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在“鼓励”中成为一只“发条橙”——与校长一起读书《教育心理学》5

很多校长和老师和我说,搞不明白那些批评衡水模式的人,衡水不好吗?至少它让很多孩子考上了大学、好大学,未来能够实现改变自己命运的目标。且不谈,高考是否改变了这些孩子的命运,只想从行为主义心理学来分析,为何要放弃这种“正向强化”,免于让学生成为一只上了发条的橙子,失去真正的关于“学习”、“发展”的兴趣,免于成为“空心人”。

关于衡水现象,因为中国大陆目前教育“二元”化特别显著,它和北京十一学校为代表的两类不同教育追求,显然是值得重视的,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是另外一个视角,本文的观点,是从心理学视角,探讨“刺激-反应”对学生的强化带来的问题。

“发条橙”是什么?外面是一只色彩鲜艳、皮色美丽的健康的橙子,内心却装置着一只“发条”,而发条是被控在他人手上的。做什么,不做什么,并不由自己做主。因此,有人说,披着善的外衣去操控别人,或者试图控制别人的思想,其实就是伪善,就是强权。坏就坏在“操纵”二字上,要操纵,就得有些强制的措施,就会有强权。选择是凌驾于善恶判断的(因为对错的标准是相对模糊的),只有确立了这个顺序,这种“强权”才不会发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看来,人类可以是一个由外界环境控制的“发条橙”,其行为的习得不过是“刺激-反应”,如美国的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就有一个著名的观点:“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入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我能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或者乞丐、小偷,不考虑他们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人种。”以华生的理论,他就是一个熟练的发条工,在他手上想让谁成为什么人就能成为什么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甚至比他还要激进,他认为,在这个社会中,孩子从诞生开始,就可以通过奖励(正强化)进行严格的训练,所有的行为都受到控制,以服务于社会的利益。

斯金纳提出的“刺激-反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条件反射。比如,你的同学中有一个美女,出于对美女的喜爱,你变得越来越爱学习;

2.操作性条件反射。比如,你不小心考了第一名,美女同学似乎喜欢上你了,你越来越喜欢学习;

3.观察学习/社会学习。比如,因为你不用心,学业落后,而发现你喜欢的美女同学,似乎喜欢上另外一个学习更好的男生,于是你变得越来越喜欢学习了。

4.言语学习。比如,你的班主任天天语言轰炸,用各种实例,甚至请学霸校友到学校来展示,努力学习,可以考上清华北大,可以找到好工作,还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于是你变得越来越爱学习了。

想一想,“我是这样爱上学习的呀!”可以不可以想一想,“难道我爱学习,没有一点是出于我自己的原因吗?”

你为何不能是喜欢学习而学习的?你为何去读这个专业,为何选择这份职业?而这一切,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无论是奖励和惩罚,实际上都可以破坏人的内在兴趣,甚至破坏由内而发的创造力。

心理学的另外一个实验可以进一步说明。

有一个外国退休老人,在一所学校附近买了一栋简朴的住宅,准备安度晚年。最初的几个礼拜,他过得很平静。但后来因为有一群孩子天天在家门口玩闹,这位老人再也不得安宁。这位老人受不了他们发出的噪音,便出去跟这些孩子谈判:“你们几个孩子玩得真开心!我喜欢看你们象这样表达你们的欢乐之情。我年轻的时候也常常做这样的事情。如果你们帮我一个忙,每天过来玩的话,我每天给你们每人一块钱。”     

这些孩子很高兴,他们每天来大声、开心玩闹。但过了几天,这个老人带着愁容找到他们:“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从现在起,我只能给你们每人五毛钱了。”     

这些因为“奖励”而制造噪音的玩闹孩子不大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钱,每天下午继续去玩。一个礼拜后,老人再找到他们,说“瞧,我最近没有受到养老金支票,所以每天只能给你们两角五分。成吗?”“只有区区两角五分?”一个孩子大叫,“你以为我们会为了区区两角五分钱,浪费我们的时间在这里玩吗?不成,我们不干了!”     

从此以后,这个老人的日子过得安宁而快乐。

你看,奖励,让孩子忘记了他们本身喜欢的“玩”!

所以,我也认为,对伟大母爱的歌颂,其实也是一种“惩罚”——正向强化母亲的“伟大”,鼓励“best”or“better”母亲表现,带来更多女性养育儿童或照顾家庭时如关注自我则会带来极大的歉疚感,并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放弃、牺牲健康、睡眠时间。这也是女性可能学历越来越高,但职业内生涯发展却很低的原因。多数女性,在低收入、低政治地位、低职位、低自我职业发展中徘徊。

我想,我们不应该让条件反射操纵孩子,也不能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简单强化孩子,也不能让简单的比较后的经验替代自己的判断,更不能让自己的言语控制孩子——人不能成为装了发条,被其他人控制的“橙子”,人,是自己创造自己,这才是人之所以高贵之处。

但,这容易办到吗?

有一本,名字是《奖励的惩罚:金星奖章、奖励计划、A分,赞扬和其他贿金带来的麻烦》,指出“奖励也是一种惩罚”,作者阿尔菲科恩解释道,“奖励和惩罚,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且这枚硬币还不值什么钱,我们更需要的是奖励和惩罚之外的管理方法。”这本书,值得我们校长、教师和家长一起读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能让孩子在“鼓励”中成为一只“发条橙”——与校长一起读书《教育心理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