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作家》推荐:作家尹庆新

《宁古塔作家》推荐:作家尹庆新_第1张图片
作家尹庆新


作家简历

尹庆新:l963年前读小学中学高中,1963年参加税收工作至到2000年退休。其间1,1985年至1987年在辽宁财经大学,2,2000至2006被单位返聘,並开始走向社会采访收集,《撰写宁古塔轶韵》,《凌雪啼血的红梅》,《宁古塔史话》。


宁古塔的艺术之花——龙灯


尹庆新    历云飞


宁古塔的艺术源运流长,从先秦时的肃慎族到汉时的挹娄,从南北朝的勿吉到隋朝的靺褐,直到唐朝的渤海国,乃至金、元、明到清王朝的康熙年间大量文人贤士被遣戌宁古塔。随着朝代的更换、历史的发展,都为宁古塔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种大的艺术氛围下,清朝末时龙舞的艺术形式就传到宁古塔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在传统的民俗中,人们把龙说成有鳞有须,非禽非兽,非虫非鱼,能飞天潜海,可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其体貌为:牛头(有的为锷鱼头)、鹿角、马鬃、蛇躯、鱼尾、鹰爪。据说龙分为四种,有鳞者为蛟龙,有翼者为鹰龙,由角者为虬龙,

无角者为离龙。

既然龙是神物,人们便将它引为氏族的符号、氏族的保护神——龙腾图。古代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以“真龙天子”自居。皇帝继位称为“龙飞”,皇帝使用的物品分别被称为龙袍也称为龙卷(“卷”读滚音)、龙杯、龙舟、龙舆,连居住的地方和议事的殿堂也要配以龙柱、龙坐,其子也被称为龙种。我们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特别是侨居在海外的中国人,他们身在异国他乡,更是以“龙的传人”为自豪。

人们常常把龙当作吉祥的化身,每逢喜庆节日都要耍龙灯、赛龙舟,并逐渐形成立习俗。舞龙灯是我国文化遗产,也是汉族民间的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在传统的民俗中,每逢喜庆节日,都要闹龙灯、赛龙舟,并逐渐形成了习俗。我国民间还有一个农历二月二的“龙头节”,民谚云:“二月而,龙抬头”。在这一天,人们要做“龙须面”,还要赶在这天去理发,人们称之为“剃龙头”。

正因为人们喜欢龙,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举凡神话传说、图画雕刻、诗词歌赋(如:阎朝隐 【奉和登骊山应制】 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历史典籍都可见到龙的形象,带龙的词汇更是不胜枚举,在人们的口语中,以龙为主的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比比皆是(长龙到家送吉祥,各家各户喜洋洋。炮竹迎送红包发,庆祝新年更兴旺!),

构成异彩纷呈的龙文化的另一道壮丽景观。

龙舞的历史悠久,在汉代已有了记载(详见《春秋繁露》)。在新的一年之初舞耍龙灯,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勤龙浇水,预示着风调雨顺,争得一个好年成。更象征着万事顺心如意,平安健康。

耍龙灯,也称玩龙灯、龙舞、舞龙灯。由于地域之别、民族之别、民习之别,人们对龙的形象各具特色,使龙灯的大小、长短、样式,也有所区别。但一般都是用竹、木、纸布扎成,节数虽然不等却都是单数。每节内能燃烛的就称为“龙灯”,不燃烛的称为“布龙”。舞时由一个人手持彩珠,在前引导,戏龙作舞。此外还有用荷花、蝴蝶组成的“百叶龙”,用长板凳扎成的“板凳龙”等多种形式的龙舞。旧社会有的地区有舞龙祈雨的风俗。

龙舞的历史悠久,在汉代已有了记载(详见《春秋繁露》)。在新的一年之初舞耍龙灯,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勤龙浇水,预示着风调雨顺,争得一个好年成。更象征着万事顺心如意,平安健康。

宁古塔的龙舞最早是从吉林的“龙华会”传进来的(龙华会是清末浙江的秘密会党之一,是终南会的分支制定的檄文提出“收回大明江山”、“把田地改作大家公有财产”的政治纲领),开始是由各商号一家抽一人而拼凑起的临时班子舞龙。自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回民义务消防队成立后,便成为

宁古塔回族的独艺、名艺,之后舞技日益臻练娴熟,成为宁古塔艺术上的一朵鲜艳的奇葩。

尽管龙舞早年流行于全国民间,但是宁古塔回族的龙舞却不落窠臼而独具一格,在宁古塔甚至在全省,独领风骚。宁古塔的龙舞所以会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长盛不衰,我想是与回族的习俗有关。

回族自有史以来就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勤劳、勇敢、智慧、善良。但回族兄弟却不善长歌舞,而喜爱武术。如弹腿拳、汤瓶土式、十八肘、查拳等。旧社会,回族人民为了图生存,争温饱、抗凌辱、反盘剥就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把武术作为防身自卫的工具。很多清真寺都设立了习武场,被武术界称为“清真教的拳”。武林人士流传着“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穆斯林们中”,“关里到关外,清真门拳传在外”。习武的根基、智慧的大脑、灵活的身腰,就为舞好龙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宁古塔的龙灯是“鼓龙”,为竹架布皮,硬节组成,弯曲灵活,比软节布皮的龙灯较优越,富有立体感,舞起来,活龙活现,如同真龙在云端飞舞。每年都要重新换一次“龙皮”,他们自己制成的“乾碗蜡”,亮度大、活性强,任龙灯怎样在空中翻滚,“碗蜡”始终向上。从龙头到龙尾共有十二节组成,外有一个耍“斗球”的。花样有折龙、叠龙、龙超水、龙吸水、龙云雾、龙门架等十多种。龙灯舞动起来,

