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发现没,国家这段时间针对消费大动作挺多的。
稍微一数,年初到现在,促消费的重磅文件不下四五个,从民众关心的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到“一老一小”的托幼养老问题,都有具体指导。
消费为啥让有关部门这么花心思?一方面,国际形势不用多说,近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就是咱的底气,当然得好好培育;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早就在转型,从外向转为内需导向。
从数字来看,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消费早就坐稳“头把交椅”,而且未来还要继续。
不过,消费的事儿其实很复杂。比如,听之前一些人热炒的“消费降级”了,你慌不慌?中国消费增速放缓了,还有些人担心,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还会这么大吗?
今年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
潜力
的确,中国消费的增速不像过去处在两位数的高位了,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是8.3%。随之,人们通常会问两个问题:一、消费增长是不是潜力不足?二、增速慢了,消费是不是要降级?
岛妹也曾把第二个问题提给一位熟悉的专家,却迎来了灵魂一问,现在也送给大家:你自己买东西会越买越差吗?
其实,当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站在超过38万亿元的巨大体量上,每一个增长的百分点对应的绝对值已比过去高出不少。更何况,目前增速仍然处在较高水平,意味着大家仍在更多地买买买。
2018年5月-2019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买买买分几种?以耐用品来说,无非是补缺、以旧换新、更新换代。就想想手机,过去更新过多少代,现在又有多少人巴望着5G手机赶紧上市?所以,恰恰是升级需求推动着消费往前跑。反过来说增速影响升级降级?那就是整反了。
观察中国消费的一些侧面,的确会有许多有意思的发现。比如,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之一;同时拼多多在一二线城市用户的占比已接近50%。
看似矛盾?其实不然。中国市场不是铁板一块,不同人群处在不同的消费阶段。也正是市场的梯度,让我们看到整体的潜力所在。
来看点例子——
到2018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每千人拥有汽车170辆,许多城市高峰时段堵车严重。中国汽车市场饱和了吗?比照发达国家每千人超500辆的水平,其实还远。
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民航运输大国,2018年,共有6.1亿人次乘坐中国民航航班出行。然而,对比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粗略估计,仍有约10亿人在过去一年没有乘坐过飞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国,2018年,中国公民出境游约1.5亿人次。但考察出境游人群构成会发现,其中多数游客来自一线及准一线城市,每百人中不到5人出国旅游过。
岛妹还还采访过不少家庭,有年轻小家80%的收入用于消费,有中年夫妇中意品质生活,连退休老人都在玩转多元消费,大家越来越乐意为“幸福”买单。市场仍有空间,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这就是潜力。
全球主要国家汽车千人保有量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动力
当然,有主观需要还不够,还得有支付能力,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需求。
动力足不足?“五环外”市场很典型。回自个儿老家看看,是不是一年一个样,分分钟要迷路,一回眸还能发现万达、星巴克和兰蔻?的确,消费快速增长、品牌纷纷布局,曾经“默默无闻”的三四线城市以及大量县城市场今天炙手可热。
不少企业人士说,一二线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虽然体量相对较小,但消费者的热情和实力也很强劲,这些地区存在更多机会。
举个例子,主打县镇市场的苏宁易购“零售云”加盟店在全国已有3000家,遍布2000个县镇;到2018年,兰蔻在中国的门店数是272家,覆盖115个城市。
在比如餐桌上的消费。还记得前一阵儿时兴的“车厘子自由”么?大家为啥把车厘子当作衡量消费水平的标尺了?毕竟,吃得起车厘子的人越来越多了嘛。每日优鲜发布的消费报告显示,2019年,智利车厘子问鼎年货新星榜单,相比2018年销量暴涨了32倍多。这就是购买力。
类似的,中国人吃猪肉比以前少了,但价格是普通白猪3-4倍的黑猪肉倒是卖得不错;连大米、面粉这些主食,花样也玩得转,五常大米、泰国珍珠米、高筋、低筋面粉这些新种类受欢迎增长快。
再说消费动力也就挺明显了。
一方面,大家手里有钱,谁不想改善生活。自2011年以来,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稳步上升,而且近两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城市“跑”得更快,这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步伐相呼应,有力地激发更广阔的县域及乡村消费市场。
另一方面,企业也挺给力,正在努力跟上供给。中国企业的创新的确有目共睹,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8年全球企业国际专利注册申请数据,中国较上年增加9.1%,位居第二位。供给的不充分不均衡,正在由创新来补短板。此外,新零售等模式、渠道方面的创新更不用多说。
需求供给一对接上,可不就有动力了。
短板
但也得承认,消费短板还不少,开篇说的重磅文件,其实也是要为消费扫清障碍。
岛妹跟消费者聊了聊,发现主要是这些痛点。
“好东西还不够”。前几年大家为啥不辞辛苦从国外背电饭煲、马桶盖、厨房刀具?近几年情况好些了,但供给的多元化还差点意思,在服务类消费,比如托幼、养老、家政方面更是如此。所以,政策指导来得也挺必要。
“消费还得靠政策支持”。比如,最近发改委公布了不给新能源车设限制的政策。另外,汽车市场的问题,一定程度在于二手车市场没有活起来,存量没有出口,新车自然卖不动。最近刚出台二手车出口的新政,就是要让消费的循环活起来。
6月3日,三部委发布通知,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施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取消
“购物环境不尽理想”。买到假货、翻新货;大件网购退换麻烦、周期长;售后不便维修贵……这些消费的坑你都遇到过哪些?
一二线城市还好,在四六级、县镇和农村市场问题还会更多,比如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上行难、工业品下行难、商品品质和门店服务差异化等等。
所以,促消费,还需要在营造良好环境、解除后顾之忧方面,多做细致工作。当前方方面面的政策,可以说是看准了短板,对消费的利好相信将会逐步显现。
当然,繁荣国内消费市场,功夫既在消费本身,宏观政策也得来发力。一季度以来,有关政策效应已经显现,包括稳健的货币政策、力度空前的减税降费、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等。
所以,消费,还能继续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旗。
文/欧阳小节
编辑/宇文雷格
相关话题及资料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6月13日、18日、19日、20日刊文《3个家庭的消费升级账本》《“五环外”市场究竟有多大?》《14亿人的餐桌更有滋味了》《中国人的消费在稳稳地上升》。
扫描下方二维码,六五折入手你岛新书《侠客岛对话郑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