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我们的预测结果到南方周末公号(答案在“会”与“不会”中选!文末有答案) ,就能拿到红包口令(点击这里了解抢红包攻略)
编者按:
往后看,历史只有一条业已完成的确定路径;往前看,历史是无限丰富可能性的叠加态,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坍缩成一条确定路径。但历史不是随机漫步,历史大体会沿着最大概率的路径行进。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是可以被预测的。
2016年,对于你我所关心的九大问题,我们邀请了十位答题嘉宾,做出预测。
政府会大规模减税吗?
(3票会,7票不会)
有且只有“结构性减税”
朱迅垚 南方周末评论员
2015年下半年,供给侧改革火了,中央高层密集提及供给侧改革,而众所周知,供给学派的核心要点之一就是大规模减税,那么中国政府2016年会大规模减税吗?
从来没有人否定要减税,但在财税政策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央一直提的是“结构性减税”,这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主导原则。什么是结构性减税,简单说,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逐渐削减税负水平。
从结构性减税的定义就可以看到,它区别于全面减税,所涉及的税种是有选择的,并非不加区分地针对所有税种的税负水平“平均使力”或“一刀切”式削减。它同时也区别于大规模减税,所实行的是小幅度、小剂量的税负水平削减,因此是“有限度”的减税。
虽然中央高层多次提及供给侧改革,但目前在公开场合,无论是李克强总理还是中央部委的一些要员仍然在强调“结构性减税”。在2015年12月2日国务院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李克强说,在供给方面,继续运用好结构性减税等手段。显然,没有迹象显示财税政策的政府口径在发生变化。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2015年前三季度税收数据显示,全国税收收入838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看上去这一增长速度仍然超过了GDP增速,但你要知道,在过去二十年中,中国财政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接近20%。用财政部长楼继伟的话说,目前正处于1992年以来最严重的财政收入增速下滑时期。从历史上来看,往往是经济向好,财政盈余时,政府才有动力减税,而经济下行,财政捉襟见肘时,政府往往缺少减税动力。
即使抛开政府的减税动力不谈,如果不削减公务员,当前中国大规模全面减税的空间非常有限。正如我们看到的,财政收入的增长已经和经济增长一样处于下滑时期;同时,由于营改增以及楼市低迷带来的土地出让金减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已经非常困难,此时要求短期内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并不现实。此外,目前中国政府的负债率已经超过50%。
有学者提出,2016年政府应当大规模减税3万亿。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普遍降低企业的负担,让一些本来不盈利的项目变得盈利,提高投资回报率,这会刺激企业投资,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进而刺激个人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但这种刺激带来的好处短期内恐怕并不明显,而且像当年让国企员工下岗那样缩减公务员规模,要承受短期的社会震动,这可是真的“壮士断腕”了。难难难。
所以,尽管很多人呼吁大规模减税,但从政府意愿的角度,大规模减税不大可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是要“稳定税负”,也印证了这一点。
还是指望“结构性减税”吧。根据官方数据,2015上半年,“营改增”减税1102亿元,累计减税逾4800亿元;上半年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共计减税486.31亿元。根据财政部专家估计,若“营改增”覆盖至所有行业且税率调整完善后,将有9000亿元到1万亿元的减税空间。
微信会不会被取代?
