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4亿人没用过马桶

中国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4亿人没用过马桶_第1张图片

中国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4亿人没用过马桶_第2张图片


内容来源:2019年10月17日-18日,在亿欧公司、EqualOcean主办的2019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中,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珠江学者、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申明浩进行了题为“大湾区科技出海:模式与路径”的精彩分享。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和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笔记达人|ALL

封面设计&责编|智勇

4276篇深度好文:5440 字 | 11 分钟阅读

活动笔记宏观趋势


本文优质度:★★★+ 口感:黑鸭味莲藕


笔记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 中国经济,要靠什么拉动?

  • 中国制造业为什么要出海?

在2015年联合国世界投资论坛上,当时有一个主题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国际投资的技术问题”,为什么是这个题目? 因为在2008年全球经融危机之后,世界的FDI( 笔记侠注: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简称,意为“国际直接投资” )是下降的。由于中国对外投资上升,才使世界FDI增长在2015年从负转正。 这一届大湾区科创峰会,把“科技出海”作为一个专门的会场,非常关键和必要。这跟整个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大战略是极为吻合的。 一、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


1.第一阶段:成为世界工厂 高速发展阶段的前两个周期,一个是前店后厂。粤港澳的合作,开启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引擎。 前店后厂的模式使香港把制造业全部转移到珠三角地区,珠三角成为世界工厂,香港成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的枢纽和中心。 2.第二阶段:整合服务业 自贸区的建立实际上加强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服务业的发达,为中国的制造业升级提供了支撑。 如果把全球价值链看成一条微笑曲线,加工环节是在低端的。服务业的链条很长,左边是研发、设计等服务业,右边是零售、物流、电商等服务业,这需要港澳与内地更长足的合作整合。 3.第三阶段:打造科创中心 全世界发展最顶尖的前三大大湾区,无一例外都是科创中心。 要找到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组成 )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是什么?还是科创。 二、科创拉动中国经济飞升 1.互联网促进了内需消费 加入WTO( 世界贸易组织 )后,中国在2001年到2008年期间,外贸对经济的贡献度,从34%上升到2006年的64%,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迅速跌下来,到2017年又回到34%。 那谁对中国现在经济贡献最多?是内需消费。其中互联网企业做的最好,因为它把国内市场迅速地变成了互联网上的统一市场。 2.市场统一激发内需红利 互联网把消费者与厂商距离降为0,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统一红利。像阿里、腾讯、美团、大众等等都是做互联网迅速成功的企业。 此外还有一个巨大的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内需红利。 我们有十亿人口没坐过飞机,四亿人口没用过马桶。他们改善生活的需求也是内需增长的动力。 3.携手科创孕育国际品牌 中国有三千多万家企业。单是广东就有四百九十二万家企业。 当企业与港澳的国际资源结合,包括与科研机构、专利技术机构的合作,会带来一大批能够在国际市场占有相当份额的品牌企业。像现在华为、大疆、腾讯等。 三、 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规模化推广应用 1.用户基数的规模效应 中国的消费增长为什么那么快?因为我们用户基数太大。 2018年,中国网民的数据8.3亿,大部分是移动互联网的网民。 微信月活的数据有11亿;QQ 有8亿多;淘宝、天猫也超过7亿;拼多多4.4亿;包括豆瓣也超过3亿。巨大用户规模驱动了新商业模式迅速迭代和成长。


在PC物联网时,我们跟着美国走。到了移动互联网,我们实现了反超,因为我们的应用场景、使用频次远超美国。 2.创意和市场的互哺 大疆是香港科大李择湘教授的实验室技术,他的研究生跟汪滔在深圳孵化出了大疆,形成了出口欧美占世界80%市场份额的无人机产品。 现在中国的科创崛起特别快,因为我们有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巨大的用户基数,能够让企业快速迭代、快速实验。 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效率与创新 效率和创新看人均GDP就知道,大湾区人均GDP大概1.8万美元,是全国最高的。但是跟世界前几个湾区比,只有人家二分之一到七分之一的水平。 创新的维度,一个是高校,一个是企业。 企业更关键,因为全中国的研发投入70%在企业。 以前,全中国只有华为一家企业入选全球创新百强。今年增加了两家,小米和比亚迪。但东京湾常年是20家左右的规模,这里还是有差距的。

