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叙事心理学的恩怨情仇

2018年11月30日,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在休斯顿的家中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94岁。由于美国历史上存在过两位布什总统,因此又常被称为老布什,以便与其同样担任过美国总统的长子乔治·沃克·布什作区别。他曾经的就职演说带着诗意,“我把历史看作是一本书,每一页都记录了心想事成的一天。微风吹过,翻开了新的一页,新的故事开始了。”(But I see history as a book with many pages, and each day we fill a page with acts of hopefulness and meaning. The new breeze blows, a page turns, the story unfolds.)在小布什的悼念演讲中,小布什有对父亲的深情缅怀和赞美,也有轻松的调侃和回忆;而期间他也几度哽咽……小布什总统说:“他对这个世界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也爱你。”(The last words he would ever say on earth were I love you too.)最后小布什走下台,经过灯光下覆盖着星条旗的父亲的灵柩,轻轻地拍了两下,做了最后的道别。

演讲与叙事心理学的恩怨情仇_第1张图片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民族,自由,民主,奔放。电影《中国合伙人》里的“中国梦”一开始是以“美国梦”的形式出现,温水热煮青葱岁月。美国有言论自由,这种自由在两年前特朗普竞选的时候就窥见一斑,胜选结果之前,特朗普和希拉里对彼此的攻击性言论在美利坚炮火横飞。历届美国总统都是要通过演讲的的方式去竞选总统一职的,可见演讲的能力在选举胜出中所占的比例非同小可。有号召力的演讲时对民众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演讲中提到的至理名言也在鼓舞着世全界继续砥砺前行。第16任总统林肯曾经在演讲中提到:“永远铭记:你要成功的决心比任何东西都更重要”。(Always bear in mind that your own resolution to succeed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 one thing.)。第32任总统罗斯福曾经在演讲中说:“怀疑是对成就的唯一限制,让我们怀着坚定而主动的信念前进吧。”(The only limit to our realization of tomorrow will be our doubts of today. Let us move forward with strong and active faith.)第44任总统奥巴马曾经也在演讲中说过:“如果我们总是等着别人或是其他时机,改变永远不会到来。我们自己就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的人,我们自己就是我们所寻求的改变。”(Change will not come if we wait for some other person or some other time. We are the ones we've been waiting for. We are the change that we seek.)

演讲与叙事心理学的恩怨情仇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然而今天我们不是缅怀伟人更不是讨论电影或是民族文化。从西方对演讲的重视度、开放度和认可度就可以发现中西方的文化各有千秋。今天我们重点谈谈演讲与心理学之间有何猫腻。上过当众讲话课的同学都知道,演讲是在有声语言为主的基础上,用态势语言和肢体语言去丰富,甚至美化表达与沟通的效果。演讲也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的展现,老话说“一看就知道他是什么人!”看的就是站在面前的这个人所有的外在呈现,包括仪表、妆容、服饰、表情、站姿走姿、空间距离等等。内心非常勇敢和坚定的人眼神是很明亮的,声音是很有力量的,步伐是非常矫健的,手势是铿锵有力的;内心缺乏自信优柔寡断的人走路可能会摇摆,步伐有些柔软,最关键的是眼神会逃离群体,规避他人的注视,少有肢体语言的配合。从能量的角度去分析当众演讲的紧张度也是有章可循的。有的同学私下里与人沟通的时候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站在舞台上的时候就会紧张的难以自控。私下里的沟通是平起平坐,一对一或者一对二,这个时候安全感是非常容易获得的,在有安全感的前提之下人们会更加轻松自如的去表达自己;然而站在台上是众目睽睽之下,大庭广众之下,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当一群人的能量扑面来袭的时候,没有经验的人是招架不住的,也就是会在潜意识中失去了安全感,潜意识会提醒你当被一群人盯着看的时候你可能有危险。所以,能量不平衡,缺少经验的辅佐,再加上我们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等诸多原因。紧张不安是再正常不过的结果,和夜黑风高的时候找不到回家的路会害怕,危机四伏时手机没电了与外界失联会焦急恐惧一样。

演讲与叙事心理学的恩怨情仇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什么又是叙事心理学呢?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意识这一心灵现象具有某种狭隘的性质。在给定的某一时刻,它只能包容很少同时并存的内容,余下的一切便是无意识。”意思是意识是对无意识碎片化的连接。就像电影放映时,任何时刻胶片投影出来的只是一个特定的画面,是一张一张画面连续的投影才连接成活动的、完整的场景。意识的狭窄是由于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当人们企图通过默想把无意识中的记忆碎片提取到意识中连接成完整而有意义的事件时,认知资源的限制使得这种组织的深入和扩展也受到限制。叙事由于其在时间维度上的运动,使它能够有如电影放映一样,把无意识中存储的有关内容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逐一释放出来,构成完整而有意义的图景。当我们说意识是以语言为媒介时,实质上就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叙事在把无意识碎片连接为意识中的充满着意义的情节。

演讲与叙事心理学的恩怨情仇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语言背后的力量有思想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当我们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当我们把内心的焦躁情绪表达给受众的时候,当我们把过往的人生经历和从未与人言的秘密展露给他人的时候,我们当下处在情感的频道内,那么借助语言、画面与感受的再次重现与彼此间的摩拳擦掌,勇敢的力量就会暂露头角,能量和情绪开始流动了,我们开始被看见,被接纳,被理解,被认可,在叙事的潜移默化与耳鬓厮磨中变得更加勇敢。

听过很多人的故事,在生命的旅途中能够做为一个被信赖的倾听者,感觉特别温暖和幸福。大概一年半以前,一位知心姐姐叙事:“我出生在窑洞里,小时候没有灯,每天都是看着太阳升落感受光明...我靠自己努力读书考上大学才来到北京,进了人民日报,现在女儿在国外留学...”,当她讲叙的时候我看到了她坚韧不屈的生命之光,我很想去拥抱她。后来知心姐姐告诉我:“她在地铁里再也不害怕见人了。”一位勤奋好学男孩对我说,小的时候被小伙伴的家长欺辱后,他跑回家想寻求父亲的援助,父亲的默然让他那一瞬间感受到世界上没有人能帮助他。直到现在,我依然可以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一丝丝残留的无助,确幸的是他的意识层面是上进与善良的,所以有朝一日一定会改写人生剧本。

演讲与叙事心理学的恩怨情仇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果我们把平时的当众讲话练习当做一种身心疗愈的方式,把演讲和叙事结合在一起,我们就能够在叙事的过程中看到内心的小孩,他(她)需要拥抱需要支持需要被接纳。水涨船高,演讲与叙事相辅相成,内心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演讲表达自然水到渠成。所以如何评价一个人的演讲好与坏呢?我认为,能够做自己,就是对当下最好的诠释。

演讲与叙事心理学的恩怨情仇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演讲与叙事心理学的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