(3票会,8票不会)
微信或被取代,但不在2016年
杨静 新智元创始人
2015年12月中旬,我参加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新华网分论坛时曾做了个预测,即新媒体即将从门户时代、社交时代向智能时代转型。基于爱立信最新的全球消费者研究,人工智能将让无需智能手机屏幕就能与物体交互成为可能。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也让更多智能界面取代手机的可能性增加。试想,如果你的虚拟个人智能助理可以随时投射在任意界面上,而你可以通过它处理大部分个人事务,包括社交与通讯,微信确实有可能被颠覆。毕竟,虽然微信现在已经成为智能手机上的超级App,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第一,无法对社交圈进行分级。微信现在已经越来越沉重了,例如我有3600多好友,浏览如此多好友的朋友圈几无可能。但微信还无法像微博那样,让星标或特别关注的好友在朋友圈单独分组。
第二,云端存储的瓶颈。换新手机或者丢旧手机,微信聊天记录的转移很头疼。微信的所有记录需存储在终端,不同终端登录的内容较难合并,大量垃圾内容占用手机终端存储空间,无法进行智能化处理。
第三,知识和资讯管理的短板。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的文章,无法根据个人兴趣和阅读习惯进行智能推荐和排序,要按照时间线浏览,难以节省用户时间。
虽然微信有一些短板,但不可否认,它在中国人生活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突出,2016年还看不到有其他应用能取代其霸主地位。
微信已成为个人社交的超级应用。无论是真实世界还是虚拟网络中,微信成为个人首选的身份标识。在社交场合,交换名片已经被扫微信二维码所取代。人们在移动互联网进行交互的首选应用,也非微信莫属。微信的使用时间和使用率在互联网用户中或已超过移动电话。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微信的依赖是全方位的。微信已成为社交时代的超级网络霸主。
微信成为社会资讯传播的主要平台。超过千万量级的微信公众号,为朋友圈和微信群带来大量原创和编辑的内容。微信订阅号、服务号和朋友圈,成为人们阅读资讯、新闻的主要来源。随着微信用户习惯于在微信内部获取资讯,无论传统媒体还是门户、客户端的内容浏览量都可能进一步流失。其他媒体边缘化,微信平台独大的局面可能在2016年更趋极化。
微信在智能化方向进行探索。在人工智能领域,微信在统计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分析和语音识别方面有很多积累。其产品包括大家熟悉的语音转换文字、微信用户斑马分析系统、扫一扫功能(扫码、扫产品、书和电影广告,扫词翻译),摇音乐、摇电视以及“为盲人读书”等公益项目。微信团队和香港科技大学于2015年11月30日宣布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WHAT Lab的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数据挖掘、机器人对话、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研究重点是:在微信大数据下的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突破,使得互联网+更智能,微信的连接可以更深入。
综上分析,我认为2016年微信会更加强势,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无法撼动的社交霸主。但只有微信对智能化有更多研发与创新,才能排除未来被新一代智能媒体取代的可能性。
高端餐饮业还有救吗?
(8票有,3票没有)
强力压制的边际效用在递减
戴志勇 南方周末评论员
2012年底中央推出“八项规定”以来,各层级的公务消费大大减少,高价烟酒与高端餐饮业都进入了寒冬。一些高端餐饮品牌店要么折价甩卖,要么转型主打中端市场,向中产阶层示好。公款吃喝与金主买单的行为,大大减少。根据中纪委通报的数据,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全国累计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十万余起,处理人数达到近14万人。
但是,对比下来,2015年前10个月查处违反八项规定事件的数据达到27000多起,还是超过2013年全年的24000多起。顶风违纪的人不在少数。看来,公款吃喝的风气,还没有完全刹住。
要完全刹住公务消费非常困难。撇开一般的腐败不说,里面存在一个结构性问题。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称中国的经济发展制度为全世界最好的制度,其理由之一,就是认为中国存在一种地方竞争的体制。各地政府近似扮演一个公司的角色,用本地的土地、税务等等作为优惠资源,来进行招商引资。
撇开价值判断不说,张五常的这个观察颇有道理。对目前的发展型政府而言,地方政府的政绩驱动,是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引擎之一。GDP的数字水分,只是这一政绩驱动的表现之一。但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必然涉及迎来送往,各种高档烟酒与餐饮住宿。这些人情的润滑油,却是支撑各地高档餐饮的核心驱动。
这个结构性因素什么时候会变呢?等到发展型政府真的转型为服务型政府之时。这意味着,商用土地真正变为市场决定,税收真的法定,开办企业和投资项目真的简易方便,官员的政绩考核不再唯GDP,试想,这个过程是一两年内可以完成的吗?
