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希腊三贤时代——苏格拉底:目的论及“善”的道德观
智慧 苏格拉底出生在公元前469年雅典的一个中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雕刻家,她的母亲是一位助产士。他从小跟随他的父亲学习雕刻,一般来说,古希腊人会子承父业,苏格拉底本应成为一位雕刻家。不幸的是,在苏格拉底还未成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但是不幸中的万幸是,有好心人站出来资助了他的家庭,这让苏格拉底有机会去学习当时流行的各种知识。
小爱 那起初他都学习了些什么呢?
智慧 在他成年后不久,他师从了阿那克萨戈拉的学生阿尔赫拉于斯学习自然哲学,并对自然哲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个思想家的理论,希望可以学习到关于世界的真理。但是你也知道,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理论,而且各种理论之间不但不同,很多理论之间甚至是非常矛盾的。强烈的求知欲碰上了各种矛盾的理论,这让苏格拉底非常地郁闷,甚至绝望。直到有一天,苏格拉底读到了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说,这让苏格拉底兴奋不已。
小爱 “努斯”说我刚刚学过,感觉不到哪里值得他兴奋不已。
智慧 还记得“努斯”是什么吗?
小爱 当然记得,“努斯”就是心灵,有支配一切事物的力量,它不但可以支配万物,而且可以支配它自己。
智慧 非常好。苏格拉底通过“努斯”说的启发认识到,努斯就是自然有其规律的原因,有了努斯,宇宙就得到了规划和指导,这使宇宙成为一种理性规范的体现。有了努斯的规划和指导,整个宇宙的万物就有了秩序,万物的形状,大小,位置,运动方式就不是随意的,而是“最好的”。苏格拉底认为,这要按照这个思路去研究,一定能够终结自然哲学各种不确定或不一致的理论。
小爱 那苏格拉底做到了吗?
智慧 起初,他希望通过系统学习阿那克萨戈拉的理论直接找到答案,但是苏格拉底失望地发现,阿那克萨戈拉只是希望通过努斯去解释世界运动最初的动力,而未将努斯理论做进一步发展,去解释世界万物如何生成及消亡。通过自然力去解释世界万物的生成和消亡根本不能让苏格拉底满意,因为力无法解释为什么事物总是最好的。苏格拉底希望通过找到其他老师来解答自己希望得到的结果,但同样失败了。所以,他决心自己来研究一下。
小爱 他给出了他认为满意的答案了吗?
智慧 他给出了答案。苏格拉底认为,如果事物应该是最好的,就意味着事物最好应该像他们应该是的那样,在一个心灵支配的世界,每个事物应该被心灵支配至它“应该是”,而且是“最好是”的那个状态。这个理论就是“目的论”,也就是说,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心灵有目的地配置的结果,只有这样,整个宇宙的秩序才会完美。
小爱 苏格拉底提到的心灵,我可以理解为神吗?
智慧 可以理解为神。
小爱 苏格拉底提到了神的目的是使事物生成变化为其最好的状态,或者应该是的状态,但是神是怎样将事物是变成其最好的,或者应该是的状态呢?
智慧 举了两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比如说,一个事物,假设它是花好了,变美了,这是因为“美”进入到了这朵花中。如果这朵花变得不美了,那是因为“美”从这朵花中离开了。事物(花)是通过美的进入和离开而表现出了美与不美,或者说,事物(花)“分有”了美。再比如,一个事物,假设是块石头好了,是三角形的,是因为这块石头“分有”了三角形。这样,“花”同“美”、“石头”同“三角形”就对立了起来。花怎样存在呢?通过美(也可以是香、或不美等)而存在;石头怎样存在呢?通过三角形(也可以是圆形、四方形等)而存在。这样,美、三角形就成为花、石头存在的依据。“美”、“三角形”或其他成为事物存在依据的概念,就叫做“理念”,这个理论,就叫做理念论。感官感受到的世界万物,是通过理念而存在的。
小爱 苏格拉底的理论很有道理呀!每个女生都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呢。
智慧 是很有道理,他的理论解释了事物是怎样生成和消亡的,但是我不认为苏格拉底对此表示满意。
小爱 (十分疑惑地)你是怎么知道苏格拉底不满意的?
