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才知道珍惜的原因原来是这个

失去才知道珍惜的原因原来是这个_第1张图片

鱼离开了水,可能才会意识到水的存在;停水停电,我们才会意识到水和电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之大。当人们受到了疾病折磨,才会意识到健康的可贵。我一直觉得这是人的一个缺陷,阻碍了人们感受当下的幸福。直到看到了这样的一个解释。

《大脑的未来》里说这个现象叫做“惯化”原文是:

“涡虫(planarian)头端的凹处具有感光细胞,可以避光,也可对触碰和化学梯度做出反应。被玻璃棒触碰后,涡虫会蜷成球形,这是它对危险的反应。然后它会缓慢而小心地展开。再碰一次,它会重复这种反应。然而,如果触碰重复足够多次,反应会逐渐衰减,最终涡虫不再反应——它已经习惯于玻璃棒的刺激而不视其为威胁。这一过程称为“惯化(habituation)”,

“从早起穿衣的动作开始,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这种“惯化”。开始我们相当清楚地察觉到衣物对皮肤的摩擦,但是很快就不再注意这种感觉。然而,如果刺激的性质有些微的变化,衣物刮到什么东西,或者对涡虫来说玻璃棒触碰的同时还有喷水,全部反应立即重现―我们再次察觉到衣物;涡虫再次感受到危险并且蜷成一团。发生“惯化”并不仅仅是因为动物疲倦或者耗尽了某种化学机制,而是一种基于经验进行适应的方式。“惯化”决不永久地改变行为;时间隔得足够久,原来的反应就会重现。

现象分析

所以当一件事情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一开始我们会产生很强烈的反应,但是如果这个刺激不断出现,我们就会逐渐习惯,反应强度和以前比,也大大减弱。这也能保证我们不断适应身边的变化,试想,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机制,可能我们从起床到睡觉,会将一直处于兴奋和紧张的状态,这并不利于人的长期生存。

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却只会开心几天一样,比如男生追到了女生,刚开始欣喜若狂,过了一段时间却又置之不理;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开学以后这种喜悦也被冲淡了;考完了试,特别开心,第二天却觉得有点空虚。因为获得的成功就像是玻璃棒,被玻璃棒反复刺激了几次,反应也会减弱。


失去才知道珍惜的原因原来是这个_第2张图片

小的时候,父母比较严格,我感受不到父母对我的爱,甚至觉得很多人和父母相比,对我更好。上了大学,父母不在身边,什么都需要自己去完成,也没有人再不厌其烦地提醒我要做什么。才比较强烈地体会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是有多么宝贵,因为即使偶尔吵架,闹别扭,也知道他们还是为我着想,完全爱着我的。

失恋会使人产生心痛的答案也是如此,习惯了对方的陪伴,突然断开,悲伤就会无法控制,看到什么都会想到对方,然后又会意识到对方已经离开了,内心就会觉得好像有一个难以填补的缺口。

自以为离生命威胁最近的一次,是很小的时候捣蛋,把头伸到了椅背中间的洞里,卡在里面,出不来。爸爸妈妈一开始也束手无策。当时,我浮想联翩,如果出不来,我可能会被截肢,然后成为爸爸妈妈的拖油瓶。想到这里,我立马哇哇大哭,心里祈求道:“老天,如果我没事,一定好好学习,再也不淘气了。”爸妈被我弄得哭笑不得,最后还是想办法把我给弄了出来。在感觉自己快要失去生命的那一刻,我对生命的珍惜到达了无穷值。

在比较焦虑,感受不到快乐时,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乐观心态是多么宝贵:科二挂了,还会安慰自己,多练几天,成为马路杀手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很多。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简简单单,开开心心地过完一生已经是成就非凡。所以当我重新获得了开心的能力,对生活中任何小幸福的捕捉能力变得很强,我想这也是那段黑暗时光送给我的小礼物吧。

失去才知道珍惜的原因原来是这个_第3张图片

现象应用

通过了对这个心理机制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找回习以为常的小幸福。

主动剥夺感觉体验

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说,如果有一段时间他觉得心情很低沉,特别失落,他会选择一个休息日体验一天看不见的生活,只是坐在床上,上厕所也只是闭着眼睛去,吃的东西会提前放在能伸手够得到的地方。等一天结束了,睁开眼睛,他会对现在的生活更加感恩,能储备力量应对接下去的苦难,因为他知道世界上很多人并不能只是暂时失明。相比较而言,他已经很幸运了。

换一个生活环境

犹太人富人为了让孩子体验到现在的幸福生活不是理所当然的,会带着孩子去非洲做志愿者。让他们亲眼看看非洲人是如何生活的,来教育孩子感恩生活。

不开心了可以去别的城市转一转,有时候出门旅游的意义对我来说在于,跳出了自己原来的生活圈子,体验另一种不同的方式,刺激大脑产生的新鲜感会让占据我充满悲观想法的大脑的内存,让心情变得放松起来。奔波的旅途也会让自己更加珍惜平时安安静静的美好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失去才知道珍惜的原因原来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