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否用更有效的改革,来唤醒经济发展的内驱力,来改变政府官员的行为激励,会从实际效果上影响到高端餐饮业的存在土壤。
从一些人“顶风违纪”的现实来看,目前的反腐,主要还是在强力治标阶段,治本的措施还有待更多出台。个别地方,几任交通厅长前赴后继落马的新闻,很多人已耳熟能详。不是他们不懂得其中的危险,而是落马概率毕竟还不算很大,多年积习难以改变。即使目前不敢出入高端餐饮消费,也不代表其不想,更不代表其不能。在一些政府部门,并非财政没有钱,而是现在不敢花。只要力度略松,在发展经济的硬需求下,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还有一部分高端消费是私人消费。在经济欠景气的情况下,会略有收缩。但真正的高收入者,要么会保持相对简朴安全的餐饮习惯,要么根本不会在乎这点生活费用,不会对高端餐饮产生多大的影响。
高端餐饮只是一只中国政经结构的温度计。透过对它的分析,我们不仅期待反腐可以由治标挺进到治本,也期待升级中国的经济驱动机制,真正建立服务型的法治政府。
蔡英文当选,是否改变急独立场?
(6票会,4票不会)
急独声音绑架不了台湾
邹振东 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协创中心研究员
台湾是一条河,政党轮替就换船,当上新船长,权力很大,但还是要在河上飘。船要怎么走,要听船长的,但也要听“河”的。
第一,要听河的两岸的。台湾这条河,河的两岸,一边是中国大陆,一边是美国。极端的表述就是:从来没有台湾问题,只有中美问题。急独,中国大陆决不容忍,也不符合美国的基本利益。船要往岸边撞,那就是撞墙!
第二,要听河床的。河床就是台湾的政治文化。转型后的台湾政治文化,其政治体系的输出方面(政策、决策)是多种政治角色博弈输入的结果,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说了算。政治人物更像提线木偶,后面的千丝万缕关系,制约着他。
第三,要听河水的。河水就是民意。台湾的民意很清楚。无数次民调清楚地显示:维持现状是台湾的主流民意。理智的政治人物都懂得:急不得!
第四,要听航道的。航道就是台湾的选举制度。选举制度对台湾的作用不仅是选举结果这个短期行为,更重要的是长期影响,至少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台湾政坛将越来越突出台湾符号。台湾选举是区域性选举,为了赢得这个区域性选举,所有的政治力量都要重视台湾符号。民进党如此,国民党也同样如此,未来的新政治力量更会如此。对这个趋势,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智慧的判断。
二是台湾任何政治力量都无法忽视大陆的存在,无论谁上台,都要处理好与大陆的关系。因为台湾的经济已经无法自外于大陆。只要看一看民进党的县市长们争先恐后往大陆跑,就知道用脚投票是怎么回事。在野的时候骂一骂可以,执政了就要回应多数选民的民意。
三是激进的选举语言一定会出现,但越来越没太大作用。有急统、急独的群体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人数少、分贝大、情绪烈。他们的注意力大,但影响力不大。政治人物会利用他们做选举,也会切割他们。要放火,也怕惹火烧身。
当然,也要看一看船长的个性。蔡英文的个性就是稳,这是她走到今天的法宝。所有跳上跳下玩急独的人,都走不远,因为他们跨不过更多的群体和利益。
但还要注意另外一个女人,那就是洪秀柱。当蔡英文的两岸议题往中间靠拢,越来越像国民党的论述时,当时的洪秀柱铤而走险,往更激进的两岸论述迈进,以试图与蔡英文拉开距离。这激进的一迈,让洪秀柱吃到了苦头,却将台湾的两岸议题光谱,总体往大陆方向移动了一格。时过境迁,意外的效果却出现了:此前,国民党的九二共识是一极,民进党的台独是一极,中间是不接受九二共识却希望维持现状。但蔡英文和洪秀柱共同的移动,却出现了洪秀柱的激进主张为一极,蔡英文承认宪制的模糊表述为一极,结果九二共识成为中间选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九二共识。
蔡英文当选,她最麻烦的可能还不是如何处理急独的诉求,而是如何处理台湾的经济。这才是2016选举后最值得观察的看点!
