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们在文章中和大家讨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送孩子去上幼儿园?
有的家长说,幼儿园有老师,可以教孩子常识和知识,有的家长说,大人需要上班孩子没有人看。
但很多家长也会提到,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庭,进入的一个「小社会」,孩子需要学习如何和同龄人相处,学习独自面对各种问题。
但你是否也很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究竟会发生什么呢?
英国有一档幼儿真人秀节目《四岁小孩的秘密生活》,深入观察平凡家庭出身的四岁孩子的普通社交生活。
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拥有不同的背景、性别、肤色、以及性格,相聚在一个特殊的幼儿园里,每个人都是初次相见。
教室和操场安装了 30 多台隐藏起来的摄像机,真实地记录了他们在与其他人的相处中,如何接纳他人、对待朋友、学会独立等等一系列的「小秘密」。
孩子们在镜头前毫不掩饰,妙语连珠的纯真表现,成长中的喜怒哀乐,一览无遗,直击观众们的萌点和泪点。
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纪录片,刷刷里面的新鲜事吧。
01
初来乍到的恐惧
遭遇大方友善的接纳
初次踏入幼儿园的孩子,或多或少会忐忑不安。
新来的小朋友 Elliot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选择了拒绝和哭泣。
这时候,热情大方的 Tia 不仅自己主动跟新来的小孩子玩,还拜托她旁边的小伙伴 Theo 跟新来的男孩 Laura一起玩。
朋友的存在,有效的降低了孩子对新环境的恐惧感。
让 Elliot 很快适应了新环境,慢慢爱上了幼儿园。
而善意的接纳,友好的待人,具备领导才能的处事能力,使 Tia 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了小朋友们中颇出风头的领头羊。
02
当遭遇小团体的排挤
为了合群所作出的努力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小屁孩的国度亦不例外。
幼儿园并非永远充满童话色彩。
美好的画面背后,也存在着隐形的校园冷暴力。
操场上,风头太盛,过于强势的 Tia ,此刻正委屈地面对着来自同伴们的排挤。
小团体的三个小女孩达成共识,不和 Tia 玩,并且要让她难过——「你是我见过的最讨厌的公主朋友。」
Tia 难过的小身板,假装不在意,实则泪水在眼眶里滚动却强行忍住不让它掉下。
被群体拒绝所带来的孤独感和伤害,让躲在小屋子里落寞的 Tia 看起来如此的让人心疼。
在家被当成掌上明珠的孩子,走出家庭,投身集体,不得不独自去面对来自世界的刀光剑影,人情冷暖。
在我们看不见的背后,他们都经历了什么呢?那一句看似倔强实则无助的「没人跟我玩」,背后藏着孩子成长过程中多少的痛与泪。
孩子从 3 、 4 岁开始,就有了「小团体意识」。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小区玩伴,他们都会成群结队的一起玩,这是他们专属的「小团体」。
孩子间的小团体,就是他们步入学校、社会的缩影。
如果时常被小团体排斥在外,久而久之,孩子会因被孤立而变得孤僻,不自信,甚至严重影响着他今后的社交发展。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同伴接纳,在群体中拥有一席之地。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可能会为了融入集体,而做出各种看起来「滑稽」的举动。
同样是在群体中落单的新同学 Caitlynn ,自由游戏时间,独自无聊地在操场边上踱步了一个小时。
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小朋友们,各自结伴玩得兴高采烈,自己却很难融入其中,失落感席卷而来,满腔的委屈无处诉说。
在独自无聊了很长时间后,一个叫Layla的女孩过来找她玩。
Caitlynn赶紧抓住了机会,和Layla商量——我们成立一个「姐妹会」。
并且两人还制定了规则——「谁想来我们的姐妹会,就必须得今天加入。」
小Caitlynn这个交友的小心机虽然看似好笑,实则让人心疼。
抱团组建小团体,一起游戏,一起开玩笑,也可能一起恶作剧,正是这个年纪孩子的共同特征。
被群体排斥所带来的孤独,害怕落单而努力融入团体,盲目的随大流,都只是为了在群体中「被看见」。
小团体是孩子们上幼儿园重要的动力和快乐的重要来源。
父母总是会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吃不好、不被老师重视。但对孩子来说,他们更在意幼儿园里有没有朋友,有没有可以接纳自己的「组织」。
来自同龄人的认可,是孩子在集体中获得归属感的重要方式。
03
幼儿时期的交友观
对成长有着大影响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童年时期交友的方式与境遇,对成年后的为人与处世起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在幼儿园里单纯至极的关系往往更能让孩子理解社交的真谛。孩子幼儿时期的择友观,也影响着他们将来看待世界的视角。
