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充满梦想,每个人都选择机会的权利。
近日北京开始对交管实施新规宣布后,一度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大家纷纷开始想应对的措施及恰当的解决方案,部分人开始动摇甚至加速选择离开北京,选择政策宽松的二线城市继续打拼。退居二线虽然是很实际的想法,但同样要想清楚退居二线后,是否能适应二线的生活与节奏,能否适应二线生活文化与魅力,我已经离开北京已经整整一年了,今天来谈谈选择二线城市的后遗症。
我是一名“资深”北漂,曾在北京打拼超过7年,因为特殊的原因,不得不放弃北京工作与生活,选择上了二线城市。曾经的我,偶尔时不时的也羡慕着在二线城市生活的朋友与同学,羡慕他们轻松的工作与生活,羡慕他们不用为工作跟租房发愁,而现在今天的我在没有任何关系的二线城市生活了整整365天,二线城市确实容易给人遗留下后遗症。
二线城市的定义,GDP是标准的衡量方式,而房地产是GDP重要的支柱,房价开始逐步攀升,买房带动了当地需求。在二线城市里,传统大型企业跟互联网企业相互僵持,他们互相看不起对方,传统企业看不上互联网这穷小子,互联网穷小子觉得大企业没有互联网思维,做事情的方式简直土到掉渣,而一向感觉自我良好的互联网企业,除了加盟代理的品牌授权,真正创业企业非常少,顶着互联网的帽子,就觉得项目很厉害。
我走访了几家比较不错的互联网企业,但仔细感受下来,发现这里的公司所运用的商业模式与创新性产品,几乎都是一线互联网企业所抛弃的模式,甚至还一些非常过时的理念,他们对各种互联网运营模式夸其谈,各种互联网媒体网站成为他们首要的充电网站,但真的运营核心却又无法探究知晓。
二线城市工作与生活,很难理解
过度的轻松容易产生懒惰,记得在一线北京的时候,加班成为了日常中的家常便饭,很多时候已经记不清为什么要加班了,可能因为项目要上线,也可能因为晚点下班可以打车报销,长时间的加班,习惯在周六睡到自然醒,一解整个工作日的困乏。但在二线城市,加班成为了稀罕事情,晚上8点之后,整个办公区域只剩下你一个人,若待在公司办公,都感觉你是在浪费整个公司的电,二线城市没有加班的习惯,准时打卡下班也不再限于行政部门,而是全体员工的福利。在一线上班的人,多少人羡慕着不加班的生活,但是在二线城市,加班却变成了不正常的现象。
来到二线城市,因部门扩招的需求,我也陆续续面试了不少的人,也确实让我感到震惊与无奈,这里人工作的年龄要比我想象的更早,97、98年已经逐渐成为了职场的主力军,而93、95甚至90后已经彻彻底底变为了“老人”,也成了招聘场上的稀缺人才,我曾问过不少的求职者,距离一线城市这么进,怎么不想着去大城市拼搏一把,而是选了留在本地呢?多数人给到我的回答几乎都是相同的,大城市太累、家里人在这边、不喜欢大城市的节奏等等。这些答案确实有些震惊,这可能就是人各有志吧,追求安逸的成活是他们最为享受的一种方式。
找工作与上班,感觉是二线城市的人最不愁的事情,这里只要稍微有一点经验人,都会立马被抢走,如果你在面试后留了个作业,他转眼可能就在别的企业入职了,人才的短缺成了二线职场上最痛的点。在工作中,他们好像不为任何事情而发愁,对他们来讲,上班只不过是来体验生活,每个公司可能都有好几个员工,每天开着50万的车来上班。毕竟那些有梦想,想实现自我价值与抱负的人,都已经奔赴了大城市。
在二线城市,很难实现自我价值
骨子里的快节奏,遇上现实的慢生活,两者水火不容,极易引发懒惰。一线的的时间好像不太属于自己,一不留神几个小时就自己偷摸过去了,凌晨睡觉已成为常态,劳累的生活,特别期待能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只有这个时间是属于自己,同样也是缓解压力最好的方式。
在慢节奏的二线城市,就如温水煮青蛙,大把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浪费,这是我的真是个人体会。在工作上,所有的项目都永远不是很忙,一个官网上线从设计到上线,共计用时超过30天;一款项目管理平台从研发到上线,耗时将近7个月,这种时间节奏,慢到让人怀疑人生。
我尝试过用自己本身所有的经历经验,来推送项目的快速落地,来给项目提出更合理的建议,甚至给出了对标产品的商业运营模式,但很不幸的是,每次我的发言,都成了话题终结者,能感到我的这些意见给所有带来的压力,也能感觉到我逐渐被大家所排挤,甚至能感觉到,大家还是按照自我的想法实现目标。自身的抱负,被打在了棉花上,改革可能就需要撬动某些人的利益,我没有选择了继续,而是放弃。
这可能就算为人性吧,从此公司会议我也避其锋芒,也不再提出任何性的建议,难以施展价值才是本身最痛苦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会开始反向自己,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
