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读后感

《少即是多》读后感_第1张图片
作者:本田直之

      多与少这个话题的书,不在少数,今天读到日本作家本田直之的《少即是多》,我还是很有感触的,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从加法时代来到减法时代。

      进入不惑之年,我越来越大手笔了:虽好无用的,送人;可有可无的,选无。别小看这两招,清理出来不少空间呢,忽然,心都豁然了,真好。

      近年来坚持科学饮食,尤其在吃饭这件事上️,七分饱原则。留一点空间,真好。

      办公室和家里,简洁舒适为主。朋友说我,你办公室有点凄凉的感觉哦,我悄悄地告诉朋友,空荡荡的感觉,真好。

      峥嵘兄说,留白很重要。

      双城生活。

    作者提出的双城生活我有发言权。孩子初中开始异地求学,我开始了双城生活。周内延安工作,周末西安生活,700公里的往返,让我经历不一样的人生。

      如此反复,利用省会城市与三线城市的价格差生活,我接触到了新的刺激与体验,这种充满弹性的生活也让我有了更多选择。

《少即是多》读后感_第2张图片

      作者提到,借助生活方式这个共同语言拓展自己的世界。

      掌握一门任何人都听得懂的“共同语言”非常重要,比如运动、红酒、美食、文化或是历史方面的话题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标榜的是你的生活方式。

      这一点我非常赞同。

      因为读书,遇见诸多书虫➡️书虫们喜欢跑步的➡️又因为跑步拉开一个话题➡️又因为喝茶拉开一个话题……

      共同语言越来越多,朋友圈精简,余生都是喜欢的事情,真好。

《少即是多》读后感_第3张图片

      作者说,比起短暂的大幸福,长久且可持续性的“小确幸”更令人感动。

      “小确幸”是这样一种幸福——虽然欲望本身并不庞大,但只要能让人确确实实的感受到,哪怕真的是微不足道,也足以让人把日子好好的过下去。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自己的体验,它是由寻常度日间一点一滴不经意的喜悦感堆积而来。

      孩子明年高考,娃们要回户籍地招生办报名,我昨晚动车到了西安转地铁已是十一点,娃打电话给我,娘亲,快出地铁站了告诉我,我到地铁口接你。你感受到这个“小确幸”的温暖没?我是真被暖到了,真好。

《少即是多》读后感_第4张图片

      作者说,从“以他人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中心”。

      在体验人生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足够的自我判断训练,就很容易被其他人影响。记得在漫长的时光里坚守自己想要的。

      我这一点做的不好。以前总是在意别人的说法,患得患失,情绪经常受到别人的影响,就是那句歌词“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就像阿德勒说的,要学会区分自我课题和他人课题。现在的我,经过岁月的历练,有了一些自己的判断,懂得了在漫长的时光里坚守自己想要的。

《少即是多》读后感_第5张图片

      作者说,改变每天既定的生活模式,享受变化。

      寻求变化,喜欢变化,享受变化,我非常赞同,且持续行动。

      复旦的陈果老师说,做一个有趣的人比做一个有用的人更有价值。气质优雅的她更是直接爆出曾经剃过光头!她的奇思妙想,大胆举动让所有人目瞪口呆、敬佩不已。但即使是这样的她,也有害怕的时候。她坦言自己害怕灵感枯竭,害怕失去爱,所以她一直保持好奇心,保持一颗求知的心。

      北欧人崇尚物质简朴、精神丰盈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简单生活方式,珍视精神和体验带来的幸福感,并将时间与金钱投入其中。

      我想,这种观点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即是多》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