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美丽的乌鸦

绘本《大乌鸦》讲了一只乌鸦讨厌自己黑乎乎的羽毛,羡慕天堂鸟那么有着色彩鲜艳的羽毛;渴望拥有一副悦耳的嗓音。乌鸦在伤心时,得到诗人的赞美,从此以后接纳自己,爱着自己。

读完这本绘本,我们都是书中的乌鸦。因为我们都对自己不满意。我想长得更高,更瘦,更漂亮,更有能力,更专业。可现实的我,当然不是这样。我还希望我的生活更富裕,更有趣,更美满,虽然我的小日子过得不错,可谁不想更好。

这本书里的乌鸦也是每一个孩子。成人眼中有“缺陷”的他们,在他们眼里也有“缺陷”。他们也想成为成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成绩更好,我也想;“别人家的孩子”钢琴十级,我也想;“别人家的孩子”特别独立,我也想……所有的一切都应该归咎在“更好”上。“更好”是个没有终点的路,永远走不到尽头,永远没有满足。不管成人还是儿童,都被“更好”所累。

可我们成人又能不能像书中的诗人一样,看到每个儿童的闪光点。这个儿童老打架,是不是体育挺好的;这个儿童话多到不行,是不是乐于表达;那个儿童就喜欢画来画去,是不是每幅画都藏着一个精彩的故事……如果成人能像诗人一样,带着美颜相机看每一个儿童,那儿童是不是就能真正的接纳自己,从而发挥自己的特长。

不光成人对儿童有着不满意,很多儿童本身也可能对自己不满意,比如对自己的字体不满意,对自己的整理的书包不满意……当成人低下头才发现,原来他们也很努力在改变,可不得法,如果成人指导一二,鼓励一二,是不是就发展了他想增长的那份能力。

我的孩子是个慢慢的蜗牛。有一次,我跟一位朋友说起闹闹,我说闹闹特别幼稚。这个没有孩子的朋友吃惊地说:“他在四岁,你嫌弃人家幼稚,你是不是有病。”我确实病了,竟然觉得四岁的孩子不够成熟,我是多么的自负和不负责任。我有很多年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我有时就觉得很多事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不会就是不正常的,可他也才4岁,我真是自负。为什么你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可细想,我也并没真正教过他,我是多么不负责任。

有时,他想做一件事而做不好时就会崩溃,觉得自己好笨。他这样多半是我们的错。

作为妈妈,作为教师,如果换个眼光看儿童,世界就不一样了。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儿童的现状都有着不容易。在他们难过时,伤心时,一个眼神,一个抚摸,可能就换来了真正的儿童。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评判,要温暖。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美丽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