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与学渣,家学与运气

亲戚家的孩子的学习一直很好,没有补课,成绩一直也是遥遥领先,这一直是让大家感觉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以下是我过年期间跟亲戚孩子的聊天摘要。

我:“你有什么特殊的学习方法么?”

学霸:“没有,就是随便学呗”

我:“那你平时是怎么开始学习一门课程的,比如英语?”

学霸:“预习,上课听讲,复习,大家不都这么学么?”

我:“你预习么?”

学霸:“提前背背单词,算不?老师安排要求背诵,我就提前背诵。”

我:“你愿意复习么?”

学霸:“不喜欢也不讨厌,不是后面还有考试么!“

我:“课堂学习之后,小测验之后,你还复习几遍?”

学霸:“大概三四遍,要不感觉记不住”

这时亲戚插话,“我小时候,上课学了之后就不怎么复习!”

学霸很诧异:“不都得复习好几遍么!”

。。。。。。。

我:“你愿意背诵课文吗?”

学霸:“还行,挺好玩的,感觉有语感,不过也说不上太喜欢”

。。。。。。。

在分析这个案例之前,我们有一些之前得出来的一些结论,需要让大家知道。

a、目前的在重点初中或者高中,大多数孩子的智商差不多(注意,是大多数)。

b、在中学阶段,学习比拼最主要的是记忆力。可以说是,得记忆力者得天下。

c、记忆的重点在于基础概念,比如数学的公式,语文的字词和课文,英语的单词和课文,以及熟练背诵基础概念之上的区别分析和应用。

案例对话过长,只把代表性的对话呈现给大家。以下是,我根据上述案例和其他案例做的分析总结。

1、关于复习

学霸和学渣,有的时候,区别只是在于在课堂学习之后,有没有再复习几遍而已。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在你完成课堂学习后的第一天,你就已经遗忘了66.3%的记忆内容了,为了获得完整而深刻的记忆,你必须至少完成七遍以上的复习。

只是复习这个事,对于很多的孩子,是千难万难的,他们本身对于学习就没有什么兴趣,上课听讲时有老师的约束尚可,课下自行学习对于他们根本无法执行下去,就算是执行了,也是装装样子而已。

为什么复习这个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么困难呢?

因为复习这个事,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讲,是没有什么趣味的,哪怕是学霸,也只是不喜欢不讨厌而已。让好动、活泼的孩子对一件没有趣味的事情产生兴趣,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尤其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老师也好、家长也罢,大多数的人,对于教育对于学习,他们自己都认为是一件痛苦的事,每每提到学习,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并且都对现在孩子的学习负担表示忧虑,感觉学习是一件其实不想做,但是又无可奈何的事。

学习真的是这个样子的么?为什么很多人感觉在学习当中找不到乐趣?在学龄前,孩子的成长模式是探索模式,他们进行各种尝试,从未知中寻找有趣。小朋友难得专注,玩耍一个玩具,难得超过20分钟。并且,他们的探索式学习,以实践操作为主,以讲解为辅。不管玩游戏还是玩玩具,都是直观有趣的。

在进入学校学习之后,孩子的学习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习模式变成了讲解为主,实践操作为辅。教育变成了,老师带领的不自主活动。减少了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自然孩子的兴趣就降低了,再加上大班制,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情绪,那么一部分没有适应的孩子不爱学习,更不爱复习,就是自然的了。

生活是向前发展的,既然进入学校对于大多数孩子是一个必选项,我们就得想更多的办法,去为孩子的学习思考更多的办法。

人不管学习什么,都是需要大量的重复练习的,你说的每一句话,你练习骑自行车,你学会下象棋,都是如此。这些事情要么是每天重复使用,要么是本身充满趣味。为了让孩子在学习抽象知识的时候,能够更加专注,更愿意进行重复性复习,我们需要设计更多的趣味给孩子,来改变目前学习枯燥乏味的现状。

比如抄写汉字,怎么可以变得有趣,我们可以从抄写的形式上进行设计,比如用汉字写图案,用很多的汉字拼接成一个大汉字。我们可以进行计时的汉字书写竞赛。我们也可以设计汉字识别的游戏。

再比如学习数学,数学是一个相对抽象的学科,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把它进行实际化应用,为了提高孩子的数字敏感性,我们可以教孩子打扑克。我们可以用数字进行加法竞赛。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分配物品,购买食物的方法去让孩子对数字感兴趣。

只要我们认为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总会设计出有趣的教学活动的。

就算有一部分知识,受到限制,没法在实际生活当中进行演练,教学这件事,对于大多数孩子,他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可以通过孩子互相教育的方式,让学习变得有趣。

当你已经能够在实际中不断使用这些知识,我们就没有必要太去考虑记忆曲线,这些知识的重复次数,肯定会远远超过7次了。

复习的概念被重新定义,复习是我们主动构建的,在实践当中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这个过程是单调乏味还是趣味盎然,完全取决于你怎么去设计。

2、家学

家庭对于孩子的学习,影响非常的巨大。巨大之处在于,家庭对于基础概念的影响。父母对于学习的理解,经常不经意的传递给孩子,比如父母当初的学习不好,通过自身的言论,经常就会给孩子一个印象,学习很难,我父母都学不好,我学习不好是应该的。父母做事没有总结分析的习惯,那么孩子认为学习也不必这么麻烦。父母不爱读书,在家看电视玩手机,孩子也就觉得在家就应该休闲。

这个结论也不是绝对的,任何事情都有偶然,上面案例提到的学霸,就有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母亲的学习认知,只是,我们不能总是将希望寄托于偶然。

父母的学识不会直接遗传给孩子,但是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会通过朝夕的相处,会塑造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

所以说,学习是一个家庭的事,如果想要孩子更好的发展,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建设出学习的氛围。

记得朋友家孩子有这样一个故事,周日孩子出门补课,孩子问,凭什么你们在家打麻将,我要出去补课?朋友说,我们是大人,你是孩子,孩子就要学习。孩子说,那凭什么你们小时候没好好学习,现在逼着我好哈学习?朋友彻底无语,然后开始恼羞成怒了,拿出杀手锏,我们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好!!!

这句话真是万金油呀,当大人一切的活动,都用这句话来解释来敷衍的时候,就不要怪孩子,用同样的态度去应对学习了。

身教从来都是重于言传的,认为学习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习惯,这是书香门第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家庭对于学习、生活、工作的态度与理解,才是最重要的家学。

你不能代替孩子去学习,你想要教育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就需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氛围。

关上电视,放下手机,重新拿起书本,如果你把工作带回家,那就请认真完成,热爱你自己每天做的事,这就是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霸与学渣,家学与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