智慧 因为苏格拉底自己说过,他的头脑不适合搞自然科学。
小爱 他对自己的理论不满意,为什么苏格拉底还这么有名气?
智慧 因为一件偶然的事触发了苏格拉底研究方向的转变,而这个重大转变最终成就了苏格拉底的哲学地位。
小爱 (好奇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呀?
智慧 苏格拉底有个朋友,叫做凯勒丰,这位老兄一天闲着没事,跑到德尔菲神庙(古希腊供奉太阳神阿波罗的神庙)去请女祭司求问神,世界上谁是最有智慧的人。女祭司通过求问后告诉凯勒丰,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是苏格拉底。凯勒丰把这件事告诉了苏格拉底。
小爱 那苏格拉底会非常高兴吧?
智慧 苏格拉底不但没有高兴,反而特别的困惑。
小爱 困惑什么呢?
智慧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一个一无所知的人,为什么神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呢?苏格拉底决定自己去探究一下这个问题,证明神的意见是错的。
小爱 (咧嘴)这要怎么证明呀?
智慧 这个时期是智者学派当道的时期,整个社会风气就是大家都认为自己智慧了得,无所不知,尤其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不只是当时,现今也是如此。苏格拉底决定去这些成功人士中间去寻找比自己有智慧的人。他首先去找政治家们去讨论治国之道,但是政治家们无法对治国之道进行完善的说明,政治家们所谓的知道,只是自以为知道而已;他又去找诗人们去讨论艺术之道,但是诗人们的创作并非出于智慧,而是出于灵感;他又去找了雕刻家们去讨论技艺之道,但是雕刻家们除了自己那点雕刻手艺外,对其余几乎是一无所知。苏格拉底突然明白了神为什么说自己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因为大家都自以为自己很有智慧,无所不知,只有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是一无所知的。苏格拉底的认识也匹配了德尔菲神庙外黑石上雕刻着的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小爱 中国人也讲“人贵有自知之明”。
智慧 是的,认识并承认自己是无知的非常重要。小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认清并承认自己是无知的,对你的进步会有很大帮助哦。
小爱 嗯,爷爷我记下了。
智慧 此时的苏格拉底感受到自己就是“盲人王国中独具慧眼的人”,自己已经接收到了神的启示,自己有责任去探索世界最高的知识并引导世间的众人,这是神点醒自己的目的。
小爱 可是,世界的最高知识是什么呢?苏格拉底要怎样去探索世界的最高知识呢?关于“为什么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不能是猪、狒狒、或是其他什么怪物是万物的尺度?”这个问题,苏格拉底是怎样解答的呢?
智慧 苏格拉底认为,我们的感觉经验是局限的,通过感觉经验,我们只能对事物的表面层面去认识,根本无法进入更深的理性层面去探究。前人就是只通过感觉经验去认识事物,结果得出用了水、火、土、气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去解释世界的理论。事物的本质才是构成事物现象的根本原因,只有把握了本质,才能真正地去解释事物表现出的现象。事物表现出的现象是多样的,通过感觉经验只能得到各种各样不同的解释。把握住了本质,就会对各种不同的经验现象解释找到真正的基础;把握住了本质,才会针对各种不同的经验现象提供一致的原理去解释。
小爱 苏格拉底的想法很棒啊,但是怎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呀?
智慧 在苏格拉底之前,灵魂被认为是同肉体一样,也是物质,只是灵魂和肉体可以相互脱离对方。但是苏格拉底认为,灵魂不是物质。因为物质(肉体)可以被分解,但灵魂却不能;物质可以被感觉到(比如看到、听到、摸到),但灵魂却不能;所以,灵魂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灵魂与肉体的相分离(概念上的,不是灵魂出窍),使人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动物),比如猪、狒狒、或是其他什么怪物。人可以通过精神(或灵魂)而不是什么其他感觉去认识事物。
小爱 原来如此!