里约奥运会中国能保住金牌第二吗?
(8票会,2票不会)
老二的位置保得住
肖良志 资深体育记者
2016年8月5日至21日,第31届奥运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我认为中国体育军团的金牌区间为32枚至42枚,继续排在金牌榜的第二位。
里约奥运会上,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在第一集团的竞争格局不会改变。除了在2008年奥运会上以51枚金牌力压美国外,中国体育军团还不具备挑战美国的实力。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依然会和俄罗斯争夺金牌榜第二的位置。俄罗斯的传统强项花样游泳、艺术体操、摔跤、举重等实力雄厚,游泳、柔道、击剑、拳击等项目实力提高,具备了夺取30枚金牌的实力。
当然,中国军团不能只把俄罗斯当做竞争对手。除了巴西军团会利用东道主优势多抢金牌之外,还要面临英国、德国和日本的步步紧逼。英国在伦敦奥运会上异军突起,获得29枚金牌力压俄罗斯排名第三。在新的4年周期内,英国在自行车、帆船、赛艇、游泳等项目实力不减,依然具有争夺20枚以上金牌的实力。日本以2020年东京奥运会为契机和动力,全面部署,本周期水平迅速提升,多个项目实力强劲,部分项目对中国优势项目形成巨大挑战。
中国体育军团的水平相对稳定,既没明显的滑坡,也没有太大的突破。乒乓球、羽毛球、射击、跳水、举重、体操等传统优势项目强势依旧,49公斤级跆拳道和49公斤级拳击依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些优势项目能够确保中国军团的金牌数量维持在23枚至26枚。
之所以有3枚金牌的区间,是因为在2015年的羽毛球世锦赛和举重世锦赛上,中国选手都有大的失误。其中,包括伦敦奥运冠军李雪芮在内的选手都没有进入4强;伦敦奥运会77公斤级男子举重冠军吕小军以及其他三名重点举重选手,或抓举或挺举砸锅,没有得到分数而全面败北;中国体操男团12年来首次在世界杯上失掉冠军。这种不稳定性,给里约奥运会的前景增加了不确定性。
除了上述26枚金牌之外,伦敦奥运会的38枚金牌中还包括男子个人花剑、游泳、蹦床、20公里竞走、女子团体重剑、女子单人艇、女子单人板等项目上的12枚金牌。这些项目并不是中国军团的传统项目,陈定的20公里竞走卫冕难度不大,其余项目均难说把握。无论是孙杨还是叶诗文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能否重现伦敦奥运会的辉煌,难以预料。好在宁泽涛在2015年俄罗斯游泳世锦赛上的惊艳表现,让中国游泳军团多了一个夺金点。
帆船帆板、击剑、自行车、拳击、跆拳道等是中国军团的潜在优势项目,水平不是很稳定,但是,只要能够正常发挥出来,就会增加金牌增长点。其中,中国场地自行车女团有望夺得冠军。另外,郎平率领的女排在2015年世界杯上重夺冠军,让人看到了奥运会争夺金牌的希望。总体上来看,中国军团的金牌区间应该在32枚至42枚。只要达到或超过32枚,就应该稳居金牌榜第二。
专车会曲终人散吗?
