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_第1张图片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

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的课程,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网上说“你读过的书就像吃过的饭,早已融入了你的骨子和血肉里,让你成为了今天的你”。
但实际上,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掉进了 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罗辑思维最受欢迎的说书人——成甲,在这本介绍如何学习“学习方法”的书:《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给了解答,并提供了解决方案。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_第2张图片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

1知识与临界知识
什么是知识?成甲给出的解释是“ 那些能够改变你行为的信息”。
如果你看了一篇文章之后点头称是,然后生活照旧,那么这篇文章对你而言就只是一个信息而已。
而只有当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个观点之后,受到启发,并改进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这个信息才是知识。
这个解释不是最准确的,但对于学习者而言却是最有价值的。
在《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里,作者提到“A书评法”记录读书笔记的要点: 读完后,从中筛选出要做的事情记录在笔记本上,并将其应用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所以在每次阅读一本书时,我都会特别留意可操作的部分,记录下来,以便可以拿来练习和实践。
同样,在阅读一篇你觉得有价值的文章或者书本的时候,你不妨问问自己:
这个信息对我有用吗?可以用在哪里?如何去使用它?

另外,知识跟知识也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更有价值,更能有效地改变我们的行为和思想。
这也就是作者提到的“临界知识”: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_第3张图片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

2为什么你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我们先来看关于“为什么北京的房价那么高”的两种回答。
第一个回答:都是炒房团搞的!
第二个回答:北京的土地供应稀缺,而高购买力的人群又过度集中,所以推高了价格。

这两个回答,一个是表象,另一个是对事件背后的规律和本质的深度挖掘和思考,也就是说,二者的认知深度是不一样的。
同理,我们的学习水平为什么上不去?答案也在这里。
大多数人学习的,是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是如何努力提升技术效率的技巧。
而那些少数高层次学习者,他们学习是在了解问题的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是在努力提高认知效率
举个例子来说,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
前者关注的是各种技巧保:持微笑,眼睛注视讲话者,如何用身体语言配合……后者则关注的是要真诚,要有同理心。

哪个效果更好,不言自明。
当然,并不是说技巧不重要,而是说相对于技巧而言,有些规律更为重要,也就是临界知识。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_第4张图片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

3如何通过读书获取知识?
读书作为最基本而又重要的知识输入方式,是我们获取临界知识的重要方法
读书无所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方法不对。
关于读书,很多人做的最多的就是从头读到尾,然后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画线和摘抄。
也就是说我们做的最多的仅仅是记录和存储,而在 真正需要花精力的理解吸收和应用上,付出的却远远不够
这样,即便是学习,也是在记忆一个个孤立、零散的知识点,而这显然不是大脑擅长的工作,实际上大脑擅长的是记忆关系。
那应该怎么做呢? 花时间和思考力将新获得的知识与旧有的知识进行网络状联系。不要觉得这个工程费时间就不去做。
现在,再回到关于读书目的的问题。
既然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那么读的速度和数量就不再重要了,而在于有没有 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去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_第5张图片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

4临界知识的学习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是心态、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①两个心态
第一个心态是****绿灯思维
当我们遇到与过去的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
这时就需要采用绿灯思维打破习惯性防卫,把“我”和“我的观点”区分开来,“就事论事”,不把别人对自己观点的质疑看成是对自己的质疑。
因此,绿灯思维就是, 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第二个心态是以慢为快
学习临界知识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其实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没有捷径可循的,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对 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游刃有余地运用起来。
而融会贯通的前提就是,愿意花功夫在那些核心概念和基本道理上死磕,打通知识堵塞。
②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_第6张图片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

记日记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然而在提升自我认知上,真正利用好记日记的人并不多,或者说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那么,如何避免把日记记成流水账?有三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是不仅要记录事件结果,还要记录自己的情绪和思考过程,以便做分析反思用。
第二个建议,在日记里进行反思,以下问题可供参考:
今天,有什么事情,让我开心?为什么?今天,我有什么事情没处理好?为什么?假如我没有这么做会怎样?我还能有其他的做法吗?

这里要提到一个重要概念:对标管理。通俗点讲就是给自己树立一个标准,对照执行,反思不足加以校正。
在此,我对照富兰克林的十三个习惯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结合自己的日常,制订了自己的对标,加入到了自己的日记里,如果感兴趣的话也不妨试试。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_第7张图片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_第8张图片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

第三个建议,将日记内容按板块分类,方便于日后查找和反思利用,有兴趣的可以参考《 晨间日记的奇迹》,也可以自己分类。
通过将自己生活案例化,分类整理反思,就能从看似平淡的生活里获得知识。
③以教为学
也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通过输出倒逼输入。
这里有两个点值得注意:
一是备课 不能知道多少讲多少,而要为讲清楚这个问题,大量查阅资料,购买书籍。
比如成甲在做《成甲说书》这个栏目时,从答应讲课到正式开课,其间有将近3 个月的时间做准备。
据成甲描述:
我在这段时间内把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沾边书籍全都买来,把网上所有相关文章甚至讨论都看了一遍。记录的笔记,草图有几百页之多,用完了两个大笔记本。
为了3 个小时的课程,我几乎耗尽了3 个月的所有业余时间。
我清楚地记得,正式开课那天是早上8 点,我凌晨4 点还在备课修改PPT。

这次的以教为学,不仅让其收获了学员极高的评价,也成了这本书的雏形。
二是在备课中,一定要主动查询不同的观点和不支持自己结论的反面案例。这样能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刻意练习就是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大量持续的练习。
最关键的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这里涉及两个概念,心理表征和元认知。
所谓心理表征,是指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也就是要用更深层次的系统的思考代替表面的思考
而元认知则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通过对思考过程的思考,调用临界知识来替代直觉性思考来采取行动。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_第9张图片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

5几点重要的临界知识概念
复利
复利被爱因斯坦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的本质就是: 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
影响复利效果的因素有两个:利率和执行次数。
利率越高,执行次数越多,复利效应就越大。
复利效应的结果又符合幂律分布,前期的复利效果并不明显,只有当复利达到一定次数达到临界点,才会迎来爆发式结果。
至于我们平时没能运用复利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只把其作为经济学或数学上的一个概念;二是没能坚持到临界点的到来。
如果能想明白,复利几乎可以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概率论
这里主要讲结果不固定的频次概率,如果我们在大概率事件上持续投入,大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会极大增加。
另一方面,要为应付发生几率小,但一旦发生就造成巨大损失的小概率事件建立冗余备份(比如金融危机)。
举几个例子,比如重要的文件在u盘和网盘备份,购买保险等。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选择不断地投入成功概率最大的事情当中,并且避免小概率事件给我们带来的致命打击。
黄金思维圈
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what 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
第二个层面是how 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第三个层面是why 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_第10张图片
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

普通人的思考容易停留在what层面,而精英人士是从why层面,不断询问探究事件背后的本质。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更好地看透问题的本质,你应该培养问“为什么”的习惯。
系统思考是一种与我们直觉思考不同的思考方式它是整体地、动态地、连续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
认知深度的提升也不是看一两本书就能做到的,但在这本书里,至少作者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多运用临界知识从系统层面去思考,去反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远离低水平的勤奋:你做事的深度才真正决定了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