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一月

最近一直在练九阴真经,哈!比较少参与一些聊天,但看到一些聊天还是会有感悟,比如今天听到某妈的抱怨,嘻嘻,你有聆听你的孩子吗?

一月 聆听与自我认识

我们曾经在家长群里说过,和教育孩子相比,工作似乎简单了很多。因为人的工作岗位,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相对固定,掌握了一成不变的规律之后,就不用再费很多的心思去创新或者适应。而教育孩子,你的对象,是每天都在成长的孩子,每天都在变化的家庭环境,这样看来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似乎是非常困难的事。但是还有一件更不容易的事,那就是聆听。

我们在群里讨论时,经常见到这样的家长,她们会喋喋不休地说孩子的问题,别人说的话,似乎不能入耳入心,她会持续不断地自说自话,她从未真的聆听过任何东西,因为她的心并不自由:她的耳朵塞满了已知的事物,她的心是满的,所以很难再听见什么了。正因为从不真正地听,所以无法有真实的领悟。

聆听是一门艺术,其中埋藏着美与高度的理解。我们应该怀着生命的深度去听周围的声音,孩子的,配偶的,家长群的。但我们听的方式之中,总是有成见与某种既定的观点。比如,我们总想着,孩子学习没有热情,上课走神说悄悄话,回家路上进网吧,孩子成绩上不去……我们这些先入为主的结论和偏见总是会造成阻隔,使我们无法单纯地听。真正能聆听的人是极为罕见的,大部分的人都在追求结果,达成目标,让孩子能一个月内成绩飙升,却不想去思考形成问题的原因和过程,也不想多费劲去改善自己,因此我们听的能力已经不见了。你透过自己的企图、欲望、恐惧、焦虑在听,只听自己想听的,那些能够带来慰藉、满足和减轻痛苦的东西,你听到的只可能是自己的独白和自己的欲求。

若想真的聆听,我们的心必须安静,没有任何欲求,只是放松地觉知着一切。处在这种警醒而被动的状态里,才能听到成 见和欲望之外的东西。

也有家长说,我在群里听大家讲时,我似乎了解了你们话中的意思,但是一离开这里,回到现实中,我又弄不清楚了。我实在很想把大家的话运用在我的家庭教育里。

聆听的时候,你应该听自己内在的声音而不是讲者的话。若是一味听从讲者的话语,他就会变成你的权威,进而左右你的理解。因此你要做的事就是去倾听自己的声音。你现在看到的是讲者描绘出的一幅图像,而你应该及一反三,看到自己的内在世界图画,就可以看着自己的心,然后对自己说:“现在我终于看见自己的真相了。”

听到了,并不代表你能看到实相。只有把全部的生命投注在孩子身上上,你才能了解他。这就如同阅读小说一样,必须全神贯注地读,才能了解其中错综复杂的人物结构。即使想了解春天的新叶或盛夏的绿叶,也必须全心全意地观察它对称的纹理,去感觉它的质地,如此才能了解这片叶子的本质。在一片小小的叶子里,就有惊人的活力与美。若想认识一个孩子,就必须全心全意地、全过程地看着他们,看整个家庭的过往历程,看家长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孩子发展到这个程度,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形成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善于聆听,没有愿望去观察,而是喋喋不休地指挥和控制孩子,这样做的家长,往往都是懒省事的、不负责任的、内心充满恐惧的。

所以,家长要通过聆听和观察来检视孩子成长过程,特别是家长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提升家长的自我认识,最终改善孩子的成长土壤。

家长的自我认识,不需要按照任何公式来进行。或许你认为可以透过心理学家或家长群的过来人来发现自己,但这并不是自我认识。

在与孩子、与配偶、与同事朋友的关系互动过程中对自己保持觉察,就能在每个当下看见自己的真相。关系犹如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看见真实的自己。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无法在关系中去看自己,因为我们会立刻对我们所看到的东西产生辩解。我们会否定那些我们确实存在的缺陷,接纳那些我们期望拥有但并不存在的美德。你就不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与真相不符的东西,譬如母亲的贪婪、善妒,父亲内心充满着暴力,那么一味地把自己想象成不贪婪、不暴力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事。其实你和别人并没有什么差异,每个人的内在活动都十分类似,我们都受到贪婪、不当的意志、恐惧及野心等的驱策。

事实上,对大部分的人而言,观察眼前的真相,认识并接受自己的缺陷,这是最难做到的一件事,然而这正是自我认识的开始。如果能透过这面不可思议的镜子来看自己,而且是豪不扭曲地看到自己的真相,其中只有觉知而没有抵抗或幻想。 自我认识很显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你跟社会、妻子、丈夫、兄弟或别人互动,在行动中,互动关系里觉察自己,你的心必须保持警觉,敏于观察,于是作为家长的你,就有了解脱眼前局促和局限的能力,然后你的心,就能超越目前的思想境界,来到一个崭新的平台。

个人产生转化才能带来家庭的转变,因为你就是家庭和孩子发展过程的一部分。若想转化自己,必须认识自己,缺少对自己的认识,你不可能有正确的思想,也不可能产生任何转变。你必须如实地认识自己,而不是希望自己能变成别的模样,后者只是虚而不实的理想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命之书》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