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印导读 86《消失的银行》

如果一家成功企业的平均寿命 , 已经低于一个人的工作寿命 , 那么公司存在的价值 , 似乎也变得并不那么重要了 , 人们以自我为中心 , 随时组建和解散合作群体就可以了 , 而组织起这样一只松散团队的工具 , 到底会是什么呢?
书印导读 86《消失的银行》_第1张图片
图注 : 书印导读
本书的作者在开篇第一句就提到比尔·盖茨在1997年预言的一句话:“我们还会需要银行业,但我们会不再需要银行”。21年后的今天,这句话似乎并没有得到验证,再过21年是否会被验证不得而知。在这个时候来看一看,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我们身边的哪些行业发生了变化?
深圳腾讯公司过往的20年,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比尔·盖茨的预言,如今“我们还需要通讯行业,但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电话公司了”。可是,腾讯公司只是干掉了通讯公司的“零售业务”,通讯带宽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批发业务,依然在电信企业手中。
而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也正在抢夺银行的“支付业务”,然后由此上溯到“储蓄业务”、“理财业务”、“汇款业务”…...等等,银行在一波波的便利性冲击之下,似乎只有招架之力,而无还手之功。但传统银行业并没有恐慌,因为更主要的一块业务,也就是大规模企业信贷、融资,还是在这些大型商业银行手里。
同样在这本《消失的银行》一书中,也提到了一家叫做“网络信使WhatsAPP”的公司,他们用50个人的规模,达成了沃达丰公司9000多人的工作效果;而优步、爱彼迎、亚马逊等这些网络共享经济的案例,更是直接颠覆了一些传统行业和业务。这样迅猛的企业创新风暴,到底剑指何处?到底谁是下一个站在悬崖边,却完全浑然不知的传统企业和行业?
轰轰烈烈的互联网浪潮,到底干了些什么?为何冲击最大的是各种零售业务?
大家来看一看,图书零售、服装零售、电器零售、通讯零售、银行零售、酒店零售、出租车零售、旅游零售、餐饮零售……几乎没有一个行业的零售业,没有被互联网冲击。有人说餐饮业并没有被冲击,它们甚至还在逆势上行。可是大家不要忘了,餐厅即是零售场所,它更是生产场所。所以,纯粹的传统零售业,受到了集体的打击。那么请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是零售业?
这是因为工业化和信息化相比,产销关系发生了变化。
工业化是一种“削足适履”的产销关系 : 零售即推销。
而信息化是一种“自适应”的产销关系 : 零售变采购。
被高科技武装起来的消费者,变成了一个采购中心,他们会自主提出需求,看谁能满足他,同时他们也在进行生产,他们在生产自己的“差异化”。
传统产销关系的链条是:
原材料—初加工工业品—工业品生产—工业品分销—工业品消费—生理满足
现代产销关系的链条是:
选择生存环境—选择差异化需求—采购商品服务打造差异化自我—精神满足
本书的作者“杰姆斯·汉考克(James Haycock)”就是自己成立的一家“自适应实验室”的创始人。他的实验室,专门给一些世界上最大的公司,解决和提供破坏性创新所带来的问题解决。想必作者在服务客户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传统企业畏惧风险,不肯改变。可是技术进步,推动企业不得不进步,否则必然会成为消失的群体之一。
科技进步到2018年,一种更新的“自适应”体系被广泛的关注。那就是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数字货币”和“供应链金融”的诞生。这一全新的颠覆性应用的出现,会进一步加速“银行的消失”。一个消费者,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并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而一系列这种需求的生产者,甚至可以从始至终脱离“银行系统”完成。说白了,就是不再需要银行提供的任何服务,人们就可以完成价值交换。
2018年,比尔·盖茨已经六十三岁了,这位曾经预言过“银行消失”的互联网企业家,却在前几天和巴菲特一起,发布了对“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不信任。我不知道这是年龄在作怪,还是他早已忘记了自己的预言。
银行会不会消失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货币(法币)”会不会“消失”已经排到最新的金融理论家们,常常需要探讨的问题清单之上了?
如果一家成功企业的平均寿命,已经低于一个人的工作寿命,那么公司存在的价值,似乎也变得并不那么重要了,人们以自我为中心,随时组建和解散合作群体就可以了,而组织起这样一只松散团队的工具,到底会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那将会是“虚拟货币”。如果这一天到来,那么银行已消失。
书印导读 86《消失的银行》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印导读 86《消失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