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思科全球副总裁,思科中国区总裁 林正刚
采访、整理/本刊记者 李源
在危机中成长
金融危机真的很可怕吗?我真没感到什么特别大的压力。
作为管理者来讲,环境的变化是很正常的,在我看来这倒是管理者审视自身的机会——你是否知道公司的弱点?你是否知道公司的承受力有多大?看看自己的管理团队、技术团队,还有那些需要改善?
在这段时间思科也在做调整,所以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去检验我们的适应能力。事实证明我们有能力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调整,对于思科来说,金融危机的机遇大于挑战。
事实上,危机带给企业很多成长和学习的机会。比如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很多公司一夜之间遭遇灭顶之灾。但也有很多公司从那次灾难中走了过来,并发展壮大。这就像一个孩子的成长,如果一直在一个很顺的环境里面,这个孩子是长不大的,只有碰上问题、解决问题,孩子才能长大成熟。
在以往的各种困境中,我们已经学到了很多。比如金融危机之前,思科已经储备了300多亿现金,很多人说,你们太保守了,浪费了那么现金不去投资。等到金融危机一爆发,大家都说,思科英明啊!更重要的是,由于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我们可以继续并购战略,抓住更好的机会。
危机中的企业角色
面对危机,企业的角色应该是怎样的?其实有很多种,做一个健康的企业,成为一种榜样是其一;积极承担你的社会责任也很重要。
很多人问我金融危机以来在忙什么,其实,过去一年的时间中,我最少有一半时间都在四川。2008年6月30日,思科跟四川省签订了一个备忘录,思科在未来会投入不低于3亿人民币来参与四川的重建。这3亿主要投入在教育跟医疗方面,我们希望通思科网络的技术,将学校、医院重建的更好。
对于这次捐赠我非常重视,在都江堰中学,我自己去看了学生上课。在安装了网络的白板的教室里,孩子们在上地理课。以前上地理课,无非是打开课本,或者转动地球仪,但是现在,老师在网络白板上一拉,出现了Google Map(谷歌地图)。这意味着?意味着通过这种技术,学生的学习不会再有局限,突破了四周的围墙。在未来即便是很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上北大清华的课程。
我们跟万科在四川遵道合建了一所学校,建筑上的抗震指数是九级,在落成典礼上,王石说:跟思科合作,才知道什么是画龙点睛。
另外就是在医疗上。我们把“网真”安装在医疗车上,车上除了网真还有很多其他医疗设施。我们知道灾区由于交通被阻断,很多医生进不去,伤员出不来,但有了这种医疗车,医生就可以在很远的地方为伤者服务。
在地震后,很多孩子都变成了伤残儿童,我亲眼所见,三个女孩全部断了双腿,这些孩子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心理疏导,以后将如何面对生活?可是具备心理辅导资质的人本来就少,能进入灾区的更少,所以思科跟香港一家叫“站起来”的慈善机构合作,通过网真医疗车,让来自香港的医生,对这些孩子进行了心理辅导。除此之外,成都人民医院还通过与思科以及“站起来”的合作,实现了对病人的网络会诊。
在5.12发生之后,思科很多员工都很积极,自告奋勇要到一线去,但我说,不能盲目,如果没有专业背景,去了也是帮倒忙!在6月30日签署协议之后,我就知道我必须去了解情况,看看灾区是什么一个概念,所以映秀我去了三趟,还有一次是步行进去的。今后还不断会去,因为除了网真的应用,我们还在那里捐助了两个小孩,还有思科员工资助的幼儿园,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关注下去。
将文化做成环境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希望能用行动来告诉我的员工,思科所提倡的是怎样一种精神和文化。这并非是在特殊时期才这样做,在任何时候,领导人都应该尽力把公司的文化传播出去。这绝对是身为公司领袖的最重要的工作。
1998年,我刚到思科的时候,刚开始的三个月,我什么都没干,只做了一件事——宣传思科的文化,我自己亲自去跟每个团队讲,思科的文化是怎样的。
那时候大家很奇怪,以为新官上任,一定会追他们的业绩。但我没这么做,而是首先将游戏规则,将价值观讲清楚。
很多员工进来,是因为他某方面经验很好,但是他离开通常是因为跟我们的文化没办法协调。所以我认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尽力将公司的文化变成一个公司环境。那么有了这个环境,你会吸收相信同样价值观的员工。
因此,一个领导的价值观,实际上就是公司的价值观;一个优秀的领导人能够通过种种的手段,将这种价值观能够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我希望能够影响到我的雇员,比如说诚信,这个是我一直以来都是很坚决的价值观。
(格言:我请人的标准也是诚信。如果诚信有问题,人越是聪明越危险。没有诚信的团队也不会有效率——林正刚《中外管理》2006年10月刊)
“诚”表现在很多方面,对客户、对员工的诚信,交朋友、与人打交道的诚恳,面对错误的诚实等等。这让我受益匪浅,所以当很多高管抱怨“高处不胜寒”的时候,我并没有这种感觉。因为这种价值观上的共识让我跟我的员工有很多的沟通。他们愿意给我提意见,我也非常愿意听到他们的意见,这样我才能做得更好。
尤其是在危机中,如果员工更加谨言慎行,你就更难发现真正问题所在,领导人要敢于听到批评。
协作的哲理
其实,虽然我们都知道“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中国环境的公司中,让每个人畅所欲言不是个容易的事儿。这是我20多年从商的经验中,非常深刻的体会。
前段时间,我的几个同事接受一个培训回来,跟我说:美国这个国家太可爱太可怕了。我说这话怎么讲?他说,在培训的时候,有四个教授讲同一个问题,他们四个有完全不一样的看法,但是可以同台表述他们的观点。他说的可爱,是美国文化中的这种包容,他说的可怕也是这种包容。
有一点,如果我们中国公司能够学来,不知道能强多少倍,那就是“we agree to disagree!”就是“我们同意我们分歧的地方”这句话很有哲理,也代表一种态度。什么态度?就是我们分歧的地方,可以放到桌面上来,我们不会因为意见不同而相互诋毁。所谓“对事不对人”。虽然我们早已有古人云,但是能真正做到的真是太少了。
我更多看到的是“一山难容二虎”,造成很大的内耗。而这种“你不同意我,我就不喜欢你”的结局就是造成越来越多的“YES MAN”(好好先生),你不说好,你就不会在我的团队里,结果你将组织的创新力大大的抹杀了。
(格言:如果你身边都围绕着好好先生,你组织的创新力就会被大大地抹杀。)
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能够接受别人的不一样,要有包容的心态。“协作”实际上很有哲理,大家坐在一起不叫协作,只有相同的意见也不叫协作,求同存异,有包容的心态才可以谈协作。
我常常说,你有功力的话,你的手下比你还强,你才是最厉害的。三国演义刘备不是最强的,别人却替他打江山。
领导人没必要总是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我自己喜欢音乐,也常常在各种场合跟同事们一起合作一曲。音乐让我得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也给我带来很多创新的灵感。没事儿的时候,抱着吉他两个小时,很多想法就自己涌现出来了。
音乐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协作,做乐队更是如此,所谓琴瑟和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