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1】诡异的刘岱

袁绍击败公孙瓒,兼并青、冀、幽、并四州,拥兵十多万,准备攻打许都。

众将都认为难以抵挡,曹操说:“袁绍志大却少谋,外强中干,心胸狭窄,兵多指挥不当,将领骄横政令不一,所以他土地广阔,粮食丰富,但正好是给我的礼物。”

八月,曹操命臧霸等进入青州,攻下齐国、北海国、东安国,留下于禁驻守。

九月,曹操分兵防守官渡。

十一月,张绣投降,被封为列侯。

十二月,曹操驻军官渡。

袁术逐渐衰弱,袁谭派人迎接他。袁术想从下邳北面通过,曹公派刘备、朱灵在途中拦阻。袁术因病而死。

程昱、郭嘉对曹操说:“不该放走刘备。”曹公也后悔,忙派人追赶但没追上。

刘备曾私下与董承等商议谋反,到下邳,便杀死徐州刺史车胄,领兵驻守沛县。

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没有取胜。

庐江太守刘勋率部投降,被封为列侯。

200年正月,董承等反叛败露,被处死。

曹公想亲征刘备,众将说:“争夺天下的人是袁绍,如今你不顾袁绍,东征刘备,若袁绍乘机进攻背后,怎么办?”

曹操说:“刘备不除,以后定会成心腹大患。袁绍反应迟钝,不会马上出兵。”

郭嘉也支持曹操的看法,于是东征刘备,把他打败,活捉了他的部将夏侯博,还捉住了他的妻儿。

刘备的大将关羽驻守下邳,曹公乘胜进攻,关羽投降。

昌豨叛变投靠刘备,此时也被打败。

曹操回师官渡,袁绍终究没有出兵。

是时袁绍既并公孙瓒,兼四州之地,众十馀万,将进军攻许,诸将以为不可敌,公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適足以为吾奉也。"秋八月,公进军黎阳,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齐、北海、东安,留于禁屯河上。九月,公还许,分兵守官渡。冬十一月,张绣率众降,封列侯。十二月,公军官渡。

袁术自败於陈,稍困,袁谭自青州遣迎之。术欲从下邳北过,公遣刘备、朱灵要之。会术病死。程昱、郭嘉闻公遣备,言於公曰:"刘备不可纵。"公悔,追之不及。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

庐江太守刘勋率众降,封为列侯。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昌豨叛为备,又攻破之。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拓展:诡异的刘岱

《三国志》中有两个刘岱。

一个是衮州刺史,讨伐董卓时内讧杀桥瑁,后被黄巾军所杀。

一个是曹操的司空长史,攻打下邳,被刘备击败。

两个人名重正常。但字重就不太正常,而且两个人同一时期,就更不正常了,因为字是成年才起的,而且要有一定地位。

这两个刘岱就是字也相同,都字“公山”。这相同度太诡异了。

有三种可能:

一,刘岱没有被黄巾军所杀,后投曹操。

二,《三国志》里记错了,两个刘岱字不同。

三,两个刘岱名相同,字也相同。

一,二的可能都否定了《三国志》的史实性,那是《三国志》不严谨吗?

要考究《三国志》是否严谨,要详细了解一下古人如何取字。

“字”是古人在成年取的。

但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关系的,“字”通常是用来解释名的,一般有三种。

一,同义相近。

如诸葛亮,字孔明,“孔”为大的意思,“明”指亮光,合意为极亮,很亮。

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表示玉意思。

二,反义相对。

朱熹,字元晦,“熹”火光,“晦”昏暗。

三,联想扩展。

苏轼”,字子瞻,“轼,车前的横梁供人扶倚,《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君冯(凭)轼而观之”。倚靠向前瞻望,“瞻”由此而来。

据此,可看出,刘岱的名是岱,岱是山的意思。

根据同义相近的原则,两个刘岱名相同,字相同是很有可能的。

这样看来,《三国志》是极其严谨和经得住推敲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21】诡异的刘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