匹配出了最受欢迎的新套路——“八件”。
萨其马 图片来自:全景网
八件的意思就是八样点心,每种一枚、合在一起正好是一斤的,就叫“大八件”,合在一起是半斤的,就叫“小八件”。所以说,大八件和小八件绝不是点心大小号的区别,而是两套不同的体系。而它们也是稻香村的点心里,售卖量最大、也最知名的品类,人们统称其为“京八件”。
大八件
大八件说起来,分为“上四样”和“下四样”,分别是福、禄、寿、喜四字饼,以及太师饼、椒盐饼、枣花酥和萨其玛。按照老配方,上四样中的福字饼、喜字饼是白糖、蜂蜜馅的;寿字饼加了玫瑰花瓣;禄字饼则是山楂馅做的。不过到了今天,为了应对人们挑剔的口感,避免口味重复,福字饼改成了莲蓉馅,禄字饼换成了柿子馅,寿字饼是豆沙馅,喜字饼则是南瓜馅的,而下四样,除了太师饼的馅从鸡油肉蓉改成了椒盐,其他都没有什么变化。
小八件 图片来自:全景网
小八件讲究的是小巧精致,所以它们都是做成不同形状的饼。有的版本是桃、杏、石榴、苹果、核桃、柿子、橘子和枣这八种干鲜果品形状,有的则是做成祥云、如意、佛手等带美好寓意的形状。
如今的小八件,是糖玫瑰混豆沙馅的福字饼、桂花山楂馅的禄字饼、板栗馅的寿字饼、椒盐黑芝麻馅的禧字饼、冬瓜馅的佛手酥、五仁馅的如意酥、核桃枣泥馅的枣花酥和芸豆馅的祥云酥。
图片来自:全景网
听完我们吃货领导的介绍,你下回再去买点心就不会蒙圈了吧。除了京八件,你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随意挑选点心装盒。每次看服务员把盒子用点心装满的过程也令人心情愉悦,仿佛每放一块点心,年就近了一天。
文章选自《舌尖上的新年》,想要了解更多年味内容,可以下图即可购买。
撰文 | 郭亦城
微信编辑 | 小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