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麦克思研究出了一份
《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阿熊学长细细研读了一下,
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在小公司工作
▼
(图源 | 麦克思研究报告)
竟然有超过50%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中小微企业,
且比例持续上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毕业找工作,我应该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如果去小公司,我怎么判断一家小公司对我的成长有帮助呢?
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每一位毕业生都被面对着,因此,阿熊学长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和总结,希望能帮助到还在迷惑的你们。
以下是文章的思路,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方向:
① 大公司有什么好?
②越来越多的人跑去小公司了呢?
③ 那我是不是就该去小公司?
④ 小总结
阿熊的经验是,
去机会更多的地方,去困难更大的地方,去能促进成长的地方。
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大一认真读书,积极参加社团工作;大二开始逃些无关紧要的课,做些赚点小钱的兼职;大三发现,充实的过往似乎并没有什么卵用,四六级没有用,绩点没有用,证书没用,陷入了“整个人都没什么卵用”的迷茫;于是,大四海投简历,让市场决定我有什么卵用……
经过这么一番高校教育,隔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帷幕突然拉开,我们还没准备好,就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舞台中央,我们拘谨得不知道向这个世界表演些什么好。
于是,我们海投简历,将撞大运当作积累面试经验。如果之前没有建立起热烈的理想,也没有锻炼出过硬的技术本领,仅仅本着求生的本能,在收到offer时,总免不了面临一个问题——去大公司做基层工作还是到小公司一个人顶三个人的活?
你为什么会思考这一问题呢?
因为你想
既有钱又不花力气,还很体面!
你要是问我,
这样的工作到底有没有呢?
我想说,
有,那就是做学生。
父母每个月给你打生活费,你随便应付一下学业也不会让你挂科,身在211或985名校,也的确让你在高中同学或亲戚朋友面前更理直气壮。
但,不管你读多久的书,你终究要回到社会的熔炉里,磨炼成长,回报社会:)
所以,现实是,这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我们都只不过是在选择一份没那么痛苦的工作而已。
刚出来社会的毕业生,多少带有情怀和热情,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特别有仪式感,所以,我们才会特别纠结,到底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大公司有什么好?
名企啊=职场品牌,镀金
福利好啊=吃好玩好,还有补贴
资源丰富啊=好多大咖,成长空间大
在大公司,按照别人的说话就是,可以观察学习到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和运营流程;同时,大企业还是有比较成熟的新人培训项目,有专门的职场导师来指导。你还会在一个舒服的环境下工作,你的假期、社保、福利都将得到承诺。更现实一点,大企业还可以为你带来品牌效应——职场品牌,为你日后的跳槽打好深基。
当然,你未必只是冲着这些而加入大公司,但是这样的外部环境和平台确实唬得住大部分心气儿高的大学毕业生。
但为什么,
越来越多的人跑去小公司了呢?
外部因素包括国家政策对小型企业的扶持,创业型公司如春笋般成长,这也造就了不少就业机会。
另一点,就是目前求职的90后属于自由一代,不愿被束缚,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小公司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更让吸引这一批年轻有活力的大学生。
在大企业那样的环境中工作,一开始会特别卖力。你会感叹制度设计的人多牛逼,轻而易举就防范了诸多问题的发生;你会赞叹协作流程的周全,保证一件事情被多个部门共同顺利地执行;你会敬仰老板多么的能干,业务能力是自己的十倍等等。
但这段时间非常短暂,很快所有新鲜的这些就变成了:论资排辈的公司,我的机会一直得等;OA太慢沟通成本太高,除非老板,基层员工没法高效地推进业务;上司不重用我,能力没有发挥的舞台……
而在小公司,尤其是创业型公司,前期一般成长得很快,对团队成员来说,也是一个成长加速器。别人在大公司3、4个月才能独立负责的业务,你一进团队立马就交给你,并且1个月就要做出个模样来。
你是规则制定的参与者,你铺垫着团队未来的方向,你知道一个业务的来龙去脉,你身在其中,日日夜夜地独立思考。这样的情况下,你可以没进步吗?你可以不成长吗?
当然,小团队的薪酬一般不高,而且工作量大,假期不保证,加班没有加班补贴。然而,当你是为了试验好不容易想到的一个想法而加班时,你是在跟时间做游戏,而不是加班熬时间。
我热爱自由,也不想被束缚,
那我是不是就该去小公司?
不管是选择大公司也好,还是该不该去小公司也罢,记住一句话,“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所以,我们就且当做“第一份工作该如何选择”来讨论。
从自身开始思考,如何选择?
进入工作后要对组织负责,但选择一份工作之前是对自己负责,所以选择的出发点是自身。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通常,人们总会从外部条件考虑如何选择一份offer。例如,有人考虑最近产品经理工作挺热的而转产品;又或者这个公司的环境很好或者待遇很高。
但在考虑这些外因前,先思考自身,比如我想要做什么?我能得到什么?对未来有什么帮助?
然而,现实是,应届生却是最不清楚自己想要干什么的那一群人。
因为我们又没有接触过,对社会的思考又不够深入,我们怎么会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那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你思考过,几年后的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吗?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吗?
