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说出口的歉意
(一)
一朋友给我打电话,絮絮叨叨说着她最近喜欢上的一个男人。她哭诉自己是多么的痛苦,多么的纠结,多么的爱而不得,电话这头的我却不以为然。并不是因为我冷血,对她漠不关心,而是这样的戏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演一次,我真的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劝慰她了。
朋友曾经问过我,“你说,我是不是心理有问题?”我不解。朋友解释到,“有朋友跟我说,我总是不断喜欢上别人,然后又很快放下。说得好像没了男人我就没办法活下去一样。”听出她口气里的沮丧,我试图安慰,可是她的朋友说得确实没错。她是那种不允许自己的感情有空档期的人,所以,从我认识她到现在,她和我聊的话题百分之八十都是和男人有关。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里,减肥占了绝大部分。
女生爱美,减肥好像已经成为时下女性的口头禅。朋友也热衷于减肥,节食、针灸、汗蒸、减肥药、健身等等,她都试过,可是都以失败告终。即便如此,每次和朋友见面,她都会站起身来在我面前转上一圈,问我她有没有瘦了或胖了。通常情况下,如果她那段时间在节食,她的问题就是有没有瘦了,如果她刚海吃了一餐之后,问的则是是否胖了。对于这两个问题我都不想回答,人的身体又不是气球,放了点气就会变小,吹一口气进去又立马圆滚起来。当然,我的不做声时常被朋友埋怨为冷漠,但总好过回答那种没营养的问题。
后来,慢慢对她的了解多了些,才发现她马不停蹄的喜欢上一个又一个的男人,食不知味的胡吃海塞的饮食习惯,其实皆因心上“豁了一个口”。她想借用感情和食物去填补这道裂痕,可是不管爱上多少人、吞下多少食物,那个口一直都在。甚至有时候,她会觉得那个豁口像一张嘲讽的嘴,正在笑话自己的愚笨,所以,她不得不快马加鞭的陷入新的感情,或是从成堆的垃圾食物中寻求慰藉。可是,她却依旧得不到满足。
在朋友小的时候,她的母亲脾气乖张暴戾,动不动就打她。有无数次,她甚至被母亲一掌推出门外,大骂让她滚,然后把门“嘣”一声给摔上了。年幼的她站在门外吓得浑身发抖,可是却不敢嚎啕大哭,生怕引来更加严厉的打骂。她的父亲虽然爱她,却软弱怯懦,每次母亲打她的时候,父亲都不敢上前来劝阻。多少次,她用乞求的眼神看着父亲,可是,父亲只是羞愧的低下头去。眼泪伴随着抽噎声,和父亲怯懦的样子是她对童年的全部回忆。她说她曾经恨过父母,恨过那个家,可是,现在已经释怀了。
当然,我相信对父母她早已没有了恨意,可是,从她和父母的相处中,不难发现童年的痛苦回忆给她和她的父母造成的伤害远比他们想象中要多得多。
随着她年龄的增长,母亲对她的歉疚越来越深,为了弥补曾经的伤害,母亲想尽办法在物质上满足她的一切需求。在情感上,母亲也是格外小心,放任她由着性子做事,很少会再责骂她。而她的父亲,自知亏欠了女儿,对她更是百般宠溺。就算她在大街上冲他大吼大叫,他也只会低着头,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看到这些之后,我问朋友,“对过去你真的不介怀了吗?”朋友不明白我的意思。我把自己看到的这些告诉她之后,她沉默了好久。最后,她终于开口,“我其实一直希望我的母亲能够对我说一声‘对不起’的。”
“那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母亲?”
“我和她说过。可是,每次谈起过去,母亲都会很生气的打断我。她说,‘我知道我们以前对不起你,现在我们不是在弥补了吗?’为什么她就不能真诚的对我说一句道歉呢?”
“如果你的母亲道歉了,你就会放下了吗?”我以为她会点头说“是”,可是,她的答案却让我出乎意料。
“我不知道。但是,到时候我就会离开他们,真正开始自己的生活。”
“可是,他们是你的父母,你忍心吗?”
“我对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感情。我知道他们在弥补,可是,他们让我觉得好累。我一个人生活或许会好一些吧。”
“我或许能理解你的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和你道歉了。”
“嗯?”她一脸疑惑。
“对于那段记忆,其实她是不愿意去面对的。对你而言,你的童年给你留下的是痛苦,而对于你的母亲,除了痛苦,还有无尽的羞愧与自责,她背负的折磨比你多太多。”朋友看着我,默默地点了点头。
我接着说到,“你如此想要割断和他们的关系,你的母亲肯定早已察觉到了。或许,她不愿谈起过去,只是害怕有一天会失去你······你有没有发现,虽然你喜欢了那么多人,吃了那么多食物,可是你心里的豁口却越来越大。你知道为什么吗?”朋友摇了摇头。
“因为,你和你的父母一直在使劲撕扯它······其实,你现在的痛苦和你父母的愧疚都是因为你无法原谅他们,不肯放过自己而已。”
朋友终于开口,“其实,我母亲道不道歉对我而言根本没那么重要。可是,我总觉得只要她道歉了,我就可以毫无牵挂的离开他们。”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一生你都无法割断与父母的联系。如果你不能原谅他们,就算你离开了,你心里的口也不可能愈合的。”
“那我该怎么做?”
“不要再把自己当作受害者了,你的父母所受的煎熬不比你少。试着去原谅曾经不完美的母亲和父亲,学着去接纳他们现在对你的爱。或许,你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互相折磨了。”
(二)
英国某烘焙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英国人平均每天要说8次“对不起(sorry)”。这就意味着英国人每年要道歉2920次,而一生的道歉可达二十三万次之多。当然,英国人口中的“sorry”包含了很多意思,和中文的“对不起”并不完全对等。但是,相较之下我们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不起”三个字出现的频率其实是非常非常低的。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说“对不起”呢?
祝小兔说,“说对不起并不为了获得什么,致歉应该仅仅因为觉得该致歉······吞下你的骄傲,说出你的对不起。当我们说出对不起,并不是让自己对做错的事心安理得,有时是对别人宽容和信任的感谢。”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当别人对你说“对不起”的时候,你要回答对方“没关系”,好像道歉和原谅是密不可分的。可见,我们的道歉都是有目的性的,那就是为了获得谅解。或许,这就多少能解释,为什么当知道自己犯的错不会被原谅的时候,我们会选择沉默了。在我们看来,得不到原谅的道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此外,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的“对不起”其实仅仅涵盖了“让自己对做错的事心安理得”而已。所以,当听到对方一句“没关系”的时候,我们就会如释重负般的把这件事放下。至于对方的宽容和信任,往往我们是看不见的,或者是选择视而不见的,更别提去感激对方的宽宏大量了。从这里也不难看出,我们的道歉仍然是功利性极强的。
其实,不管伤害是大或小,简简单单的“对不起”三个字根本无法弥补什么。但是,能说出这三个字至少说明,我们没有逃避去直面自己的过错。对于那份伤害,我们是真的心怀愧疚。至于能不能被原谅,完全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但它绝不能成为我们拒绝说“对不起”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