在二线城市工作,虽然工作不太忙,但这里的老板都喜欢单休,可能认为单休是提高工作效率最接的方式,能力不够加班来补。对本地人来讲,单休对生活方式影响并不大,土生土长拥有了足够的优势。但对于我来讲,单休抑制了甚至决定了自己的社交质量,怎么交朋友,甚至如何了解当下的城市,都成了渴求的事情,每天都是活在自己的时间里,循规蹈矩的生活,渐渐的让你远离了人群的喧嚣与知识的培养,久了之后,你会发现,不管你如何努力,成就感总会变得稀少,而一同努力的人,也会慢慢把你遗弃。
不管在哪个城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社交同样如此,久而久之的单休生活,最终让你无社可交。在一线城市,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无限的焦虑感,焦虑氛围让我们感到恐慌与不安,我们开始报名学习课程,积极参加沙龙会议,翻着各种类型的学习书籍,而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能够对自我充电,甩掉焦虑。
而在二线城市,很难捕捉到焦虑感,环境开始变得柔和,不用担心被甩掉,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看书学习成为了一件自律的事情,我在一线城市的时候,双休的生活,平均每个月看书4-5本,来到二线,单休的生活,变成了平均每个月只有1-2本。仔细回头看了这一年的时光,除了没有效率的单休的工作,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事项让引起你甜甜的回味了。
我了解到的二线城市商机
前几年大家应该都听过「山西煤老板」这样的称呼,其实在二线城市中,这种“煤老板”的确很多,二线城市的舍得花钱,也有钱可花。单从路上行驶的汽车品牌来看,10辆车中有5辆是20万以上车型,有1辆车是50万以上车型,要远远大于在一线行驶在路上车价。这边工资确实不如一线城市,但二线人敢花钱,也有钱花,他们热衷于新型事物与产品,喜欢各种能够彰显身份的表饰,如美甲店,宠物店,保养店,星巴克等带有服务与身份的光环。
海底捞作为连锁知名连锁的品牌,服务一直是主打的招牌,二线城市的海底捞几乎永远都是在排队的状态,我并不是很清楚为什么在排队,可能海底捞就是代表着消费身份的一层意义,上次我在海底捞晚上23点就餐之后,门口竟然还在排队叫号。这里的人对西餐牛排也是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我观察过不止一次的牛排就餐排队情况,每次排队中,包含着了家庭中的各种成员,父母,子女,老人,在门口排队的欢乐状态,就如同过年般的欢快。
二线城市对于能提升个人光环的作用的产品,都具有了无限的商机,目前而言,是这样的。喜茶的在二线也有直营店,门口络绎不绝的女生,3000块的工资喝着30元一杯的喜茶,也是一层消费的身份。
我了解到的二线城市文化
我很喜欢一线城城市,因为一线城市的文化多样性,流动性,开放性,甚至是包容性的,一线城市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教育水平,每个人都代表着一种元素,互相交汇,推动社会发展及文化思维的碰撞。相对于二线城市,保守的人口与流行性差的因素,文化较为单一,本地文化没办法走出去,外界文化也没办融入进来,本地人所自带的”防火墙“,会慢慢把外界的文化侵蚀掉,产生文化上的“水土不服”,会对自我的认知产生质疑。
思维决定高度,努力决定成就。总之,若想要选择二线城市,一定做好心理准备,安逸的生活会让你觉得人生缺少了目标,平淡的生活会让你觉得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没有较快的思维碰撞,也让你缺少了打败对手的成就感。
我认识到的二线城市
每个人了解到的二线城市是不同的,如果你土生土长在二线城市,一切都会让你觉得熟悉,也一切都会让你觉得自然,生活的习惯已经深入内心,你不会对城市中的文化产生质疑,你也不会对工作方式产生不适,可能通过自己努力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也可能父母用自己积蓄帮你置办了一套房,深得其中,不会察觉。一线城市节奏虽快,消费虽高,但学习的知识却同样是更高的价值,你会不自觉的跟着优秀人的步伐前进,学习到优秀公司的运营模式,与不同领域的认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二线城市的机会开始增多,从一线线回流的人群也逐渐攀上,新机遇与新商机同样共存。
在二线城市找工作,建议去找个懂运营的领导或企业,这样的企业或领导才会大局观与产品思维观,如果单纯销售模式的企业,我们很难在公司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不是公司,而是生意。从一线退役回来的我们,心存不甘,一线城市看不到头,二线城市却没奔头,30岁以后可能就会被慢慢淘汰,做一些能自我驱动的事情,在最好的年华,别浪费时间。
就这样,如果拖家带口,二线城市是最好的安家地点,如果你还单身,别让生活绑架了你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