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女子图鉴里,没有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的北漂

《东京女子图鉴》火了之后,这个创意衍生出无数个本土化版本。其中,最受关注和热议的是已经开播的《北京女子图鉴》和还未开播的《上海女子图鉴》。


我在北京女子图鉴里,没有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的北漂_第1张图片


虽然该剧的编剧张佳一直强调,“从最开始做这个项目时,团队统一的理念就是,完全不抄‘东京’的故事,就是还原到北京的本土来,因为这两个城市的生活习惯和意识形态完全不同,我们只是取材它的表达方式,比如第一集都是从小城来到大都市,其他都没有太多可比性和对照感”,但《北图》和《东图》的打开方式的确如出一辙。


而且,“本土化”这个概念在剧中的体现,我着实不敢苟同,从来没有一部电视剧会让我在观看过程中产生情绪,都怪我作为一个和主人公陈可年龄相仿的“real北漂”入戏太深。


《北京女子图鉴》没有体现出北京万分之一的光鲜亮丽和繁华可爱,也未能诠释出北漂在大城市艰难奋斗万分之一的残酷无情与现实。它没有展现出一个真正的北京。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北图》的女主角甚至远不如《东图》的女主角讨喜,《东图》里的水川麻美至少从不掩饰自己的欲望,从不遮盖自己对虚荣和物质的喜爱,而戚薇扮演的陈可,反倒更像个“当了婊子还想立贞节牌坊”的绿茶。


一开始,她就信誓旦旦的表明,“那双可以参加舞会的水晶鞋,既然全城的女孩儿都在抢穿,那我不如自己挣钱买一双,或许可以到达得更快”。


我在北京女子图鉴里,没有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的北漂_第2张图片


她说这话的时候,正在跟一个有妇之夫参加饭局,我还以为她就此幡然醒悟,之后的剧情会是大女主+开外挂呢。


事实证明剧情后半段她确实开挂了,不过开挂的不是她的才华和技能,而是她勾搭男人和趋炎附势的本事。


我来说一说我觉得陈可不能代表“北漂女”的原因吧。


《北京女子图鉴》前10集一帧一帧刷下来,陈可最不讨喜之处在于,编剧放大了她的欲望和焦虑,而忽略了她的渺小、真实与感情。


我在北京女子图鉴里,没有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的北漂_第3张图片


至少在我看来,剧中的陈可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也从未爱过谁,她只需要LV、口红,体面的工作和房子。


剧中唯一接地气的部分是陈可来北京的理由,这和大多数北上的青年如出一辙:不满小城市的工作环境和薪资,瞧不上父母绞尽脑汁谋来的2000块一月的朝九晚五的职业,嫌弃相亲对象二流子般的抖腿和不正经,不想随便找个人凑合过一辈子。


但同学佳佳一出场,陈可的本质就暴露了。她先是瞧不起对方的文化,认为自己要是去北漂,对方肯定帮不到自己什么,紧接着就看着气质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佳佳满眼放光,后去了北京又和人合租,接受对方灌输给自己的“北漂理念”。


我在北京女子图鉴里,没有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的北漂_第4张图片


考研失败的陈可决心去北漂,她的单亲妈妈对此的态度是,“你长大了,想做什么要为自己负责”。初次北上,她就被初恋男友甩了,借住在正在北京读研的发小家中,发小居然是个色胚,深夜拉闸摆局侵犯她。


我在北京女子图鉴里,没有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的北漂_第5张图片


她气势汹汹拉着行李箱走了,又折回去向其索要了一份工作。


接下来是整个剧中唯一戳中我的一个点。陈可没有去处,在街上溜达,看到卖玉米的老大爷,可是身上零钱不够,向大爷央求半根玉米,大爷居然真的将玉米折断,只给了她半根,剩下半根自己趁热吃了。寥寥几个画面,两个小人物的心酸命运相互呼应。


我在北京女子图鉴里,没有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的北漂_第6张图片


为了讲北京的饭局文化和资源笼络,编剧设置了陈可跟着有妇之夫去参加饭局,跟同学佳佳去三里屯AA蹦迪拓展人脉。头一回和有夫之妇见面,陈可就收了人家一个包。

这些都还好,接下来几集陈可对职场禁忌的挑战,可谓刷新了我对北京职场的理解。


凭借着和有妇之夫混迹各大饭局,陈可获得了剧中第一份稳定的工作,认识了第一个比较正经的男朋友,一个销售经理。在经历了站队、过生日等一系列风波后,陈可觉得自己的男友张超是个格局太小的“凤凰男”,两人三观不合。