中国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4亿人没用过马桶_第3张图片


高质量发展不是看规模,看的是效率和创新。 2 .国内外湾区对比 ① 上海长三角 上海长三角的大湾区,它其实不叫湾区。浙江自己搞了一个大湾区,上海没有跟它连在一起。 但如果把浙江自己放在那里体量太小,所以把上海加进来了,类似于长三角这样的地方,他们的各项数据跟粤港澳大湾区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② 非洲、东盟 从GDP来看,非洲和东盟跟我们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一个大湾区的GDP就跟他们整体上接近了。 但是他们人口数量很多,非洲超过10亿,东盟也有6亿多。 所以,非洲的今天相当于我们1978年的昨天。而且1978年我们可能还不如它,那时我们的工资水平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还低。 当初为什么全球的制造业都跑到了中国,因为那时候中国是成本洼地,现在非洲、东南亚是新的成本洼地。 3.产业发展形势利好 ① 积势能 现今那些非洲、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较差,我们的比较好,他们都属于工业化初期、中期的阶段,我们工业化进程已经到后期或者后工业化时期。 所以我们和这些国家有一个势能,那意味着会有转移的巨大红利。 ② 重研发 研发投入和制造业密切相关,虽然现在大湾区研发好像不如前几大湾区,但也不用妄自菲薄。现在的投入不高,因为做的是中低端,但未来空间很大。 ③ 高产值 中国制造业总产值是美国的2.58倍,增加值是美国的1.8倍。 很多产品占到世界的绝对多数份额。现在制造业的总量地位,相当于1840年的英国占世界的地位。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基本面。 4.上下游产业同时联动 未来往哪个方面发展呢?做下游产业同时要兼做上游。 现在我们的制造业主要是下游比较厉害,下游的聚集度特别高,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这里和国内外的产业关联度最强。 华为是下游企业,但兼做上游芯片研发,华为在全球的上游采购量特别大。广东省遍布了很多这样的企业,所以我们的下游能力很强。 由此带来的优势就是,我们掌握了终端,即消费者数据。 5.加大服务业出海

中国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4亿人没用过马桶_第4张图片

中国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4亿人没用过马桶_第5张图片


这是国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的成果。我们专门做了服务业对外投资的研究,服务业占出海的大头。
跟我们的产业结构不太一样,制造业并没有占大头,但这两年制造业在逐年上升。 所以,服务业对外投资是稳中趋降的,主要因为制造业伴随着海外投资扩张速度在加快。 五、企业出海发展指南


1.哪些企业需要走出去? 第一类,产能富裕型。这个是国内产能过剩了,要出去搞产能合作。 第二类,优势发挥型。走出去有竞争优势的。 第三类,国内短缺型。 第四类,要素寻求型。 个别企业的类型是兼有的,特别在汽车、造船、机械、服务业、农业等与科技生产相关联的。 2.企业为什么选择非洲? ① 市场 非洲市场大且部分市场贸易壁垒很低,因为以前是欧美的殖民地,有最惠国待遇,可以绕过关税壁垒。 ② 资源和工程驱动 包括石油、珠宝类,还有工程建筑类。 ③ 劳动力成本低 3.科技出海四要素模型 ① 时机的选择 时间怎么去分布,分什么阶段走。 ② 区位的选择 你去哪些国家投资,去哪些地方投资。 ③ 行业的选择 同样是非洲这些国家,它管控的行业是不同的。你进入南非、肯尼亚选择的行业应该是不一样的,因为壁垒是不同的。 ④ 金融模式选择 选择新建、合资、并购还是其它的模式。要结合金融壁垒、市场规模、产业配套、发展水平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 4.出海模式随国家战略发展而变化 ① 基础设施去配套 比如说高铁,在肯尼亚修建的蒙内铁路( 蒙巴萨到内罗毕 )。它的安检、装卸的设备全是中国的。振华的设备、威视的安检仪都跟着高铁一起出去了。 ② 产品带动研发 很多制造业的企业就是这样,包括华为、传音都是这一类。 ③ 逆向研发 逆向研发是学界持续关注的重点,我们的企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科技资源集中的地方去设研发中心,包括收购一些研发企业;像美的收购机器人巨头德国库卡就属于这一类。 ④ “一带一路”变革 很多企业家关注海上丝绸之路,其实陆上的经济带也有一些商务模式发生变化。像生产和贸易投资,一般是先投资然后生产,再做贸易出口的模式。 但渝新欧铁路、中欧铁路建成后,通过“运输物流—贸易—生产—运输物流”新的经济循环形式和国际生产分工格局。 5.中国典型企业出海7种模式 ① 华为模式 华为依附于制造领域,主要做交换机。后来做手机并带动研发,拥有很多海外研发中心。 ② 中行模式 中行是服务于制造业的出海,在当地设很多银行,设立海外分支机构。 ③ 阿里模式 阿里打造交易平台,通过国际的买卖来做平台。 ④ 摩拜模式 摩拜通过单车的无桩式配备进入了发达国家,国外过去是有桩的,它无桩反而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 ⑤ 万达模式 万达通过并购进入海外,万达影业是全球最大的影业。 ⑥ 威视模式 同方威视,它最早是卖产品,最近也跟着高铁出去。 ⑦ 传音模式 (1)找到核心竞争力 传音在2013年成立,创始人是波导手机的副总裁。2015年手机出货量5000多万台,现在一年出大概1.24亿台,几乎全部销往非洲。 当年波导的广告语:“手机中的战斗机”。比现在很多口号都耳熟能详。 它知道自己在技术上不擅长,于是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通过营销的模式进入,铺天盖地轰炸宣传,最终屌丝逆袭成为非洲之王。 非技术领先企业一定要找到核心竞争力,否则你进去可能也是打水漂。 (2)出色的本土化竞争策略 传音手机通过产品的微创新,打开本地市场,倍受欢迎。 如果夜晚用IPhone 6拍照,曝光的黑人根本看不清,只有眼珠子和牙齿能够露出来,传音手机通过一个微改进,让黑人能够在黑夜拍得清楚。 六、出海要规避哪些风险?


