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投石问路?

如何学会投石问路?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①赵广汉担任颍川太守时,颍川豪门大族之间互相给亲,而官吏间也都互结朋党。赵广汉很担忧此事,便授意值得信赖的部属,故意在外犯案,自己再据实办案,一旦罪名确立就依法处罚,同时故意泄露当事人的供词,目的在于制造朋党间的猜疑。此外他又命属官设置意见箱,再命人投递匿名信,然后向外散播这些信都是豪门和大族的子弟写的,果然,原本很要好的豪门和大族,竟为了投书互相攻击而翻脸成仇,不久豪门和大族所各自结成的小团伙都陆续消散,社会风气大为改善。

赵广汉最擅长的还是利用“钩距”(比喻使人陷入诈术中,借以刺探隐情,在对方放松戒备的情况下,隐情不问而知)来刺探情报。例如想要知道马的价钱的时候,就先打听狗的价钱,然后再问牛羊的价钱,到最后才问马的价钱。因为反复比较,便能打听出比较可靠的标准行情,到最后就能够准确知道马的价钱。不过,只有赵广汉真正精于此道,其他人模仿的效果都不如他。

点评:

第一,豪门大族互相勾结,会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权力生态,

这样的群体看似铁板一块,其实没有有效的领导,很容易因为个人利益而分裂,与其明着与之对抗,不如分而治之、离间他们!因为越是对抗,越可能让豪门大族变得团结,共同对外!

我还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明朝王世贞在青州统兵时,当地百姓中有个叫雷龄的盗匪横行莱、潍两州间,姓宋的海道派官军追捕,雷龄见风声很紧,就赶紧逃跑了,姓宋的海道把捉拿雷龄的任务交给王世贞。王世贞打听出雷龄藏匿的住处,正计划偷袭,不小心露了口风让一个王姓捕头知道,结果其密报于雷龄,雷龄又逃逸无踪。王世贞便故意说:“既然他逃走就算了,等下次的机会吧。”过了十多天,王捕头擒获一名盗匪,王世贞知道他是得自雷龄的帮助。一天,王世贞命左右退下后召来王捕头,质问他说:“你为什么要替雷龄通风报信?那天站在台阶下偷听我们谈论缉捕雷龄计划的就是你吧?”王捕头马上认错谢罪,请求率领捕役亲自缉捕雷龄,以赎前罪。不久果然擒住雷龄,王世贞对雷龄说:“按你所犯罪行理应处死,但如果你能替我擒获某盗,将功赎罪我就给你一条生路。”说完命王捕头与他一同前去捕盗,果然顺利擒获,于是王世贞上报宋海道,请求赦免雷龄。

这也是一种以恶制恶的方式,成本低,而且方便控制!要学会整合资源!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人必先疑而后馋入!在攻击外部的内乱群体时,最好是坐山观虎斗,然后从中渔利!没有内乱可以制造内乱!只要造成内部失信,就好对付了!

第二,赵广汉先问狗的行情,评判一下谁比较诚实可信,再来看看牛羊的行情,再做一次对比,再看看谁说的话比较可信,最后再试探性的抛出马的询价,就能猜出大致价格!

②有一次官府擒获七名盗匪,但仍有一名匪徒在逃。盗匪头目故意谎报在逃者的姓名,不久,根据盗匪头目的供述抓来一名人犯,但那人一直喊冤。于是王世贞下令把盗匪头目带到庭下较远处,而要那名喊冤者跪在府阶上受审,这名喊冤者脚上穿着一双丝鞋,因此盗匪头目不断地从后面偷窥那名喊冤者。这时,王世贞秘密叫上一名属吏,在喊冤者头上蒙上布罩,而让属吏打扮成喊冤者模样,换上丝鞋。盗匪头目并不知道人已掉包,仍指称穿丝鞋者即是同伙人,王世贞大笑说:“你居然敢称我的属吏是匪盗,看来你前面所说的全是一派胡言。”说完立即释放那名喊冤者。

点评:

喊冤者本身有明显的特点,犯人也知晓这点。为了测试犯人说没说谎,可以在原有的现实基础上,蒙上犯人的脸,换个体型不同的人来试探犯人说话真实情况,从而投石问路!如果犯人说谎,没认识这个人,而只记得戴了丝巾,体型不同反而看不出来。还说是同伙,就是说谎了!

投石问路的技巧在于:把你引入到一个情境中或者根据你本人知道共有的信息,试探你是否知道与之相关的信息、举动和想法!比如买东西给老婆,不买或者很犹豫就可能代表你不太爱她;测孕纸如果鼓励生下来说明你想跟她结婚等等!根据已有信息试探你的相关举动或者想法!没听声音,你可能连什么声音也不知道。随便找一个人说话你可能也分不清楚!

比如我听过一个利用迷信来破案的故事:

一个人偷了别人的东西,但官府没有直接证据,就把人拢到一起,然后说上天显灵,如果不是偷盗者,就会显示到手上有泥,如果是偷盗者,手上就木有泥!

结果偷盗者做贼心虚,自己把手上沾泥巴了被抓出来了!

官府通过把偷盗者引入到迷信中去,创造一个情境从而打破没有直接证据的局面从而破案!这种情境的选择与当时的情况相关就会提供便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学会投石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