英姿飒爽、雄姿勃勃、飞跃在万人之上,潜浮于观众之中,在夜灯火辉煌映衬下,时而穿云拨雾上下翻腾,时而仰卧视天搅水,时而奋力追赶彩球(“斗球”)而穿戏耍。再加上唢呐吹奏的“大龙尾”曲调和不断变换的鼓套以及云彩灯上下“飘动”的紧密配合,犹如真龙搅水,翻江倒海,引人入胜。更有挈妻孥子、扶老携幼者,特别是城郊村屯的男女老少,早早就来到街上等待着舞龙的出现。来往行人都要驻足观看,称赞不已。再加上孩子们戏笑穿梭,绘制出一幅吉祥欢乐的画图。再看龙的种种可爱的姿态,不仅显示出龙的威猛、娇捷,更把人们心里的祈祷表现得淋漓尽致。

龙灯是艺具,需用人来主撑,来耍舞,是一项力量与技术技巧为一身的艺术,看似简单却深藏巧功,不仅仅是有力气就能舞得了的。多年来,涌现出不少舞龙骄子,尤其是龙头和龙尾,龙头重约30多斤,当舞到龙搅水时,上要举到2.5米左右,下要紧挨地皮,而且要左右翻来覆去,舞起时是有百斤重,三五下就要换舞龙头的人。换人时就象田径场上接力赛递棒、接杆不能有一点差错。舞龙头换人时更是讲究快、准、干净利索,让观众看不出换人。

宁古塔舞龙头不仅人是“世袭”的,连绰号—“蒋大干子”也是“世袭”的,首舞龙头者蒋富林由于个头高,人送绰号“蒋大干子”,舞龙头多年,手艺传其长子—蒋志云,次子蒋志凌,在继承了手艺的同时,也继承了其父的绰号。

由于年青力壮,舞龙头的技艺看似像其父更胜其父,次子蒋志凌人称蒋二干子,成为其兄好帮手。每当兄弟俩相互交替舞龙头时,配合得真是相互默契,天衣无缝,让围观的人们,看得眼花缭乱。说起舞龙头“龙头五虎”更是名贯宁古塔。时有蒋志凌、麻凤银、白连成、洪万国、沙振华、虽非同庚,但却是同属,于是被人们称誉为“龙头五虎”。舞龙头的主将还有白连毕等人。

龙尾自身虽然较轻,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舞得了的,因舞龙尾的人要做到身手敏杰,脚步灵活,要与舞头、舞身配合得自然贴切、浑然一体。耍龙尾的主要的手把有韩文久、韩世贵、张俊杰、韩同军、王玉符等人操作。

雷惊天地龙蛇舞,雨是郊原草木盛。宁古塔的龙舞,在回族民众的支持和舞龙人的共同努力下,培育成宁古塔的艺术之花,参加全国、省、市文艺汇演,都为宁古塔赢得荣誉,更为宁古塔人民感到自豪和骄傲。

随着1956年宁安公安局专业消防队的成立,义务队伍光荣退出历史舞台,随着舞龙人年岁增长,回族的舞龙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就渐渐地退出了艺术舞台。舞龙虽然依然活跃在古塔的文艺舞台上,但与回族的舞龙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广大的回族民众有义务,有责任把濒临失传的舞龙艺术再次挖掘出来,乃是笔者心愿,如同回族小吃古扬生稀、回黄转绿,让宁古塔的艺术之花绽放出新的花蕾,为宁安的文

艺舞台,文化建设增添新的光彩。

拙文成稿后,听说宁安市委、市政府很重视舞龙这项活动,目前,正在为申报非物质文化而努力着。

麻奎君、李向晨、白连俊口述



投稿须知

本平台,长期征稿,推荐优秀作家、诗人!

1、 短篇小说和散文,在3000字以内。

2、 微小说3到5篇。

3、 诗歌每首不超过30行,每人限制1—3首。短诗可5首。

4、 来稿,一律接受电子来稿。请注明联系方式,作者简介,清晰照片1张。

5、 凡向本平台投稿的作品,一周内末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

6、 投稿自愿,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金波主编)

或发在我的微信里。我的微信号:13945316144

7关于稿费

凡本平台采用的稿件,有打赏有稿费,无打赏无稿费。打赏20元以上,开始给作者发放稿费.赞赏费用的百分之五十作为作者稿费。百分之五十作为平台运营、小说、散文、诗歌活动及出书费用。一周结算一次赞赏,故作品在平台发布后两周发放稿费,后续稿费由于无法统计,所以不发放。

请投稿者加主编微信号以便发放稿费。

主编微信号:13945316144



宁古塔作家团队

主编团队成员:

朱文光        于百成

李延民        金波

顾问张世军      尹庆新

平台执行主编金波


《宁古塔作家》:宁安市旧指宁古塔,为清朝著名文人的流放地,二百多年来这里汇集了大量的文人墨客的足迹,产生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深远的影响。

《宁古塔作家》:不厚名人,不薄新人。愿为所有文学朋友提供最佳的展示平台。



图片发自App

尹庆新  肖武

 

你可能感兴趣的:(《宁古塔作家》推荐:作家尹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