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专业国砖来说,智能手机尽管音质输出上品质不在一个级别,但是其轻薄的外观设计,加上便携的交互和在线曲库功能,让听歌这件事变得更加灵活和无拘束,而对于解码能力弱、推力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搭配便携解码耳放实现音频的升级。今天笔者从上海知音堂体验到一款iFi nano iDSD BL便携解码耳放设备,搭配近期音频圈内口碑热度较高的达音科隼,进行一波简单的试听体验,话不多说,一起来看下这款搭配所带来的期待。
在解码耳放设备中,iFi虽然不是名声大噪品牌,但是旗下iFi nano iDSD BL在圈内还是获得了不少好的口碑,其通吃兼容笔记本、安卓、IOS等系统设备,支持DXD、DSD格式(PCM32/384kHz和DSD256),甚至通过日本Hi-Res小金标认证,而千元级价位段让这款解码耳放一体机拥有几乎全能的好口碑。
从外观尺寸来看,iFi nano iDSD BL还是比较小巧的,96x64x25.5mm三围仅有139g重量,拿捏在手上,除了不算轻薄以外,整体还算轻盈,机身正面印有一枚iFi品牌LOGO,两侧切面设计对于手掌握持来说更为友好,机身背面则印有密密麻麻的详细参数介绍。
iFi nano iDSD BL在机身顶部分别搭载了2个3.5mm耳机输出接口,同时在耳机输出线路上采用了平衡方式布线,有效降低了系统噪音和失真,兼容了平衡口耳机需求,同时左侧一枚为iEMatch高灵敏耳机接口,内置的iEMatch电路能够确保即使是极为敏感耳机的整个音量范围都听不到“嘶嘶声”。中间则为一枚LED指示灯,右侧为一枚集成旋钮,集合了电源开关和音量调节功能,旋钮手感上还是非常细腻的,阻尼适中,相比数字音量来说,无论是精度还是失真度上都要更高一些。
机身底部,iFi nano iDSD BL则搭载了3.5mm输出接口,可以用于音箱等设备,中间则为一枚FILTER拨杆,可以切换数字滤波模式,左边是MEASURE,后边是LISTEN,官方表示“nano iDSD Black Label能在‘Listen’(最小相位Bezier滤波–建议聆听时选择此档)和‘Measure’(线性相位瞬时校准滤波–建议测量时选择此档)之间选择。”最右侧则是一枚USB插口。
初次上手操作来说,iFi nano iDSD BL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不是超灵敏耳塞,可以直接使用Direct口,反之则使用iEMatch接口,正常手机直推情况下会显示绿灯,不同状态下会显示不同颜色指示灯,具体可以参考说明书,而右侧旋钮则承载了电源开关和音量增减功能,日常单手操控来说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即使是盲操情况下也很容易。
对于智能手机直推来说,即使搭载专业音频DAC芯片,也往往由于供电问题导致解析、推力都存在种种问题,iFi nano iDSD BL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高达285mW/32R-Direct的输出功率,相当与iPhone6的10倍(27mW),比上一代nano iDSD提升了4倍功率,可以说是几乎通吃了市面上主流耳塞。
高清解析力方面,iFi nano iDSD BL 采用BB芯片组,可原生解码DSD文件,支持PCM32/384kHz和DSD256,这也是这款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的亮点之一,满足了高端烧友的需求。
iFi nano iDSD BL在续航能力方面表现的比较中肯,尽管官方并没有具体透露内置电池容量,但是从实际体验过程中,大概可以满足8~10小时的续航表现。
之所以这次选择达音科隼来搭配iFi nano iDSD BL试听体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者在声音素质方面比较相搭,隼是近期达音科千元级比较热门的一款塞子,采用了液态金属外壳,碳纳米管振膜单元,6N的单晶铜镀银线,同时也采用了MMCX的可拆卸设计,单从外观颜值来说,隼还是比较低调的。
液态金属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抑制谐波共振,从而可以提升声音的凝聚力,而液态金属的无晶体结构设计,其强度又明显高于不锈钢等材质,具有耐磨、抗压等优秀表现。
相比iPhone直推来说,搭配iFi nano iDSD BL后,隼在听感上最明显的提升在于声场和解析密度,笔者平时喜欢听一些摇滚和人声曲风歌曲,以往iPhone直推由于推力弱的问题,即使搭配好一些的耳机,也往往出现三频亮点不足的问题,而这次隼在iFi nano iDSD BL充分推开的情况下,音量旋钮大致在25%左右,就能获得不错的听感,声场较为开阔,人声部分也不是贴耳类型,保持了一定的空间距离感,同时人声还原度则显得非常自然,而在高频音色部分,隼也表现出不亚于2000元级别的素质,整体高频细节保留丰富,高频延展性上同样可圈可点,女声高频音色通透但不刺耳。
尝试切换一些摇滚、电音曲风歌曲时,略微上调iFi nano iDSD BL音量,隼在低频量感上相较于其他塞子来说,还算比较偏薄的,整体下潜力度可以说是中规中矩,但是优势在于保留了很好的弹性和反馈,动态表现出现,乐器部分鼓点清脆、灵动,低频没有拖沓感,而隼在贝斯诠释上反而有一分特别的味道,没有浑厚沉重的沉闷感,相反有一种类似于电吉他的律动感,个人听感上,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反而营造了一种轻快、自然的氛围感;而当试听一些偏向于人声的民谣曲,隼的人声距离感具有了别样的味道,齿音清晰、厚度适中,人声情感度诠释的比较充分,这套搭配的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声音的干净度,符合个人对于民谣淳朴情感的理解。
体验总结:
对于预算在3000元价位段的烧友来说,达音科隼和iFi nano iDSD BL的搭配确实在性价比上颇占上风,相比千元以内塞子+两千元以内播放器组合来说,既保留了足够的解析和推力,同时也能兼顾到塞子的不错潜力,无论是播放器还是塞子都不出现明显短板效应,同时iFi nano iDSD BL在兼容性上也可以说是满足了各种场景需求,除了笔记本、台式机等设备以外,还兼容安卓和IOS主流智能手机,海量曲库在线畅听,同时达音科隼又是一只相对比较杂食的塞子,除了大编制较为吃力以外,无论是流行、人声、弦乐,还是摇滚、民谣等歌曲,都能表现出较为不错的素质,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套组合,整体音色相对比较温润、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