智慧 苏格拉底认为,人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的方法是定义法,也就是对事物下定义。
小爱 (疑惑地)下定义?
智慧 是的,定义法可以将事物限定住,这样可以摆脱掉主观经验或感觉对事物表述的多变性。
小爱 是呀,如果不下定义将被认识的事物限定住,大家你讲你的,我讲我的,说的对象都不完全一样,那确实没办法达成一致的认识。
智慧 苏格拉底认为,人都向往美好的东西,追求美好的东西,而不是相反。
小爱 为什么这么说呢?
智慧 因为人有灵魂,灵魂是神圣的,圣神的灵魂不但是用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更是用来认识善与恶;不仅是用来认识善与恶,更是用来约束或驾驭人的行为,使人避免行恶,追求行善。
小爱 那苏格拉底认为那些事物是善的呢?
智慧 苏格拉底不喜欢自己回答问题,他喜欢同大家讨论问题。经过讨论发现,大家普遍认为“正义”、“勇敢”、“节制”、“虔敬”、“爱”……是善的,这些事物可以被统称为“美德”。(突然地)请问:怎样去认识这些善的事物?
小爱 呃……(小爱想了想)。下定义!先把这些事物限定住,明确他们究竟是什么。
智慧 正确!苏格拉底还是按照自己的方法,通过同别人讨论来得到这些事物的定义。比如,在柏拉图的《美诺》篇中记载了苏格拉底同美诺讨论了何为美德,我简单叙述一下大意给你。
美 诺:苏格拉底,美德是可以传授的?还是可以锻炼的?
苏格拉底:我即不知道美德是什么,也不知道美德有哪些特性。
小爱 哈哈,这是典型的苏格拉底呀,承认自己一无所知。
智慧 是呀,美诺也感到很意外。
美 诺:真的吗?那我可不可以将你不知道美德是什么这件事告诉别人呀?
苏格拉底:不但我不知道美德是什么,而且我也没有遇到任何一个人让我认为他知道什么是美德。
美 诺:你不是遇到过高尔吉亚吗?难道高尔吉亚也不知道什么是美德吗?
苏格拉底:我记不得了。但既然你这样问,你肯定也见过高尔吉亚,也肯定听过高尔吉亚谈论什么是美德,那我现在问你什么是美德,你的回答一定同高尔吉亚一样,是这样吧?
美 诺:是呀!
苏格拉底:那请问什么是美德?
美 诺:男人的美德就是治国理政、保卫国家。女人的美德就是管理家务,服从男人。
苏格拉底:我在问你什么是美德,而你回答什么是男人的美德,什么是女人的美德。这就好比我问你什么是健康,你告诉我男人的健康是什么,女人的健康是什么?难道男人的健康和女人的健康不是一回事?
美 诺:我想是一回事,但我认为美德同健康不同。
苏格拉底:那一个男人,治国理政很好,但是这个男人不节制、不公平,那这个男人是有美德的吗?
美 诺:我认为不是。
苏格拉底:那一个女人善于管理家务,服从男人,但是这个女人不节制、不公平,那这个女人是有美德的吗?
美 诺:我认为不是。所以你要给所有的美德下个定义吗?
苏格拉底:正是如此。
两个人就这样你来我往地讨论,每当美诺提出了一个美德的定义后,苏格拉底都用同样的方法,指出其中的矛盾,从而迫使美诺进一步思考并回答何为美德。
小爱 最后苏格拉底从美诺那里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了吗?
智慧 得到了,最后美诺提出,“知识即美德”,这个定义苏格拉底非常满意。
小爱 (突然打断)爷爷等一下!那我也模仿一下苏格拉底,挑战一下这个定义的矛盾吧?
智慧 (很感兴趣地)哦?说来听听。
小爱 如果“知识即美德”,那我会数学,英语,生物,地理,那我岂不是就有美德了?这个结论很荒谬呀!
