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讲中国文学|晚清文学-社会意识的觉醒

整理|零露

蒋勋讲中国文学|晚清文学(一)

晚清文学很重要一点,其实就是社会变革的问题 ,我们在《红楼梦》里面看到一个不明显的阶级的描绘,到了晚清的时候出来的小说,如《儒林外史》、《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怪现状》都在批判社会里出来的贫富悬殊,以及老百姓受苦的状况。

郑板桥辞官,是因为他看不过去,觉得政府只会一直加重赋税,而老百姓苦不堪言。郑板桥参于过黄河治水,看到过最苦的农民,他做官做得于心不忍,辞官回家靠卖画为生。

这里可以看到,晚清文学里面社会意识的觉醒。《红楼梦》有没有社会意识,我们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他只是从曹雪芹自己生长的富贵中,感觉到人有这么大的不同,可是他并没有说谁对谁错。

接下来晚清文学里面,开始看到,他们希望开始批判某种独占性的贵族权力阶级,认为老百姓的生活的受苦,在这样政治当中,某些人应该负责任。看到《红楼梦》之后的小说里,开始有社会的意识的萌芽和觉醒。

晚清慢慢开始到中期后,开始和西洋接触。和西洋接触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洋的接触期其实从明代就开始,像朗世宁清初到了中国。

当时的政权只是当西洋是夷狄好玩而已。在清初康熙时期,他吸收了很多西洋的大臣,在天文和地理方面,主要依靠西洋大臣。到了乾隆时期,开始在文化上有非常大的自大感,当一个文化开始有自大性之后,发生很大的问题 ,在当时西方文化文兴复兴已经高度的发展,其实全套人文的发达。

中国文化上自大性,让他没有办法面对这样的事实,直到道光年间的时候,鸦片战争开始。

《老残游记》中老残其实说的自己已经无能为力,文学中社会意识的觉醒,觉得这个文化不革命不行了,开始在暴露 当时的腐败性。

我们看到非主流的知识分子,开始要攻击主流的文化。提出另类的思想,非内而外的东西的东西。

《老残游记》《儒林外史》基本上阐述了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文化的思想,这些小说,从文学立场上看没有《红楼梦》一样伟大,因为他们在文学上不完整,有很精彩的片断,可是整个架构来年地,都不能称得上是伟大的小说。什么原因呢?因为他的主题 意识太强了,创造者有点急着告诉你这个国家已经不行了。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的文艺载道。

文学毕竟不会是一个政治的议论。救国思想一直贯穿在晚清的文学中,凡是政治不好的时代,大众文化里面一定出现青天思想。因为它对法律没有信心,希望出现包公、施公案,他们是正义的,民间会渴望这样的人出现,全部都是破冤狱的。

虽然写得对粗糙,不能说是很好的文学,但是反应老百姓心里的渴望,他不相信法律。这个部分构成清末的文学,变成我们文化中的一个奇特的现像。

严格说起来,晚清的小说除了它提出一个比较强的社会意识之外,在文学上贡献其实比较不大。

基本上《彭公案》、《施公案》只能做为一个社会意识的觉醒,这是很小说史上会提到的问题 ,这个社会意识很空洞和抽象。到底什么叫做社会意识?其实非常不容易界定清楚,我们大概可以说,一个社会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分子构成这个社会群体,在这个社会当中,少部分的人以独占方法垄断了他的资源和利益的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讲,这个社会里面,他意识他有权力去争取这个部分。

在这个社会里面女性是大量的受压迫者,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其中一个个类,还有被压迫的劳动人民,农民或工人。如《红楼梦》中的刘姥 姥,如果刘姥 姥到了晚清,就是一个革命者。

配合小说出来的背景,就是清末八国联军入侵、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等事件。

 

ہ�.L��

你可能感兴趣的:(蒋勋讲中国文学|晚清文学-社会意识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