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苏清华《艺术人生的开端》

此摘抄完成于2015年2月23日,迁移于网易博客

假期看了几本书,都很不错,今天一下午看完国内苏清华老师的《艺术人生的开端》,特别来推荐一下!

【好书推荐】苏清华《艺术人生的开端》_第1张图片

书中苏老师主要以自己女儿为主线,然后展开她课程设置的初衷,艺术活动多元而有趣,我觉得对于老师来说应该可以给予很多启发和思考空间。年轻的爸爸妈妈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家庭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哦~!

下面摘抄一下书中精彩的句子,便于大家了解——

可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感觉不到“教”的痕迹,是一种智慧的影响,美育同样如此。比如孩子想涂涂画画,那就应该给孩子提供涂画的地方,让他尽情的释放。比如孩子想要绿色而面前只有黄色和蓝色,马上抓紧机会引导他把现有的两种色彩混在一起,看看能否变出别的色彩,让孩子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到色彩混合的知识。比如孩子想要画某种东西却不知如何下手,最好立刻为孩子找来那种东西,或者反映那种东西各种特征的真实图片,引导孩子观察,画出自己的感受……

如果孩子画出一幅作品,而作为家长的你却看不懂,这时千万不要马上发表肯定或否定的意见,最好是弯下腰身,和孩子处于同一高度,倾听孩子的讲述,尝试去理解孩子。

在文学方面,我们不会把完整地抄写拜伦诗歌的孩子看做是有文学天赋的诗人,更不会把抄写鲁迅文集的孩子看做是思想的作家。可是在绘画领域,我们却很容易因为技巧的华丽而忽略了这两者的不同。孩子们往往被引导去依照某种“标准”作画,抛弃自己的感受与情绪跟随教师或者家长复制。这种复制被看做是一种能力而被肯定。有了现成的“标准”,孩子们不用动脑筋去思考,也不用发挥想象力,长此以往,孩子的思想可能变得懒惰,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就像一群草原上的野马被关在了马鹏,长期没有自由奔跑的机会,最终失去了驰骋的能力。

艺术教育要尊重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绘画是孩子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特殊语言,伴随孩子的成长,表达儿童的天性,因此不必加以限制和约束。

关于写生,我大量的看孩子们的画,发现他们笔下的形象之所以和原形象出入很大,原因主要在于孩子的观察方式。虽然孩子的观察是很细致的,但是幼小的孩子都不会去整体地观察形象,他们的关注点常常集中在他们感兴趣的局部或者细小之处,即使面对物体写生,也是这样。

我们不但要引导孩子把观察到的事物表达出来,还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并给自己的作品赋予意义,这样,才是画出了自己的“思想”,这样的艺术活动也才能称之为“创作”。

好啦,更多的精彩,大家去书中细读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书推荐】苏清华《艺术人生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