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读书笔记

1月25日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读《新课标解读》学习任务群12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科学素养:了解更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 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理解科学的本质,感受科学之美,提高思维和审美能力。学习并应用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简洁精练、表述准确的语言。体验逻辑、推理和实证等科学思维方式,感受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来提高阅读理解科学文化论著的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教学以科技论文和社科论文组合的方式教学,自然科学论著研习。目标了解文本中的基本概念和观点,厘清文本结构脉络、论证逻辑,撰写读书笔记,加深对论著的理解。

读《孙绍振解读散文》《白杨礼赞》形态和精神的不平凡 很多诗意的抒情,用了散文的句法,但用了诗歌的章法。 暗语如果表现的是一种比较深刻的理念、思想,那就变成了象征。 当代语文教坛流行着一种避难就易的倾向,以朗诵代替深入的分析。要知道朗诵是一种情感和语感体悟,但语感和情感体悟,是何理性分析分不开的。不同的理解,就会有不同的朗诵基调。错误的朗诵基调,非但不能有助于理解,反而有害于理解。朗诵,尤其是集体朗诵,有一种可能,就是对声音的关注,压倒了思维和理解。 最有效的体悟,不是集体朗诵,而是个人吟诵。


1月25日读书笔记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读《周国平经典的理由》《生命的自娱和祝福》 一个经历过重大苦难的人仍然能够如此真诚的为生命祝福,必定不仅是出于坚强,而更是出于善良,因为没有善良的训导,坚强会走向仇恨。 读《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隐喻不是寻常的语言,而是诗意的想象和修辞多样性的一种策略。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我们往往是依据我们构思事物的方式来行动。我们人类的思维过程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

读《非暴力沟通》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如果真的很生气,我们就需要找到强有力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是我们不再归咎于他人。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愤怒也就不再存在。为了充分表达愤怒,我们有必要明了自己的需要并采取行动。 “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


1月25日读书笔记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月25日读书笔记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读《孟浩然诗歌》

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读此诗感叹最多的离情在最后的喷薄而出,断崖式,崩裂式的抒情让人震撼。说你远去的江南,其实不远。荆吴本来相连,何况江南的水不就是家乡水吗?一味的宽慰杜十四。但你离开后,这无限春江只有淼茫浩渺,孤独的剩下我一人吧,我伫立江岸,也只能看着江水独自叹息。天黑之时,你又会停靠在哪里,我不得而知。关心的如此细致,也能显现情感之真挚。天涯一望断人肠,给人的冲击非常大,望尽天涯,你又在何处,无外乎让我伤痛离别至断肠啊。 现代人已经很难去领会这样的情感了,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早已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我们都变得虽远在天涯却能近在咫尺,哪里还会有什么思念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1月25日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