我在北京女子图鉴里,没有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的北漂_第7张图片


判断的依据是男友在其过生日时买不起真正的LV,淘宝了一件挂满LV logo的睡衣送她,带她去吃金钱豹,还写了一整张“吃垮金钱豹” 攻略。


陈可估计是觉得这个经济适用男和老家那些小家子气的男人也没分别,于是吃完饭当场失踪了。(这个稍微可以理解)


一边热恋一边给自己物色下家的陈可分手后立马跳槽了。她接受了女上司提供的大房子、可以随意使用的奢侈品,和一支口红。陈可对女上司顾总的膜拜完全没展现在专业素养上,而是各种大牌奢侈品、房子、车子。


又到了该换男朋友的时候了,陈可这次挑战的职场禁忌是——和客户谈恋爱。


我在北京女子图鉴里,没有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的北漂_第8张图片


顾总给了陈可这么多好处,开始索要回报了。于是,在带她参加各种饭局的时候,陈可认识了一个富二代于杨。(按照平均一集半换一个男友的尿性,这是目前为止女主在剧里维系时间最久的一段感情了。)


于杨是陈可的客户,陈可由于打玻尿酸过敏不想让其看见导致公司丢了一个大单子。


怎么补救呢?她急中生智拦截了对方的合同快递,发挥女生的性别优势,开始在于杨面前扮可怜,哭一哭再把呕吐物吐进新买的LV包包里就把单子给抢回来了。


于杨也是明白人,第二天立马回送了一个香奈儿赔礼道歉。一来二去,两人恋爱了。至今为止我都不觉得这叫恋爱,而是一段畸形的、难以描述的两性关系。


我在北京女子图鉴里,没有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的北漂_第9张图片


于杨不愿公开男女朋友关系,两人相处的场所除了各大饭局酒局,就是床上。


大概是交了一个有底气的男朋友吧,陈可开始膨胀了。


从前看到顾总满脸艳羡,那天陪顾总逛商场,听到顾总对导购小姐说,“二百块三条的内裤给我包起来”的时候,陈可献宝似的在旁边插了句嘴,“内衣裤贴身穿,一定要选最好的,回头我让男朋友给咱俩从欧洲带,国内没得卖”……


我在北京女子图鉴里,没有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的北漂_第10张图片


膨胀的第二步是作为乙方开始给甲方甩脸色,就因为要陪男朋友去参加酒局,又把单子整丢了。


膨胀完开始想买房,身边的人都怂恿她,“交个富二代男朋友干嘛使的呀?跟他开口啊”,女主大肆喊口号,“我跟他在一起又不是因为他的钱,true love,懂吗”?


一转身就跟于杨抱怨还贷款压力很大,还暗示性的询问对方是否有房地产的朋友可以打折。当然有,但对方还是巧妙避开了。


使出终极杀手锏的陈可把母亲搬到北京来,想把结婚一事提上日程,被对方以一句“我们的沟通出了问题”打发了。分手后,于杨和比自己资产更雄厚的女人结婚了。


《北京女子图鉴》不是“女子图鉴”,更像是一部“北京男子收集图鉴”。至少到目前为止,除了美貌和手腕,我没看到女主实打实的付出过什么,也没看到她任何在专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倒是时不时眼高手低,胡乱焦虑的本领一流。


我在北京女子图鉴里,没有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的北漂_第11张图片


前些天去拜访一个国际知名服装设计师,聊到一个观点,说“人是具备弹性的”,这种弹性体现在生活上就是:你一直在过平均两万块每月的生活,你以为你绝对接受不了低于这个水平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你被告知有且只有3000块,你会发现你也能活下去……


这话的言外之意不是在于让人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与追求,而是合理控制甚至不过于放大自己的欲望。


高潮如是,低谷亦如是。


陈可的每一次跌倒,都是基于她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抱着过盛的功利心。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时,如果在过程中将期许表现得太过明显,欲望反而得不到满足。机会如果在你没准备好的时候砸下来,你也接不住。


我在北京女子图鉴里,没有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的北漂_第12张图片


这是我初入职场上司教会我的第一个道理。所以,《北图》对于我而言,不过是一碗没有鸡肉甚至连鸡骨头都没有的“纯鸡汤”罢了,喝多了不仅会尿急,还会长脂肪。


至于北京这座城市,我想说它真的没我们想象中那么糟。它满含包容性,丝毫不介意我做没做过或者是不是即将成为生活的逃兵,也不会因为我一次两次小小的失败而拒绝我。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来,它都在这里,依然会提供最先锋最新奇最丰盛的事物给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它见证了我最丑陋的模样,也让我重新拥有了坦荡面对漫漫长路的勇气。


它真的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即使我还是个穷人,但这里还是有期待我的人;即使北京再拥挤,还是留了一个位置给我的”……

我在北京女子图鉴里,没有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的北漂_第1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北京女子图鉴里,没有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的北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