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

本文由电影派(ID:dyp833)原创

已获授权


知乎上有这样个经典问题——
你是什么时候感觉到「中国强大了」

点赞2000+的是这个——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1张图片
可不就是这样: 高铁速度一日千里; 早早走无现金支付;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变——
从中国到中国(2019)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2张图片

每集40分钟,一共五集。 豆瓣评分8.0;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3张图片
有人这样评论——
记录生活,回访过去, 将过去与现在相连, 展现40年中国人变化与传承。


就像纪录片开头说的那样: 想了解一个陌生的国度,有很多种方法。 但最真实准确的办法无疑是——
走近他
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居民楼... ...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4张图片

在介绍这段纪录片前,有段历史不能不提。
上世纪70年代,来自意大利、法国、美国和日本的四位纪录片大师不约而同地来到中国。 这些人,来头不小。 20世纪最伟大导演之一的安东尼奥尼 被称为“纪录片之父”的尤里斯·伊文思
.......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5张图片
他们拍出了四部轰动世界的纪录片—— 《中国》(意大利)、《愚公移山》(法国)、《从毛泽东到莫扎特》(美国)、《上海新风》(日本)



四部纪录片中,安东尼奥尼的《中国》名气最大。 但拍摄过程,也波折不断。 当时,为呈现一个更真实的中国。 安东尼奥尼常常打破早已安排好的路线,进行突击拍摄。 将镜头更多聚焦于时代下的个体。 比如,捡垃圾的人; 赤贫的农民; 农村里羞涩的儿童;



用当时观点看,安东尼奥尼总是喜欢拍摄“不好的东西”。
1973年,《中国》在意大利首映。


毋庸置疑,这些场面和当时的主流宣传方向完全相悖。 安东尼奥尼的这部纪录片,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批判。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6张图片

2004年,被禁32年后。
《中国》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安东尼奥尼电影回顾展”上放映,一票难求。


47年后的今天,《中国》被放入纪录片《从<中国>到中国》,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
如今,同样来自这四个国家的导演再次来到中国. 试图重新找到那些曾经出现在影像中的地方与人,完成一次过去与现在的对话。
《从中国到中国》,呈现的就是这40多年的变与不变 拍摄路线没变
从北京到河南,从海岛到草原,从壮阔的大庆油田到高雅的音乐厅。 北京国棉三厂;河南林州红旗渠;威海大鱼村... ...



寻访曾出现在镜头中的那些人,主角没变 刚出生的孩子;中国第一艘女子打渔船船长;拉小提琴的音乐家... ...
但同时,透过这一个个回访。
我们也看到这四十多年间的中国巨变
绿皮火车被高铁动车取代;



曾经荒芜的罗湖口岸,现在全是高楼大厦;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7张图片

曾经的北京国棉三厂,现在成了文化创意园; 曾经农村低矮的土房,如今是一片片整洁干净的居民楼; 曾经逼仄的弄堂,成了高档住宅;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8张图片



曾经开山引水的红旗渠,成了旅游胜地;



变化的除了城市面貌,还有那些人、那些事儿。 呱呱坠地的婴儿,如今当了父亲,和妻子、儿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曾经花样年华的幼儿园老师,如今花白了头发;
追寻时代脉络,观众可以看到一个由内到外不断发展的新中国。



妇女顶起半边天
曾经,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只能在家相夫教子。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率先喊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女性由幕后走向台前,纷纷投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当中。



山东威海的大鱼岛的女性为此做了最好注解。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鱼岛村集体化经济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这里面有男性的辛苦付出,也离不开女性的勤劳努力。
六七十年代,宋立芬亲自组建了全部由女船员组成的“三八”号船。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9张图片



40年过去,曾经花样年华的少女早已步入花甲。
她们中间的很多人依然做着有关海洋、有关渔船的工作。
即便现在,宋立芬仍然是时代女强人。

从渔船下来后,用心经营着自家的水厂加工厂。
现在的她,有一个小目标——
把生意作向全球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10张图片



时代受益者
人们常说,个体命运是时代密切相关。 中国发展的40多年,人人都是受益者。
1979年,美国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携家人到中国进行为期三周的巡演。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11张图片

旅程结束,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问世。
摘得当年奥斯卡小金人,并引起巨大轰动。
许多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比如,那时刚满10岁的王健。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12张图片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13张图片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上映后。
一位美籍华人写信表示可以赞助影片中的小男孩王健到美国任何一所学校进修艺术。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14张图片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15张图片

后来,王健真的来到了美国。
跳过高中直接进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就读。
人们称呼他为,那个拉大提琴的男孩
17岁,更是进入美国最大最有名的经纪公司——斯特恩经纪公司。
如今,年逾50的他已经是享誉世界的大提琴家。



同年代,中国掀起自费留学潮。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过门,走向世界。
受到当年的导演艾萨克指导的徐惟聆也感受到了西方艺术的魅力,次年遂自费赴美深造。
如今,转眼40年过去。

很多当年和徐惟聆、王健一起出去的音乐界游子,也都成了中国当代音乐的中流砥柱。
谭盾、余隆、陈其钢.... ...
这份名单还很长很长。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16张图片

传承与创新
除却前后四十年的变化,最让河马哥动容的,是中国精神的传承
40年前,大庆油田典型——第五钻井队。
铁人王进喜是第一任队长。



为提高产油量服务当时中国发展需要。
这个队伍实行四班倒,每班工作8小时,24小时不停歇采油。

队伍里的采油工人不怕苦,不怕累,坚守岗位。
这是愚公移山的坚韧不拔和奉献精神。
如今,这种精神被一代代大庆人毫无保留的传承了下来。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17张图片

好的精神要传承,但随着时代发展,中国人也不忘与时俱进,进行创新 郎佳子彧的爷爷郎绍安是北京“面人”创始人。
40年前,他出现在纪录片《愚公移山》当中。



从小跟随父亲学面塑技术的郎佳子彧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爷爷,也是通过这部纪录片。 生于面塑世家,从小耳濡目染,郎佳子彧也渐渐爱上了这门艺术,技艺也逐渐精进。

对他而言,捏面人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一种家风。 如今,身为北大研究生的他并没有放弃这个老传统。
但同时,在继承家族技艺的基础上,他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 漫威、火影、葛优瘫,他用老手艺发展着自己的新爱好,让传统焕发出新的光彩。 他试着在作品中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




《从中国到中国》抛弃宏大叙事,聚焦点都是日常生活中平常人。 透过这些过去和现在的影像,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跨越。
四十年前的我们,有种遮羞、自卑的心态。
而现在,随着祖国发展强大,每个中国人愈发自信。 就纪录片而言,其寻访记录本身,其实已经反映了中国变化。 人们的眼光不再非黑即白,而是更加开放、多元。
在安东尼奥尼曾经拍摄过的幼儿园。

一位如今退休的老师,曾对安东尼奥尼印象深刻:他就一直盯着我们的马桶拍。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18张图片



如今,再提起同样的问题。
她的回答干脆利落: 现在,随便拍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19张图片



曾经,面对外国记录者,中国人总是躲躲闪闪; 如今,可以热情的跟她们打招呼,与他们一起自拍合影;
这份自信,正来源于日益富强的祖国。




如今,中国正以更昂扬的姿态走在发展大路上。 对每一个心怀善意想要了解中国的外国友人。 每个中国人都可以自豪而热情的告诉他们—— 中国欢迎你,中国人民欢迎你。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20张图片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21张图片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22张图片

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_第23张图片

给伟大的祖国,点「在看」! ↘↘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部被禁了47年的禁片,终于在央视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