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道理,都是“反”的。
上学期间,我有一个非常佩服的同学。
他的成绩非常好,但是这不是我佩服他的原因,毕竟谁的身边没有过几个学霸呢?我佩服他,是因为他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习惯:
任何事都争取只做一遍。
每次考试,他都是第一个交卷的,而且经常提前交卷,并且成绩总是很好。我就问他,你是怎么做到每次考试都做的又快又好的。
他给我的答案是:
我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件事都尽量一次搞定。就拿考试来说,我会要求自己只审一次题目,不许重复审题,这样我就需要非常仔细,不能遗漏任何环节。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我也要求自己只读一次文章,做题的时候也不能回读,这就要求我读的时候要足够认真,而且相应的文字记忆也要好。
这么做了以后,我发现等我做完题之后,基本上不用复查,而且时间也会比较充裕。大部分人之所以觉得考试时间不够,通常都是因为在复查上浪费了太多时间。
我做的事情前期很难,但是质量好,所以后期就简单许多。而别人做的事情前期简单,但是不扎实,所以后期就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算一算总账还是我的方式比较合算。
听完了他的这段话,我回顾了一下自己的生活,发现很多时间和精力都是在了亡羊补牢上,前期偷的懒,在后期都会还回来,所以某不如像这位学霸一样,在开始就把难的事情做好,为后期省下不少的麻烦。
啥叫困难?啥叫容易?
在麻省理工大学的宿舍楼里,有一个自动售货机,里面的可乐和零食深受宅男们的喜爱。由于僧多粥少,所以经常会出现,你到了售货机前,却发现自己想买的东西已经卖光了,而后面的货还没有补上来。
宿舍里的这群理工男对此很不满,觉得在走廊里白跑一趟非常吃力(可能是宅男的体力比较差吧),于是他们就利用一周的时间,用自己学过的光学,电路,编程,通讯等方面的知识,给自己造了一个监控系统。
这个系统的功能就是:监控自动售货机还有多少可乐和零食。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在宿舍里,通过电脑得知售货机的存货状况,不用再“费力”地跑个来回了。
习惯单一思维的人,通常会把一件事的困难程度,简单的归结为事件本身。但实际上,我们忘记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重复度
一件事即便它再容易,如果需要你重复一千遍,甚至是一万遍,那么它本质上是困难的。
比如你的工作中,有一个环节是需要复制粘贴文本的。单看复制粘贴,一定是没有什么难度的,懂得使用快捷键还会更快。但是如果让你重复一千遍,那么这件事就变得困难了,因为它不但考验你键盘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耗费了你最珍贵的时间资源。
而一件事即便它很困难,但是做了一次之后,就不需要在重复,甚至可以持续获得好处,那么它其实就是容易的。
还是刚才复制文本的例子,如果你会编程,就会知道只要一个程序,就可以将这个工作交给电脑,你就可以完全解放了。编程本身是困难的,但是却是一劳永逸的,程序员们就是典型的,为了少做一些重复性的事情,宁可花大力气编程的人。
当你的思考多出一个维度时,你会发现过去认为正确的道理,很可能是错误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有用的道理,基本上都是“反”的。
当我们考虑一件事的困难程度时,如果把“重复度”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就会发现很多过去困难的事情,其实是容易的,过去容易的事情,其实是困难的。
困难的同义词是“门槛”
每隔一段时间,自媒体就会鼓吹一次“逃离北上广”,这个频率和房价上涨的频率差不多。
在这样的宣传中,大城市被贴上的标签通常是“肮脏”,“冷漠”,“污染”等。年轻人看多了此类文章,难免在选择时犹豫:我到底要不要去大城市工作生活?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通常是:一定要去大城市。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想法,不是看他怎么说,而是看他怎么做。
即便大城市真如媒体所报道,肮脏、冷漠、污染严重,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想要去大城市生活?政府还要出台各种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呢?按理说,如果大城市这么“坏”,人们都应该强着逃跑,完全没必要控制人口啊?