/
如何弄清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自省。通过自省深入了解自己。
这时候,偶像的作用就出来了。你觉得你很崇拜的那位前辈,你羡慕他现在的生活,实现了财务自由,到处游学。你也想拥有这样的生活,那你应该怎么做呢?
/
如何自省?
1)反思自己做过的事, 哪些做得好,哪些做的不好,找到自己的优缺点。例如,高中选文理科时,会做一些自我剖析,比如我物理比较差,说明我的逻辑思维还不够强;但我背书快,说明我记忆力还不错。
2)反思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比如我喜欢画画,看书……不喜欢政治等。
3)随后将四点综合成四象限图。从而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4)同他人交流,综合他人的评价,进行评价修正。
5)最后做梦,做美梦。梦想自己几年后在做什么,过着怎样的生活,这几个步骤做得越细致越全面,对自己的认识越清楚,对未来的目标越明晰。
目标出现后,倒推实现步骤
为什么要倒推?
判断当前应如何选择才能有效地达到下一阶段,并清晰地清楚应从当前的选择中获得什么。
/
如何倒推?
需要做好三件事:信息,信息,还是信息。多渠道获取信息,从而寻找合适的道理。安排合理的方案。打仗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信息的重要性。打仗都如此,选工作更应如此。同时信息的根本是真实,其次是丰富。假信息比无信息还危险。
/
如何获取真实信息?
问 & 查。多问&多查。勤问&勤查。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去问&去查。并且做好记录,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人脉资源出发,例如我们的导师,家人,同学,同事,甚至相关领域的朋友,利用各种社交软件去查询。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你还可以通过百度、知乎、微博等网络媒介去获取你的答案。
/
获取信息后,如何指导选择?
在获取信息后,研究所选择的方案,并进行得失与优劣的分析。判断到达下一阶段的可能性,再找相关人进行验证,基本上能找到靠谱方案。
就比如你要做一个毕业旅行的攻略,你会选择上网查攻略,哪个时间点到底目的地比较安全又方便,哪个路线更适合你们等,甚至你们做完攻略后,还会主动去咨询去过的朋友或同学。
准备足够的动力
为什么需要动力?
动力才是坚持下去的关键。
身体和心理上的痛和渴望才是最持久、庞大的动力。比如三天不让旅游,无所谓,但三天不让喝水,肯定要造反。只有当一件事情有足够的威胁,带来足够的痛,才能激起足够的渴望,最终带来足够的动力。
/
如何找到自己的痛激发原始的渴望?
我惯用的方式是见识现实的残酷,感受失败的恐怖。比如尝试身无分文,去解决吃问题;比如去后厨打杂,经历底层工作的生活和绝望;比如了解普遍工业产品设计师生活现状,体会生活的艰辛。带窗户的房子比不带窗户的房租贵200,这些都会让你看清这个社会的阳光都是要用钱去买。
看公司红利
什么是公司红利?
公司红利不仅是股票,期权等待遇福利,还包括平台空间、成长速度和稳定安逸等。
一家公司从创业到成熟,红利不断变化,这种红利一般是从物质经济向综合素质进行变化和延展的。公司红利是成长的加速器,合适的红利能使得自己迅速进入下一阶段。
/
如何了解该公司的红利状况呢?
问&查。不再赘述。
/
如何判断公司红利符合自身需求?
首先要做的上文所说的3点,从而清楚当下自己需要什么。再判断什么样的红利适合自己。但由于红利多元性,和变化性。所以要在选择offer前夕充分了解公司的红利状况。同时红利往往伴随相应的风险,比如高收入伴随高风险。快速成长伴随过渡劳累…。
看自己的老大
选offer还要老大?
我觉得这才是最关键的。哪怕这个公司很小,但带你的老大很有料,你直接收获的成长远超你去任何一家公司。因为有料能教东西的老大就相当于你的私人教练,甚至人生导师,让你少走很多弯路,直接深入了解这一行业的东西。
/
如何选老大?
个人习惯是坦诚交流,让老大充分了解和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诉求。同时,也让自己能充分了解自己的老大,和整个公司的需求。如果老大能够认可自己,有耐心培养自己,那基本就可以了,剩下的就要看自己努力了。毕竟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总结
总而言之,你要追求成长
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哪里能让你获得最大的成长,你就去哪里。
大公司不意味着优秀,它可能已经是僵化落后的了,小公司也不意味着就是草台班子,它的核心成员可能十分优秀,它的技术也可能十分先进,它的小,可能只是在人数上。
但想要获取成长,更多的也是靠自觉。
只有自己主动愿意去学习,这份工作才能真正提高你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讲具体一点,就是你可以通过这份公司来了解这一行业和业务,充分学习,把里面的东西都摸透了。
还想讲一点,不要把工资看得那么死。可能刚毕业时,你很穷逼,特别渴望能赚钱,特别渴望分担家里的经济重担,特别渴望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但无论这种渴望有多么的热切,也千万不要只从薪酬来判断是否去做这份工作。因为可能过一年、两年,你很快就会意识到一个残忍的现实——工资不能让你变得有钱。你将会有更多的必要开销,你的个人/家庭成本都在提高。
你只有沉淀自己的能力,开拓自己的事业,让其成为你日后增值的资本,你日后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最后,希望大家在对待工作时,都能保持一份谦逊的心态和求知的渴望,好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