(2票会,9票不会)
神仙博弈决定专车命运
陈斌 南方周末评论员
因为总体上无论车况、司机服务态度还是安全性,专车/快车均要好过出租车,乘客对专车/快车的风评更佳。可惜消费者是分散的,难以组织起来形成压力集团,但受到冲击的出租车行业会抱团,向厌恶变化的监管部门游说施压。目前,专车平台面临被推土机强平的风险,从而失去长成参天大树的机会。
2015年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如果这个征求意见稿成为正式的规章,那专车几乎就是名存实亡了。
首先,专车是共享经济的一种形态,在平台的撮合下,让本来闲置的运力形成有效的供给。那些工作日在城里上班的白领,可以在上下班时间顺路多带1-4人;可以在下班后拉几单,贴补油费,否则在家看电视这时间也消磨掉了;可以在周末做几个小时,贴补家用,毕竟以前空车兜风也是有的。根据平台统计,滴滴75%的司机每天接单数不超过4单。
但这个征求意见稿要求平台“保证接入车辆具备合法营运资质”“不得接入其他营运车辆或非营运车辆”及“与接入的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并要求专车像出租车一样8年强制报废。合起来是要求专车司机必须做全职,实质上是关闭了私家车主低成本兼职的方便之门。如果禁绝了兼职,在共享经济意义上,专车平台已经死了。
其次,这个征求意见稿将专车定义为网络预约出租车,要求专车及其司机取得传统出租车及其司机一样的资质,这是抬高前者成本之举,更要害的是不允许像传统出租车那样上路巡游揽客。
目前,即使在专车/快车冲击下,一天两班倒的出租车平均每个司机都能接50单以上。但一天8-12小时全职的专车/快车司机,平均每天接单数应该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我们假设全职专车/快车司机与出租车司机来源差不多,两者的机会成本是相当的。就是说,同样是全职,分摊到每单的人工成本,全职专车/快车要比出租车高一倍以上。因为相对于在固定的地点枯等,巡游能揽到更多的客。这就是每当滴滴公司减少补贴,专车/快车就不太容易打到的原因所在。如果专车平台走大众路线还要盈利,必须让全职司机接到更多的单、降低每单人工成本才行。
禁止专车/快车巡游,全职专车/快车的每单人工成本就降不下来,出租车在每单人工成本上就能保持竞争优势,有利于保护出租车牌照的租金。这样的话,全职专车/快车要生存下来,只能与出租车错开竞争,做高端小众路线。那估计只有神州专车那样的模式才是胜者/剩者。过去几年搞得轰轰烈烈的滴滴与Uber要么死去,要么转型。
2015年6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留出空间,不得随意设卡”。6月5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司长綦成元表示,互联网和各个领域深度融合产生许多新模式,如短途交通、滴滴打车等,政府要以开放的心态,包容新型业态,以及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这些对专车平台有利的高层声音,权重几何?不知道。诸神的博弈将最终决定专车的命运,这一切将在2016年揭晓。
中国经济会触底反弹吗?
(3票会,6票不会)
中国经济必须化解系统性风险
张立伟 媒体评论员
中国经济2015年经历了增速破七,金融市场动荡及大规模资本外流。2016年面对的挑战与风险或许更大。
这是因为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并不断积累风险,如果通过改革去除这些风险,在短期内会引起经济恶化,出现通缩现象,甚至陷入“通缩螺旋”。不去除这些风险,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会持续累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明,2016年中国将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如清理僵尸企业与过剩产能,加快去库存与去杠杆。如果能处理这些问题,将会与中国1990年代后期状况类似,当时政府推动国企、金融以及财政等改革,为繁荣打基础,但要承担企业倒闭、失业增加、银行不良资产骤升等代价。
任何结构性改革均会因为主动引爆失衡的结构而发生暂时“坍塌”,能否承受这样的代价成为决定改革成败的重要原因。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后因不愿付出代价出现了“消失的二十年”,结构性改革至今未完成。只要中国在2016年执行结构性改革,必然会引起阵痛,加速经济下滑趋势,这是经济换轨的必然之路。
影响2016年中国经济的第二大因素是美联储的利率政策。近日,美联储终于决定加息,并暗示2016年存在多次加息的可能。美联储加息虽然表明美国经济企稳复苏,但会刺激全球资本大规模回流美国,冲击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影响中国出口以及大宗商品市场;同时,人民币将面临贬值压力,资本持续外流会起到货币紧缩的作用,尽管央行可以通过降准等措施缓和这种紧缩效应,但中国企业的融资困境与信用风险会加剧。
国内结构性改革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定了2016年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并维持继续探底的趋势不变,触底反弹的可能性较小。至少“破旧”性质的结构性改革绝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同时,新的增量部分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出现,中国至少在未来两年内将处于震荡期,以寻求新的平衡。
政府想通过家庭部门(主要是农民)加杠杆的方式消化地产库存,重新拉动经济增长。根据历史数据分析,购房需求改善领先于房地产投资回升约3个季度,但当前库存过多而需求过弱,可能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才能刺激有限的地产投资。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的报告甚至认为,2016年房地产投资可能降至零增长,这表明地产去库存政策对2016年的经济增长作用甚微。但是鼓励家庭部门加杠杆的政策却有金融风险,尤其是低收入者工作并不稳定。
2016年最大的风险就来自金融领域,中国曾计划通过加大证券化力度来解决企业融资困难以及债务率过高的问题,但股市振荡打断了证券化进程,企业不得不继续以过高成本通过信贷或债务融资,继续推高中国企业杠杆率,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利润率持续下滑,这构成了一种断裂风险。
随着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比例逐步上升,并且业界普遍预期未来不良贷款率还会继续上升,银行惜贷情况可能更加严重,清理僵尸企业与过剩产能可能会引起信用紧缩。2016年将会是各种风险聚集的时间点,安全可能比经济增长更为重要。
中国大妈会血本无归吗?