事实是,大家嘴上虽然说厌恶大城市,但是财富,机会,自由就在那里,双脚是最诚实的投票器。
好东西,每个人都想要,你想要得到它,你希望不被淘汰,就要吃点苦,受点累,这些困难就是筛选的门槛,能够跨过去的人,才有机会得到好东西。不论你是否愿意承认,这就是事实,无法回避。
类似“逃离北上广”,生活中的很多困难,其实都是“观念门槛”,挡住的都是那些误读信号的人。比如大家都说大城市不好的时候,你要看见人群的口是心非,大家都说某件事难的时候,你要看见它背后的巨大潜力。
所以每当我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我的本能反应也和多数人一样,觉得这件事太难了,肯定不好做,但是有了“反道理”的思维之后,我会提醒自己一句:
既然这件事看起来这么难,那么一定有不少人还没开始就放弃了,我的竞争者其实非常少。
体会过一次类似“反道理”的人,就会明白这其中的反差,而我最早体会到是因为参加了两次高考。
第一次高考的时候,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非常紧张。在考数学的时候,碰到了一个比较难的题目,当时的想法就是:完了,这次要考砸了。成绩出来之后,果不其然数学成绩很差,与此同时我发现其实大家的数学成绩都没好到哪里去,原来那道题目拦住的不止我一个人。
由于我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所以决定重读一年,再次高考。等到第二年高考的时候,同样的事情发生了,还是突然出现了一道难题,不过这次我没再重蹈覆辙,没有只想着自己不会,而是想到了千千万万也在被这道题折磨的同学。于是瞬间心情就平静下来了,心态好了之后,实力自然也就发挥出来了,最终也拿到了理想的成绩。
同样是困难,解读的视角不同,你看到的就会是两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当你把困难当做障碍,它就只能阻碍你的前进,当你把困难当做门槛,它的作用就是帮你淘汰竞争对手。而且越困难的事情,淘汰作用越强,反倒是更容易的事情。就像“逃离北上广”一样,它能吓走的都是一群胆小鬼,这样的人在小城市也未必有作为,你仅仅因为正确解读了信号,就已经把他们淘汰了。
麻烦也会通货膨胀
时间的复利效应,似乎适用于任何场景。
金钱上的复利效应,能够让你腰缠万贯,健身上的复利效应,能够让你练就魔鬼身材。好事如此,坏事也是一样,比如说,当复利效应作用于麻烦上。对于麻烦的复利效应,我称之为:
麻烦的通货膨胀
有拖延症的同学应该都有体会,很多简单的事情,就是被一拖再拖,最终变成了一个大麻烦,直至自己无法搞定。麻烦和时间一样,它的渐变过程是难以察觉的,等到你真的回过神来的时候,通常是因为问题大到无法忽略了。
面对这种通胀的麻烦,其实解决方法也很简单:
杀鸡用牛刀。
很多总喜欢算账,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刚好满足需求,再多就不划算了。但是实际情况通常是,你的付出经常刚好满足不了需求,然后你就再多付出一点,结果发现麻烦本身也水涨船高似的变难了。等到最后,发现自己的付出一点也没少,但是得到的回报却少得可怜。
我自己就经历过这样的窘况。
最典型的一种情况就是,自己在同时准备各种考试,希望利用一个假期能够把几个证书都考下来。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每一门考试都没有复习到位,最后整个假期都泡汤,一个证书也没拿下。后来,咬咬牙,准备一个假期只报考一门考试,就把这件事做好,结果就非常理想。
还有健身的朋友应该有体会,真正能够让你持续消耗脂肪的,其实是更加困难和辛苦的无氧运动,俗称举铁。有氧的跑步和游泳,虽然也能帮你消耗脂肪,但是效果非常有限。你虽然在运动的时候感觉气喘吁吁,脂肪在燃烧,但是回去以后,它的作用就基本消失了,你吃的那些东西还是会固化到身体上,明天还要再来把它们“跑掉”。
但是无氧运动不同,它虽然开始的时候效果不明显,但是可以帮你积攒肌肉,那些肌肉只要存在,就会源源不断地帮你消耗脂肪,这样一劳永逸的好事,真的只有做过的人才能知道。
所以为了防止“麻烦的通胀”,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开始的阶段,用大力气把它们消灭掉,而不是每次都留一小部分的麻烦,因为它们在时间的滋润下,明天还会变得更多。
那些喜欢杀鸡用牛刀的人,也是拥有“反道理思维”的人,而且通常都非常“懒”,因为他们知道麻烦总是省不了的,与其让它肆意增长,不如在开始阶段做好,让自己省点心。
想偷懒的最好方法,其实就是不偷懒。
现在我越来越相信,真正有用的道理都是“反”的。
那些看似困难的事情,实际上是容易的,那些看似容易的问题,真的会让你越陷越深。不要误读信号,不要被生活的这些假象所欺骗,仅仅一个观念上的改变,可能就会让你在生活中“不战而胜”。
希望未来有一天,你会感谢那个当年的自己,因为你没有逃避那些看似困难、实则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