智慧 按你这样理解,这个结论确实荒谬。但苏格拉底所提到的知识不是你理解的知识。
小爱 那是什么知识呢?
智慧 人都是追求快乐的事物,使人快乐的事物就是善的。但这样是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小爱 为什么是相对的?
智慧 比如,有人认为有很多钱就会快乐,这样的人认为金钱对他们来说多多益善;但有人认为钱多不会快乐,反而会使自己空虚。所以,金钱对他们来说就不是多多益善。同样地,有人认为爱情会给自己带来快乐,所以爱情是至善的;但有人认为爱情会给自己平添烦恼,所以爱情不是至善的。
小爱 哦,我明白了,就是一些人认为是善的事,再另一些人看来就不是善。
智慧 正确。所示苏格拉底认为,人们真正应该去追求的不是相对的善(相对的善并不是真正的善),而是绝对的善。
小爱 可是,善不是相对的吗?那怎样去追求那绝对的善呢?
智慧 有人经常作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追求恶,而是他们追求快乐或相对自己是善的东西时候,使用了恶的方法,或将恶的目标当成了善的。苏格拉底说“无人有意作恶”,之所以有人作恶,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恶。所以,在追求绝对的善(或普遍的善)时,首先人们应该知道什么是善,知道了什么是善,人就不会作恶,这样的人就是有美德的了,因为善同美德是同一的。这样,把握什么是善,即拥有关于善真正的知识,就是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得到的“知识即美德”中的知识,指的是“善的知识”。“善的知识”,在苏格拉底看来,就是世界上最高知识。
小爱 原来如此。不过,苏格拉底虽然得到了“知识即美德”的结论,但是他为了得到结论所使用的方法太使人抓狂了,如果苏格拉底跟我讨论什么是美德,估计我很快就会崩溃了。
智慧 苏格拉底探寻问题答案的方法确实与常人不同,他不是自己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直接询问某人关于某个事物的定义是怎样的,来从被询问者那里首先得到一个答案,然后通过发现其中的矛盾,引导被询问者优化自己的答案,最终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这个方法叫做“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自己说过,自己不教授任何的知识,自己只是在给知识助产,助产士照顾分娩者的身体,我照顾“分娩者”的灵魂。所以,“苏格拉底问答法”也被称作“苏格拉底助产术”。他习惯使用这个方法,可能同他的母亲是一位真正的助产士有关吧。
小爱 这倒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用于辩论应该会有很好的效果。
智慧 还记得智者学派的特点吗?“人是万物的尺度”,他们不关心真理或事实是怎样的,而把主观意见当做真理。
小爱 我记得。
智慧 智者派通过“人是万物的尺度”发起了一个挑战,即我们对真理是否能够认识,怎样认识。“苏格拉底问答法”很好地回应了这个挑战。真理是可以被认识的,人可以通过即有的(或有限的)知识,通过理性的分析,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样,苏格拉底也否定了智者派的真理观,否定了主观尺度对真理的决定作用。
小爱 后面如果我遇到什么问题需要追求答案,通过自问自答、理性分析,我也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啦。
智慧 小爱,你发现苏格拉底的哲学同前人的哲学有什么不同了吗?
小爱 (想了半天)没发现。
智慧 前人的哲学都是关注世界的起源、世界的组成、世界是怎样运动这类“天上的事”,这些事其实同人自身没有任何关系。苏格拉底的哲学关注的是对绝对的善、美德的追求,这是一种“道德哲学”,是关乎人自身的哲学。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评价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召回到了人间”。
小爱 (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苏格拉底很像中国的孔子呀!
智慧 是的,苏格拉底确实被称作“西方的孔子”。
小爱 苏格拉底的哲学果然经典!
智慧 比苏格拉底的哲学更经典的是苏格拉底的死。
小爱 为什么?
智慧 因为苏格拉底之死是耶稣基督之死的预演。
小爱 爷爷快给我讲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