不同于成年人的戒备心,孩子玲珑剔透的小心灵,没有太多的有色眼镜。
当面对身边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的人时,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透着爱和善意。
节目里,一个小男孩 Tomas 的暖心举动令人感动不已,打动了无数网友。
新来的小女孩儿 Ada 害怕兔子,惊慌地跑到房间角落里躲起来,抱起娃娃缩成一团。
Tomas 看到 Ada 惊慌不已,特地挑选了一只柔软的毛绒兔子玩具展示给 Ada ——「(你看)兔子不吃人的(不要怕),兔子只吃胡萝卜,还有胡萝卜蛋糕,你愿不愿意和我去摸一摸它们?」
听完 Tomas 的话, Ada 站起来跑到兔子旁边,轻轻地抚摸了它, Tomas 则站在她远处,边抓鼻子边注视着 Ada 。
当主持人问 Tomas ——「你为什么要帮助 Ada 呢?」
Tomas 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因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听罢,坐在一旁的 Ada 扭过头,直视着 Tomas 的脸说——「你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喜欢你 Tomas 。」
面对 Ada 这么直白的「表白」, Tomas 吐吐舌头,不好意思的笑了。
更值得留意的是, Ada 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她患有唐氏综合征,而其他的孩子丝毫没有察觉到 Ada 的与众不同。
起初 Ada 在幼儿园里不擅长交到朋友,格外的孤独。
但在第一周即将结束的时候, Tomas 却坚定地将她放在「最好的伙伴」名单内。
他表达出来的平等友好,这正是Ada所需要的:把她当成一个正常的朋友来看待。
没有歧视,没有区别对待,而是一视同仁,善意以待。
平等的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是连孩子们都懂的道理。
但试问我们成年人,又有多少人能像他们表现得这样优秀呢?
看完这一幕,英国网友忍不住感慨——「我不禁问自己,我们是在什么时候丢失了同情心和善于接纳他人的品格?」
「不设防备,没有偏见,世界还是有希望的。」
孩子的世界虽然也会有小打小闹,但更多的仍是善意和包容。
在这个阶段,能够建立良好朋友圈的孩子,更能适应学校的生活,也是预防校园霸凌的有效办法之一。
同时,友善美好的交友体验,也能使孩子拥有更好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更容易纾解情绪压力,拥有阳光向上的心态,对孩子将来的择友和处世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所以,别小看孩子成长中「交朋友」这件小事,他们现在学习到的一切,都是长大成人的蓝图。
04
成长的烦恼
需要教育的智慧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到的第一个小社会,虽然不复杂,但也具备了成年人社会的种种特点。
没有了在家的「特权」「独享」「万众瞩目」「一呼百应」,需要学会等候,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如何和小伙伴们相处。
这个阶段孩子的社交尤其重要,让孩子知道友情的重要性,学会与同龄人相处,能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快乐成长,学会如何用爱与包容的力量化解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矛盾。
成长的烦恼需要教育的智慧。
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交友状况,倾听他们的交友烦恼,帮助他们打造健康友爱的朋友圈,是每位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1978 年,全世界 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
图片来源:网络
有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在场人无不诧异,记者继续追问——「在幼儿园学到什么?」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
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责编:zz
题图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配图来源:纪录片《四岁小孩的秘密生活》,芒果 TV
本文作者立正妈妈,中国图书馆学会儿童阅读推广人,国家认证绘本讲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