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7 3/15《博弈论》扶还是不扶

2006年的“彭宇案”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彭宇“见义勇为”扶起的老奶奶却声称是对方撞倒的,将其被告上法庭,此事迅速引起了全民的巨大反响,南京法官王浩的那句“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现在还时常被网友提起。它成为国民道德沦丧的一个分水岭,“扶或不扶”已成为国人道德的巨大拷问,尽管后面的新闻报道彭宇亲口承认自己撞倒了老奶奶,我们却依然难以摆脱它的负面影响。

“彭宇案”的影响力已远超它事件本身。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位门卫在雨天拒绝让没有雨具的老奶奶进入室内避雨,他的回答是一旦发生事故谁能承担责任。老奶奶进入室内不一定会出事,出事也不一定会讹人,为什么还如此谈虎色变呢?

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分析和理解就可以找到答案:因为惩罚具有随机性

遇上碰瓷事件是一个概率事件,虽然笔者没有统计过,但是在我的二十多年的生命里我以及我身边的人没有遭遇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它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它不像法律那样,有明文规定和严格的执行标准,我们可以规避一系列惩罚。我们并没有有效的策略保证一定不会遭遇霉运,以至于让我们如此害怕发生意外,不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所以,当年有一位老人摔倒在雨中,路过者无人敢上前帮忙,导致其最后死亡……我们对此既感到痛恨又无可奈何。

但是,我们真的就对此一点办法也没有吗?就这样让道德沦丧下去吗?其实这也有法可破,我们可以制定严厉的法律法规来惩罚讹诈的行为,并且法官在判决的时候多考虑其社会影响而不是案件本身。现在的法律对碰瓷者太过于宽容,碰瓷成功则有收益,失败也不会有什么惩罚,自然碰瓷就是他们的最优策略。如果法律严惩这种行为,那么在这个“警察和小偷的博弈”中,被碰瓷的人变会处于主动的优势地位,不需要努力寻找证据自证清白,碰瓷者其碰瓷行为的成功与否及因此得到的收益或惩罚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所以其必然对碰瓷行为有较大的忌惮,这可以很大程度上遏制碰瓷事件的发生。不过这种措施并不是百试百灵的。比如说法律对制度贩毒的惩罚力度那么大,但依然有人为了巨大的利益铤而走险。这种情况的重点是利益诱人,如果我们削减其利益,便会降低人们犯罪的动机,也会很大程度减少犯罪。

虽然提到那么多个“碰瓷”字眼,我依然认为那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忌惮碰瓷而选择对需要帮助的人冷漠无视,也许有一天我们就是那个在等待帮助的人,只是在助人的过程中记得要保护好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K7 3/15《博弈论》扶还是不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