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药无毒,但又说是药三分毒,到底谁对谁错?

面对中药时,老百姓普遍认为中药药性温和,无毒副作用,“有病可治病,无病可强身”。结果导致,中药目前已经成为药物滥用的“重灾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中,中药的不良反应占17.3%,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易造成严重威胁。

都说中药无毒,但又说是药三分毒,到底谁对谁错?_第1张图片

中药滥用都有哪些不良反应呢?

一、毒性反应

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产生的严重功能紊乱和损害,轻者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便血等,重者心跳、呼吸骤停甚至死亡。

二、肝肾损害

长时间服用含有毒性的食物或者药物,哪怕是微毒,经过时间的积累效应被放大,也最可能损害肝脏和肾脏。

已公布具有肾毒性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已达68种。

三、引起细胞或组织增殖而致癌

千里光、野百合等中药,可能含有致癌成分,长期接触或应用可引起一些细胞、组织的过度增殖,形成良性或恶性肿瘤。

医叔提醒,大多中药不会直接致癌,但与其他有致癌作用的药物合用时,可增强致癌物质作用,增高癌肿的发生率。

四、孕妇使用后导致胎儿畸形

类似百合、苦参、杏仁、桃仁等中药,孕妇服用后可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胎儿畸形

由此可见中药无毒站不住脚。有关专家强调,中药有毒,不在药之过,往往在用之过,应管好“用药”这一环节。

在我国,中药一开始就被称作“毒药”。

《周礼·天官》记载:“医师掌医之政,聚毒药以供医事。古代毒药的概念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还不能很好地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共收载有毒中药72种。其中大毒中药10种,有毒中药38种,小毒中药24种。

“毒性中药材和药物有毒,完全是两个概念,毒性中药材一直都是中医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中医药的一个基本常识。毒性药材中砒霜、雄黄、水银等为大部分市民了解的毒物,恰当使用也是治病的良药。而且,中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让它们各自发挥应该有的作用;另外,药材都要经过严格复杂的炮制过程,以此降毒性、取药性。这也是中药处方的科学和特色所在。

由此可见,中药无毒站不住脚!

医叔提醒

身体不舒服应该去正规医院看医生,勿自行将乱用中药或中成药。不要盲目相信偏方、民间验方等,在正规医院的医生监护下定量服药。

“是药三分毒”观念为何深入民心?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这段话指出治疗疾病的实质是祛除致病因素,调整人体机能。然而祛邪之法用之得当,方能除病;用之不当,反而损伤正气。

中医对毒的认识

归为4个方面:

1.毒为一切药物之总称;

2.毒指药物的偏性;

3.毒指药物作用的强弱。

4.毒还指中药的毒副作用。

从整体而言,是药三分毒没错因为中药就是毒的总称。一种中药不仅只有单一作用,那些与治疗无关甚至对机体有害的作用,就是所谓的“毒”,即疗效以外产生的负效果,比如治咳嗽咳嗽虽然得到缓解,却出现了腹泻。所以是药三分毒。

在西药方面“是药三分毒”可以理解为,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西药多为化学合成药、生物药,其药理作用通常是作用于体内的靶细胞、组织等,从而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但除对病原细胞代谢产生影响外,它们对正常细胞代谢也或多或少有影响。

其次,从耐药性来看如果药吃的过多、过于频繁,会增加体内病原体的抗药性,下次生病时药物可能不奏效。

由此可见,

相比于中药无毒,是药三分毒更靠谱一点!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gzyss365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说中药无毒,但又说是药三分毒,到底谁对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