(3票会,6票不会)
金融创新,一地鸡毛
张杰 资深财富管理专家
短短十年,理财市场蓬勃发展,如火如荼。可惜,监管缺位,野蛮生长,走到今天,几乎畸形,一片乱象。然而,当泛亚、e租宝、大大等庞氏骗局性质的P2P,借着“金融创新”的名义不断重演起高楼、宴宾客与楼塌了,还是让人震惊不已。
在豪华装修的办公楼里,固定收益、资产配置、风险分散、普惠金融已经完全被滥用,涉世未深的小鲜肉,估计是被洗脑了,或者是迫于生计,或者是迫于考核,还没到半桶水的金融水平,动不动给你来句:银行理财收益太低了,来买我们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吧,分散配置一点,很安全的。可是,真的安全吗?
投资安不安全,首先应该看的是底层资产,不管是债权、股权,还是大宗商品,拆开来仔细看看,风险点数不胜数:要么是劣质资产,要么是有毒资产,要么是高杠杆,要么根本就是庞氏骗局。如果底层资产不靠谱,你还在此基础上理财,不管如何花里胡哨进行包装,不管如何花言巧语进行营销,终将地动山摇,瞬间崩塌。
目前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不到2%,银行理财产品再怎么设计,一年也就5%左右的收益率,靠谱一点的信托8%左右,底层资产直接决定收益水平。按目前市场情况,5%左右就是隐含刚性兑付的最高收益,如果超过这个收益率,大抵是有风险的金融产品。如果一年的收益率在10%以上,那一定是风险极高的产品,因为市场上没有收益这么高、风险这么低的底层资产。
产品之外,投资要考虑选一个靠得住的交易对手,银行总体来说相对安全,即使银行的风险偏好加大一点,经营杠杆略高一点,如果出了系统性风险,至少还有国家作为最后贷款人。而良莠不齐的P2P,不要说遇到资产违约风险,一旦遇到流动性风险,资金链立马断裂,再豪华的办公室,分分钟倒闭关门,再高的收益率,分分钟拿不回本金,到时你找谁哭去?
高收益的诱惑,让中国大妈趋之若鹜,可是你就不想想高风险?抑或你抱有侥幸心理,真以为自己可以富贵险中求,真以为自己可以在破产前抽身?
投资理财最重要的事,是安全,但何为安全?银行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安全,是因为如果底层资产是信贷类债权,背靠的是银行给企业的授信额度。如果底层资产是债券,至少也在AA-以上,即使这样,还要精挑细选,防范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呢。
高收益的背后是高风险。要明白的是,高风险意味着结果的高度不确定性,意味着获取高收益的概率越来越小。
在此提醒走江湖的伪专家,要知道,国内投资者以中国大妈居多,但又特想赚钱,警告你忽悠时悠着点:赚钱的时候,彼此相安无事;一旦有事,必将祸及自身。
在此也提醒可爱的中国大妈,不懂就不要太冒险,老老实实放银行,好好享受生活吧。您要惦记高收益,就像在高铁的轨道上打盹,风险极大,小心骗子惦记您的本金。到时两行清泪,满脸委屈,虽然可怜,但你又能怪谁呢?骗子可恨,你不是一样可恨?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在此也呼吁监管机构,该管管了,不然P2P、众筹等金融乱象,像毒瘤一样肆意滋生,2016年玩爆的会更多。到时中国大妈纷纷赔了棺材本,再也没有心思跳广场舞了。
一线城市房价是否会暴涨?
