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认为大学是人生中很美好的时光的时候,绝对不会包括在大学里的时间。
高中的时候会向往大学,觉得它就是天堂,毕业之后会怀念大学,觉得它是自己青春的尾巴,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大学对于普通大学的大学生而言,最大的意义,或许,是让你切身体会到差一点就是差很多。
周围此生彼长的同龄人压力,会让自己觉得是在夹缝中存生。
有这种感觉的时候,萌生出最多的念头,是退学,是这所大学配不上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可能,这才是普通大学的残酷。他会让你看见天使,遇见的却是恶魔。纠结着痛苦着执拗着走完属于你的,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四年。
我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进入这所大学的,那种不满,从一开始就充斥着我的脑海。
2015年也成为我最不愿意回忆的一年。
在甘肃,有一个不成文的认知,能考上大学的,当初学习都不差,但是在普二的,都是对自己妥协的人。
事实也是这样,全班多数人不但学校是滑档下来,连专业也是调剂,抱着觉得补习太累将就着上吧的心态,背着行李再也没有回头。
我总是觉得这是我的失误,甚至幻想着成型的学号应该是走分数的,当我的学号是倒数第二个的时候,觉得运气真正是差到了极致。
那种对大学的不满直接俄表现在不写作业不听课上,曾经是别人家的孩子的我,也开始翘课。
从没有想象过的堕落速度,也在我的身上得到了印证。
仅仅两个月,我再也听不懂课程,也没有耐心听课,反观周围的人,基本和我一个状态。
也是这两个月,让我相信了,环境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而源头,是对自己的不满,却不愿意行动。
2017年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个人,一定要学会断舍离。给自己的生活一边做加法一边做减法。职位高不一定适合你,但是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在部长和社长之间选择了社长。
进而辞去了我最喜欢的社团,也接手了一个社团,做了很多,我曾经不曾想过的,会是我自己可以做的事。事实证明,护不住的玻璃心,收不住的暴脾气,容易随心做事,更何况人情多于爱好。
接手半年就辞职,顶着被嘲讽被穿小鞋的各种琐事,开始学录音、读书、学排版。后来我发现做自己喜欢的事,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最开始再网上写文的时候,文笔很烂,经常被人骂,最难过的一次,我删掉了所有写过的东西,从头再来。
心态也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从那时的愤怒难过,到现在的风轻云淡,用了两年时间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坚硬的保护壳,再也没有人能伤到自己。
甚至也成为了别人口中的,温柔的人。
有一种人是天生温柔,另有一种人则是后天。而我,属于第二种。
只是,后来温柔的人,都不是真的温柔。
终于在2018年这一年,考完了该考的证,感觉心里狠狠的松了两口气。
我终于自己摸索会了公众号的排版,能写出几篇被别人转载的文章,说不开心都是假的。
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但是随之而来的新的问题是:没有人关注我。我以为是我写的太少了。
我开始逼着自己每天早上五点起来写文,八点上课之前更文,也因此掉了很多头发,犹犹豫豫的剪掉了留了两年的长发。那个毕业就长发及腰的梦想,从此成为泡影。
这一年的课很多,多的我感觉每天晚上都在写作业,实验也很多,写实验报告写到情真意切的说出:我觉得我大学四年中做的最大的无用功就是写实验报告。这个想法从2017年6月进入大三开始就从未停息。
试着规划自己的未来,恶趣味的想着毕业以后烧了实验服,到了毕业的时候我一定会很开心。事实证明,那时的幻想,一个也没有实现。
但也是这一年,宿舍关系进入白热化阶段,谁也不愿意去忍让谁,争吵变成了常态。又或许是因为谁都有一股走向远方的劲儿,争吵变成了冷战,宿舍反而变成了最安静的地方。
身边的同学都开始着手考研,每个人似乎都变得忙了起来。
习惯了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图书馆。
不论结果如何,对于普通大学的我们来说,考研是最直接有效的追梦路。
一个月以前,我还在无尽的抱怨实验让我头大。转眼,我就要离开校园了。抱怨着抱怨着毕业了。
论文写到致谢的时候,我想起了很多人很多事,竟有种无从下笔的感觉。从里没有比那一刻更清晰的回忆过曾经走过的路,我以为,我会抱怨和不满居多,可是再想起来时,只有感谢。
对父母、老师、同学、对手和自己的感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交织,才让我更快的成长起来。
如果个把月就能让人发生质的变化,一定是发生了角色互换。
2019的改变,最先发生在实习。临夏实习的时候,我接手的是八年级两个班的英语,班级排名全级倒数。
或许是因为实习生的原因,学生不会刻意扮乖巧,所以我更深刻的看到了初中生独有的叛逆,他们渴望得到认可,也想要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所以在不被认可自尊心又没有得到维护之后,会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例如,对老师动手,很不幸的,我的导师在他们的某次斗争中,手部骨折。
我说不出我当时在医院看到我的导师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也没等到最终的处理结果。只记得她在无声的哭泣,在后悔来到这座小城。
她是一个地道南方姑娘,到现在除了南方姑娘特有的声线,再也看不到一点想象中南方姑娘的样子。
我记得她对我说的:人生重在选择,如果可以,去大城市。
我想,这可能长成了她心底的一根刺,曾经的种在那个远离故乡去支教的姑娘心里的那颗幼苗,还没能长大,就已经枯萎,化作生活的碎片。
教师这个职业配的起神圣这两个字,但是也需要理解和尊重。我在回学校之前,和其中一个班的同学用半节课的时间讨论过这个问题,最终他们给我的答案是:你太温柔,不适合当老师。
无心追究真正的答案,或许也不需要答案。对于心理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或许是一个太过沉重的问题,但我也意识到,要做好他们的引路人,首要的是不能和他们做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亦如我从未真正的打心底里喜欢过某一位老师,但却是由衷的感谢。
2019年的第二次改变,发生在招聘会。
虽然曾经听说过,我所在的大学的同学在招聘会上会被区别对待,但真正经历了,又是另一种体验。
简历还没有递出去,“我们不收你们大学的人”,这一句话就把我们挡在了门外。
一个双非、一个普二就挡住了几乎可以选择的所有单位。
我从未否认过学历的重要性,但在这一刻觉得尤为重要。它不会是你的全部,但它是敲门砖,是捷径。
有很多在大学里不能理解的人和事,到了毕业的时候,都会变得通透。
无关年龄,只是因为要离开。有很多人,不论你是否喜欢,出了校门就再也不会见。
二十出头的年纪,还有机会让自己再走的远一些、更远一些。普通大学这个印记挡的了你一时挡不了你一世。但终究别放弃了自己。
我始终相信,我们生在了最好的时代,还可以成为任何想要成为的人。
毕业不是结束,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