1.本土化生产

到底要不要在非洲生产?
一种情况是贴近便宜的要素本地化生产。像华坚鞋业,他去那里用便宜的劳动力加工。埃塞俄比亚生产鞋类纺织品是可以的,但当地工人做手机还有困难。
另一种情况是营销运营在当地,生产在母国,传音还是在深圳、东莞生产再去非洲营销。

所以是否选择本土化生产要看当地的发展情况。 2.工程承包 除了建设,还要一体化经营。中国帮助非洲国家修了很多医院、大桥。修好了以后,非洲当地人说日本人对我们真好。为什么? 因为医院整个运营管理是日本人,而不是中国人。 3.单兵转向抱团 现在工业园项目越来越多。从过去单兵作战向抱团出海转型,参与工业园整体价值链出海。 4.人才培养 我们去南美哥伦比亚等国家考察,本来当地想广东省去搞一个自贸园,实际上发现很多问题。 那里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比较低,大规模高水平的制造支撑不起来。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国际化人才普遍短缺。 七、出海投资的未来趋势? 1.为什么要出海、对外投资? 因为第四次全球产业浪潮即将开启。 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共经历过三次转移。
第一次,欧美到日本。日本二战后崛起靠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二次,日本到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龙崛起靠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三次,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于此。

现在即将开启第四次,因为我们的劳动力成本过去十几年增长了4-5倍。 过去1978年我们是东南亚劳动力成本的三分之一,今天已经是它的3-5倍,显然有一些企业要出去了。 2.第四次往哪转? 可以预测一下全球增长带,世界贸易中心在向东移。第一个中心肯定是环大西洋,然后是太平洋、印度洋。印度洋现在是比较少的,只有10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 到2050年,它( 印度洋 )将增长到70万亿美元,跟大西洋经济圈差不多,太平洋经济圈到时大概到96万亿美元。印度洋经济圈增长速度很快。 3.南北力量发生逆转 二战后,发达国家、发达工业国占到世界GDP的70%。今天占到44%,发展中国家占到56%。 预测到2035年,发达国家只占到30%,我们占到70%。所以出现发展中国家合作的空间了,“一带一路”建设主要是南南合作( 笔记侠注: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 ),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4.跨境整合将兴旺 香港进出口总额达1.2万亿美元。其中有7000亿是来自内地。 广东进出口也有1.1万亿美元,占内地四分之一,而且物流、供应链发达,连接世界能力强。这是我们跨境整合的优势。 湾区内部核心区( 如香港、深圳等中心城市及中心城区 )的集聚程度达峰达限。 用房地产的数据来看,北京最高,深圳已经达到北京的九成,这个高低意味着什么? 1980年代末的日本东京,土地价值超过美国全国的土地价值,也达到峰值,而那时的日本对外投资是井喷的,所以大湾区核心区大概也处于这个阶段。 5.未来全球产业格局 现在全球产业分布的格局是,中国做中低端制造业,欧美做高端。 未来非洲可能会变成一个新的劳动密集产业集聚区,终端消费产业集聚地。中国成为硬件科技的革命引擎和全球产业运营中心。 湾区的国际化应当是一个并船出海,风起云涌的姿态。湾区的品牌将在全球布局。 我们的中产在崛起,未来不可限量。 谢谢大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亿欧 (www.iyiou.com)是一家致力于推动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引入实体经济的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亿欧旗下有产品:产业创新信息服务平台“亿欧网”、产业创新研究院“亿欧智库”、产业创新人物短视频项目“视也”、产业升级一站式企业服务精选平台“企服盒子”、产业创新升级外脑平台“天窗”、产业创新活动平台“亿欧会议”、产业创新成长平台“亿欧产业创新学院”。



中国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4亿人没用过马桶_第6张图片


中国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4亿人没用过马桶_第7张图片


嘿,你在看吗?中国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4亿人没用过马桶_第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4亿人没用过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