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题引发的思考

期末考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

有一块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在四个角上分别剪去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后,正好折成一个深5厘米的无盖长方体铁盒,这个铁盒的容积是多少升?(铁皮厚度不计)

这是一道分值5分的题,却有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同学没有得分。这些做错的同学中,大部分人是这样写的:

40×30×5

=1200×5

=6000(立方厘米)

6000立方厘米=6升

答:这个铁盒的容积是6升。

说实话,刚看到这道题时,我也是一愣。因为我平时没有给学生讲过类似这样的题。我很担心,不知道孩子们的做题结果会怎样。

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会觉得出卷的老师出的题有些难了,但是现在我不会这样认为了,我觉得这是一道相当好的题,正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讲过类似的题型,所以才能更好地考查出我们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孩子们的做题情况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有百分之六十的同学还是能够想到这道题的解决办法的。甚至有学生在卷子上画了草图,并写出了他的思考过程:

长:40-5-5=30(厘米)

宽:30-5-5=20(厘米)

30×20×5

=600×5

=3000(立方厘米)

3000立方厘米=3升

答:这个铁盒的容积是3升。

显然,这样写是正确的。先求出长方体的长和宽,再算长方体铁盒的容积。这道题与我们平时学习的哪些知识相关呢?长方体的认识、以及展开与折叠的知识有关,如果在平时的课堂上,孩子们这方面的知识学扎实了,他们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不管题型怎么灵活多变,他们都可以应对;如果孩子利用剪纸自己动手做过正方体或长方体的话,那么面对这样一道题,应该也算不上是一道难题。

今天在做试卷分析时,朱老师说,我们要学会归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问题还是出在课堂上,我们没有做到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真正充分地、完整地去解决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练习解决问题。

归根结底,试卷上的问题,还是课堂上的问题。朱老师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而吃透教材又是备好课的关键。

现在想想,的确如此,所有试卷上学生出现的问题,都像是暴露了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的不完美,将这些上课时出现的漏洞,一个个在测试中显现出来罢了,不要责怪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没有认真读懂题意,没有认真思考。

在考场上,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考出好成绩,可是,为什么在这种迫切希望自己考好的情况上,还会做错呢?

需要作出反思的是我们。

我们应该想一想,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是如何去上与之相关的这节课的?是不是没有充分备课?导致没有让学生充分将问题研究透彻?这样反复想一想,总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万变不离其宗——“认真备好课,上好课”,让学生在期末测试的每一道题出现时,都不感到陌生,都能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需要做出的努力还有很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道题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