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超,陶程亦有贡献
日前,一位开发者向“罗超频道”透露,其已受邀参加今日头条小程序内测,如果不出意外,今日头条小程序平台很快就会发布。
如果今日头条发布小程序,将是继BAT后,第四家发布小程序的互联网平台。
BAT也正在小程序上纷纷加码。
在9月12日的蚂蚁开放日上,蚂蚁金服宣布正式成立小程序事业部,支付宝小程序未来会开放支付成功页的入口,全面对接阿里生态。
早在2017年8月支付宝就宣布支付宝小程序进入公测阶段。到目前,支付宝的小程序数量已经超过2万,日活达到1.2亿。
2个月前,百度智能小程序正式上线,在日前举办的一个闭门开发者论坛上,百度透露智能小程序月活已提升100%。
最先摘得果子的是小程序这个名字的发明者微信,今年7月的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官方公布小程序已发布超过100万,开发者超过150万——跟中国iOS开发者数量相当,微信小程序建立起了一个媲美原生应用的生态。腾讯二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小程序日活跃账户已逾2亿,增速超过了微信整体月活增速,越来越多的微信用户开始使用小程序。
在微信小程序已经取得巨大成功下,百度、蚂蚁以及今日头条为何还要纷纷入局?它们又能否从腾讯手中分走一杯羹呢?这是本文要讨论的话题。
支付宝小程序扬长避短
支付宝小程序主要聚焦在商业和生活服务领域,是支付宝从支付工具转向场景平台的技术载体。
聚焦线下场景,这倒是像极了张小龙最开始对微信小程序的定位“用完即走”。支付宝在线下的优势十分明显,一方面移动支付上它跟微信支付不分伯仲;另一方面支付宝强调生活服务的理念、再配合阿里新零售布局,就拥有了大量的线下场景。
不过支付宝在微信面前的缺点也十分明显。
首先是社交短板。社交对小程序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吸引和促进用户使用,很多人接触到一个小程序是因为微信群或好友分享。支付宝曾努力地拥有社交属性,然而最终都未能如愿。
其次是频次短板。支付宝目前虽然全球活跃用户数达到8.7亿,相比于微信的差距并不大,但是用户人均单日时长和频次却相差较大。在今年7月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都报告里面,腾讯系的产品占比达到了47.7%,而阿里系仅占6.7%,腾讯系产品微信又占据了大半,人们更多使用微信,就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使用小程序。
这就是入口的内涵。张小龙说微信小程序去中心化,不设入口,然而到如今却有了几十个碎片化的入口,引导用户使用,支付宝也在给小程序加入口,比如上线了“我的小程序”,再比如在支付成功页进行导入。
支付宝不再去追寻不现实的“社交梦想”,而是扬长避短。其小程序聚焦于本地商务和服务,赋能商户,原因在于支付宝有大量的商户资源以及独特的用户征信体系。
支付宝拥有互联网上最完整的信用体系。而信用能力在线下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在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分之上,可以迅速识别出优质客户,进行服务创新,比如免押金租赁就值得一提,再比如一键实名认证,这些场景都有小程序应用的机会。
由此可见,支付宝意识到自己的核心优势是生活服务等商业场景,以及泛金融能力,在小程序类目上会差异化,微信小程序最多的类目游戏、资讯、工具都与社交相关性高,不是支付宝的菜。唯一重叠的重点类目是电商,将是两者PK的重点,微信有拼多多,支付宝接入拼购。
百度小程序的三板斧
在小程序这件事上,百度比微信探索更早——从框计算到轻应用,百度一直尝试在百度体系内构建一个独特的应用体系。然而,除了阿拉丁计划改变了搜索结果页,百度并没有形成一个跟微信小程序一样的繁荣应用生态和独特应用标准。
百度自然不甘心,两个月前正式推出智能小程序,主打如下几个卖点:
1、流量入口以及基于搜索和信息流的长尾分发能力。
微信小程序开发者要自己去找流量,百度有中心化的分发机制,有充沛的流量分派,这对开发者来说吸引力很大,哪里有用户、哪里有流量,开发者就去哪里。
2、AI赋能。微信强调社交,百度强调AI,百度宣称将AI技术毫无保留地通过小程序开放出来,让开发者可以轻松开发出具有AI能力的小程序。
3、绝对开放。
小程序对开发者都是开放的,百度小程序的开放多了两层意义,一个是兼容微信甚至支付宝的小程序,开发者可以轻松移植,这是挖墙脚;二个是开源给第三方应用,简单地说,任何平台都可以基于百度小程序体系构建自己的小程序,跟百度联盟一样,这是聚流量和数据。
基于百度的搜索、信息流和贴吧流量,智能小程序上线两个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月活增长了100%。其中百度贴吧智能小程序H5页面的用户停留的时长增长了23.1%,活跃用户增长了17.2%。
百度的短板同样明显,缺乏微信的社交能力;缺乏支付宝的线下场景。不过,百度的使用频次有一定优势,微信之下,支付宝之上,一方面搜索本身相对高频,另一方面,信息流的成功让百度有更多用户使用次数、时间和场景。
百度小程序选用好千亿级流量入口、AI技术以及原来的开发者/广告主生态,成为百度体系内的应用体系,不是问题。
头条入局胜算几何?
