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商是由谁决定的

孩子的情商是由谁决定的_第1张图片

断断续续地读完了约翰.戈特曼博士的《培养高情商孩子》这本书,对自己的启发很大。

其中,收获最大的就是在自己的脑子里根植下了“关系大于教育,好父母永远和孩子是一头的”的想法和理念。

现在,孩子是我们爸爸妈妈的“心头肉”,是爷爷奶奶的“命根子”,甚至很多人觉得自己所有生活的意义和奋斗都是为了孩子。

可往往越是这样把孩子看得太重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越急功近利。在孩子出现消极情绪时,要么把孩子当做“敌军”,强行攻克,要么就是把孩子像“小皇帝”一样小心伺候,有求必应,根本没有是非对错的观念。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管理能力呢?我觉得首先得有以下几点意识:

一是,孩子和大人一样,有许多情绪的波动和变化,我们要能识别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认识到这些都是如吃饭,睡觉一样正常的。

二是,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等于要接纳孩子的行为。

三是,永远要明白,关系大于教育。


孩子的情商是由谁决定的_第2张图片

那么,在面对孩子消极情绪时,我们具体需要如何做呢?

一,及时觉察孩子的情绪。

二,情绪化的时刻,当成指导孩子的好机会。

三,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认可孩子的情绪。

四,表达情绪,用语言为情绪贴上标签。

五,划定行为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我们明白了在孩子出现情绪时的做法后,那是不是在孩子出现消极情绪的任何时候都应该对孩子情绪管理能力进行指导呢?

书中也对不适合进行情绪管理训练的情形:

1、当你特别赶时间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回头再讨论这个问题。

2、当你特别累,没有精力和耐心的时候。

3、有别人在场时。

4、当孩子犯下严重错误时。

5、当孩子伪装情绪操控你时。

在了解了以上这些观点和内容后,我们可能觉得知道这些道理和方法很容易,但做起来的确是有难度的。

比如,我们很多家长现在都很清楚的一个词叫做“共情”。仔细想想,我们一般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和孩子共情呢?

在听过和看过太多的教养方法之后,我们都清楚,在孩子出现情绪和不同的意见时,可以先和孩子共情,然后再沟通教育。

这些都没错,都没问题。只是关键的点在于,你内心里对“共情”这个词的理解是什么?

如果你把“共情”只是当作你说服孩子的工具,而不是真正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的心情,那么“共情”也只是一种手段,你虚情假意的表述,会被孩子一眼看穿或者感知到。

自己在之前很多时候都会这样,在孩子出现情绪时,抱着孩子和他共情,表示理解他的心情,可是当“但是……”出口时,孩子很快又摆出了愤怒的防备姿态。

这时候,我的“共情”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并没有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

我们与孩子谈话,不是为了说服孩子或让步,主要是交换彼此理解的心情。沟通,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对方。

在今后和孩子的沟通中,可以先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假设他现在类似的事情和情绪都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想明白了,再决定要不要干涉孩子的行为和想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情商是由谁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