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拍不出真正的《嫌疑人X的献身》

中国拍不出真正的《嫌疑人X的献身》_第1张图片
张鲁一的表演已经很用力了,但还是欠缺点什么

其实,三个电影版本的《嫌疑人X的献身》我都看过,在朋友的推荐下。当然,如果愿意拿来对比的话,可能是日版和苏有朋的新版。应该说苏有朋的这一版,如果事先我不知道有日版,可能我会觉得这是一部拍的非常不错的电影。

影片的风格色调,取景细节,可以说都做的非常用心,符合整部影片的基调。人物其实也挺饱满,尤其是石泓的塑造,阴郁、落寞、冷静、隐忍,又暗藏着狂热的偏执,张鲁一整体来说,拿捏的都挺到位,除了在内心的煎熬和隐忍方面表现的有所欠缺之外。

其他的演员也都四平八稳,既没有过多惊喜,不过,有珠玉在前,也不至于离谱到哪里去。

其实,类似于这样的片子,尤其是翻拍国外的经典,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便是本土化的问题,本土化的改编往往会受到人文、精神、地理等等的影响,也因此,很多国外经典翻拍到国内便成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而如果说苏有朋版本的《嫌疑人X的献身》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人物、情节的本土化细节处理,而是人物精神内核的细节处理,这一角度来说,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演员的表演张力,其二便是文化内核本身在人物塑造中的比重。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无法拍出合格的《嫌疑人X的献身》。

个人认为《嫌疑人X的献身》里面最能体现日本精神内核的是两个人,就是苏有朋版本里的石泓和陈婧。数学天才石泓,在一所学校教书,做着最普通和规律的工作,然而独居的家里却被数学所包围,是他的性格和精神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是融入日本人骨髓里的近乎武士道的精神和樱花精神。

近乎狂热的偏执和迷恋,无论是对数学还是对人,有极其克制的压抑自己,而这种克制的背后,是冷静的头脑和超高的智商。

石泓的人物塑造,其实暗藏着日本人最独特的精神,这一点张鲁一即使表演再好,也无法表现出一出场就带来的那种已经融化为骨血的气质。

我对日本的影片看的不多,但在大学的时候,我却对另外一部情色电影《花与蛇》念念不忘。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类似于这样的资源是极其稀缺的,然而,当我在网吧的深夜,看到《花与蛇》的时候,除了被主演杉本彩美丽的胴体吸引外,还有就是第一次被影片所震撼。

和日本的这部解禁片比起来,韩国那些清新温暖风的情色,中国那种《一路向西》、《我为卿狂》这样的片子简直是无法入流。我惊异与日本人变态的想象力,这种近乎变态的追求,对艺术变态的极致,只有融入骨髓和日常生活中,才能写出这样的小说,进而拍出这样的影片。

而《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泓,应该就是属于这样一类人,而这一类人的表演,普通人根本无法拿捏到位,他是根植于日本文化的内心。所以日版的石泓,本身就带着戏,不是演出来的,仅仅是因为他是日本人。

所以当张鲁一说出『 他们就像时钟里无用的齿轮,每天都重复无意义的生活。』还有在课堂上对学生说的那句『看似函数问题,实际上是几何问题。』,我就分分钟很出戏,这不符合我们的日常语言表达,虽然张鲁一饰演的是个数学天才。

其实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影片中石泓选择上吊,而仅仅是因为隔壁邻居的借书和那张卡片,温暖了自己,让他在阴郁的屋子里仿佛看到了一丝阳光,让他放弃的自杀的念头,这个本土化细节其实处理的不好,我认为这种处理除了会出现在中国的温暖励志鸡汤里,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概率几乎是零。

在中国的文化里,生与死对自己来说远远没有那么隆重的仪式感,缺乏仪式感的东西,是很难被顿悟或者某一个外在条件所彻底改变的,所以我们的生与死要么是苦大仇深,要么就是不知轻重,而这些都不符合石泓的身份。

也因此,我觉得那样的细节,只可能发生在日本,一句问候,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与死。

当然,影片中代表日本的另一个人陈婧,林心如的表演差强人意,但始终还是在用中国妇女的世界观在演,比如她手足无措的眼神和表情,在自己开的餐厅里和石泓的遇见和对视,其实都做了一些本土化的处理,所以她用纸条留在打包的袋子里,这是中国的表达和处理,包括最后的哭泣对白,那简直太中国了。

然而日版里的花冈靖子,对这个角色的诠释则更加到位,包括对石神哲哉那种若隐若现的关系的抽离,和石神相遇和对视的眼神,满满都是戏,而花冈靖子的表演和身份,恰恰表现出了日本女性的角色和地位。

而从这一点来看,林心如的表演,缺乏的是人物的精神内核,她只是按照台词和本能在表演,这放在中国很合适,放在日本,那种忍和规则,则人物立即扁平和失色了很多。

其实这也是本土化的必然遇到的问题,尤其是经典作品,必然会上升到文化和精神。而这样的例子,都不鲜见。合拍片《长城》很大程度上的失败,并不是张艺谋,其实他保持着一贯对场面和人物执迷的张氏美学和审美,影片最大的问题是,故事俗套的核心,和对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最粗浅的理解。

相比于张艺谋早期的作品,《菊豆》、《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千里走单骑》,这样的作品反而不容易复制,这种融入中国文化骨髓里的东西(哪怕是糟粕),要做到这一点,则会难很多。

大学的时候,老师在班上放过一部老片子《大地》,那是根据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虽然影片在那个年代的制作上已经是非常严谨了,然而,影片依然很容易让人出戏,这种对中国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始终没有中国自己人写得那样丝丝入扣。

当然,近日已经饱受批评的《深夜食堂》也是一个明证,脱离本土文化和精髓的片子,都逃不了相似的命运。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和生活的烙印,这种烙印在电影和文学作品里,都是戴着镣铐的舞蹈。

在中国的文化里,爱是无私,爱是奉献,爱是包容,爱是宽恕。

在《嫌疑人X的献身》里,爱是虚空,爱是救赎,爱是隐忍,爱是献身。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无法拍出真正的《嫌疑人X的献身》的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拍不出真正的《嫌疑人X的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