听到今日头条即将上线小程序的消息,我不觉得意外,此前罗超频道在《小程序经济大爆发,微信向左,百度向右》一文中提到过:只有足够高的规模App才有建立自有应用体系的能力和必要,同时,要有相对高频的使用习惯和一定基础的应用生态,也是建立自由应用体系的前提条件。
以上三条,今日头条几乎全部具备。
截至目前,今日头条日活已经达到1.2亿,旗下抖音日活已超过1.5亿,而且今日头条具有很强的注意力吞噬能力,此前在QuestMobile发布的报告在用户使用时长这一项上,头条以独特的产品矩阵模式,以占比10.1%排在了百度系和阿里系的前面,仅次于腾讯。
头条小程序的优势就是海量用户和时长,一方面头条系的抖音等产品正在抢占腾讯系社交产品的时长,另一方面,信息流做内容分发,则与百度形成正面抗衡。
在百度和腾讯间,今日头条更像前者。微信社交关系是熟人,头条的社交关系链跟微博更像一些,偏兴趣社交,且暂时不如微博齐全。正是因为此,今日头条的小程序,不可能会有微信那么丰富的使用场景。
今日头条小程序也不会像百度一样强调AI或者说开放,它要做的是串联起自有体系类的大量应用,将用户和流量更有效地转化到第三方应用上,如娱乐、电商、工具等等,进而实现用户和流量价值的最大化。
小程序大战是伪命题?
正如我此前所言,小程序本质是依托超级应用上的一种附属应用生态,超级应用有了流量和用户,就具备了构建自有应用体系的必要和能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通过自定义应用标准,将流量聚合起来形成繁荣的应用生态——而不是只做流量的直接变现(如广告、增值、付费、电商等);
通过严格的应用审核机制,确保体验的一致性,如果没有小程序用户在平台上点开的页面和应用就是杂乱无章的,体验很不好;
通过在应用体系内形成分发、分成、广告等模式,提高流量和用户的变现价值,比如微信有了小程序就可以做小程序广告。
说白了,小程序本质都是超级平台借助于开发者的力量,来强大自身的服务能力,提高超级平台的粘性,挖掘海量用户的价值,增加超级平台的流量,这跟智能手机应用市场的原理如出一辙。
在Android和iOS出现前,诺基亚塞班也可以装应用,然而缺乏的是应用市场这个理念,苹果AppStore构建独特的“家长式”应用标准,严格的审核机制和多元的变现方式,直接改变了手机的使用体验,丰富的了手机的应该场景,同时形成了强大的硬件外附加价值。Android虽然没有这么强的中心化控制能力,然而每部智能手机的厂商,也扮演了“家长”角色。
今天超级平台推出小程序,就像是从诺基亚塞班到iPhone的一次进化。
看上去BAT以及今日头条小程序是在竞争,实际上却是井水不犯河水。小程序是基于超级平台的,只要是超级平台,开发者就不会忽视,超级平台的用户不会因为微信有某个小程序而放弃支付宝/百度/今日头条,反过来支付宝/百度/今日头条也不可能通过小程序去抢微信的用户,更何况大家场景各有不同。
小程序大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