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念珠的故事》

《念珠的故事》,我曾经在很早的时候读过,今天在白茶的空间再次看到,恍然有相识的感觉。

回想起初读《念珠的故事》,觉得小和尚顶着盗窃之名,自愿留下,以求众人得到解脱,大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慷慨义气,继而又想他到底是得了方丈的衣钵,竟是祸兮福倚,幸运之极,真应了老祖宗留下的一句话——“吃亏是福”。

再读故事,读到“念珠不在了,佛还在呀。”我不禁哑然失笑了,为自己当初的肤浅。小和尚哪会有我这般的掂量算计呢?所谓的“地狱”、“吃亏”,只不过是我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罢了,是我对自己的劝诫,是我内心的不甘而已。“彼之砒霜,吾之饴糖。”或许其他人心心念念的所谓名誉,小和尚从来不曾放在心上,他之所以留下,只是因为佛在这儿,心在这儿。至于帮助了其他人解脱,也不过顺竿打枣,如农夫搂草打兔子般,就势而已。

思想太过刻意,“慈悲”也会成为虚名。坚持本心,随意,随势,随遇,随他,方得简单,方能快活。

读《念珠的故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附:《念珠的故事》
  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7个弟子知道。7个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
  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老住持问7个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会怪罪。”弟子们都摇头。
        7天过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老住持又说:“只要承认了,念珠就归谁。” 但又过去了7天,还是没人承认。
        老住持很失望:“明天你们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
  第二天,6个弟子收拾好东西,长长地舒了口气,干干净净地走了。只有一个弟子留下来。
        老住持问留下的弟子:“念珠呢?” 弟子说:“我没拿。” “那为何要背个偷窃之名?” 弟子说:“这几天我们几个相互猜疑,有人站出来,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脱。再说,念珠不见了,佛还在呀。”
        老住持笑了,从怀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这名弟子手上,说:“能想自己,更能想别人,就是佛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念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