(3票会,6票不会)
暴涨推手:人口压制与利率压制
作者:高利明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所研究员
归根到底,房价问题首先是个人口问题。
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从三线城市向一线城市迁移,是无法遏制的大潮,会持续数十年之久。这个三线流向一线的根子是老龄化,老龄化越厉害,年轻人口越是会从三线城市净流出,流向一线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韩国如此,日本如此,中国也将如此。
韩国、日本夸张到什么程度?全韩国人口5000万,首尔是1000万,占了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全日本人口1.26亿,大东京都有3500万人,占了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还不止。
反观咱们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呢?官方口径是2500万,对全国13亿,占比才2%,那么,当二十五年后,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接近今日日本时,上海人口是不是会超过5000万?如果上海人口会上摸5000万,或者说会翻一番,那么上海的房价就不是涨不涨的问题,而是涨多高、涨多快、以慢牛还是暴升的方式涨的问题。
但涨跟暴涨还有差异,暴涨还有额外的原因。为什么一线城市的房价时不时地会暴涨一把?这主要是人口管制、人口压制的缘故。这意思是说,人口管制是一线城市房价间歇性暴涨的主要根源。
有人问,一线城市的人口管制有多厉害呢?上海北京都那么多人了,不管制还得了吗?放下第二个问题不谈,我们可以借助一个叫zipf's法则的公式,间接观察一下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人口被管制得有多厉害。
zipf‘s法则是这样说的,第一大的城市的人口总数是第二名的2倍,第三名的3倍……第n名的n倍。按2014年的统计口径,中国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13座,排名第50名的城市的人口是667万,按Zipf’s法则,拿1000乘以13是过了亿,拿667乘以20也是过了亿,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人口今天过亿才合适,打个对折,今天也得5000万吧,上海现在是2500万,被管制掉了2500万,这个被管制掉的2500万,正是暴涨的动力所在。
那么,解除了人口管制、人口压制的话,一线城市的房价暴涨的现象就会消失了吗?答案仍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当前的十年还是利率趋零、资金脱媒的十年。利率的长期下降、趋向于零,是一线城市的房价不断走高的另一个推手,更是高端豪宅市场暴涨的最大推手。
容易理解的是,利率趋零,会引起资产价格的走高,房地产作为资产的大宗自然也是水涨船高。需要稍稍绕弯的是,一线城市的高端豪宅涨幅会更大、暴涨会更频繁。为什么?
因为利率走低会引起资金脱媒,所谓资金脱媒,就是大量资金离开低利率的银行,转向追逐高收益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会迎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发展,这个一浪高过一浪的大发展将造就更多的高净值人群、富豪人群。
按照招行的调查,中国的高净值人群2014年达到100万,2015年增长到123万,增速高达23%,十年之内,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将超过500万,而一线豪宅市场的供应增速远远跟不上这个高净值人群极速扩容的步伐,于是,豪宅市场连连暴涨势所必然。
对于一线市场,在人口和利率双重作用下,十年里头出现三四次暴涨毫不过分,而高端豪宅市场暴涨的次数还会更多。既然,暴涨是如此的高频度,那么赌一线城市的房价来年会暴涨,猜错的概率有限。
下注:2016,一线城市房价暴涨;豪宅市场暴涨幅度更大。
今天是除夕
祝愿大家新的一年
平安喜乐
别忘了抢今天的红包哦!
本文欢迎微信公号转载。如希望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微信号:nanfangzhoumo。
在这里读懂中国
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