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见闻录(2.加都见闻)

加德满都是尼泊尔的首都,也是尼泊尔最大的城市。这里,传统与现代混合交织。

从飞机上俯瞰加都,这里四周环山,中间形成一片巨大的谷地,星罗密布的砖房。这里气候宜人,终年阳光灿烂,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祥和温暖的柔光之中,也难怪它的旧名“康提普尔”,意为“光明之城”。

因为申请的志愿服务地点在博卡拉而非加德满都,所以我们只是在加都短暂停留2天。K叔让我和林泰鹏结伴在加都自由活动,熟悉尼泊尔的社会环境。

我们第一天到了加都的核心商业区,位于加都市中心的泰米尔区。这里是外国人的聚居地而渐渐形成的商业区。窄窄的马路却车流不息,路两旁的街道是各式各样的尼泊尔特产——佛珠佛像、茶叶、羊绒丝巾、牦牛绒大衣……小贩见到外国人热情叫卖,夹杂着中英双语。

但泰米尔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不仅仅是个商业街。转过一个闹市的街角,可能一座风尘古塔又突然出现在你眼前,飞鸟停在塔尖,诉说着这座古城的沧桑岁月,你会感觉喧嚣渐远,颇有“大隐隐于世”的风骨。这样的佛塔、佛像、菩提古树在泰米尔街区可谓数不胜数。


尼泊尔见闻录(2.加都见闻)_第1张图片
图1:清晨的加德满都


尼泊尔见闻录(2.加都见闻)_第2张图片
图2:泰米尔商业街


尼泊尔见闻录(2.加都见闻)_第3张图片
图3:闹市转角遇见古佛塔

转过了泰米尔商业街,我们步行前往位于商业街西边不远的斯瓦扬布纳寺。在中国,它有个更通俗的称谓——猴庙。但其实,寺和庙是有区分的,主尊供奉佛菩萨的为寺;主尊供奉鬼神的为庙。所以,应该叫猴寺更为妥当。斯瓦扬布纳寺建在山顶之上,上去要爬200米的阶梯,在山脚就可以看到猴子在山间、石梯上欢窜。这里的生灵一点都不畏惧人,过着快乐自由自在的生活。


尼泊尔见闻录(2.加都见闻)_第4张图片
图4:斯瓦扬布纳寺(猴庙)


尼泊尔见闻录(2.加都见闻)_第5张图片
图5:斯瓦扬布纳寺的猴子和飞鸟


尼泊尔见闻录(2.加都见闻)_第6张图片
图6:加都的杜巴广场

在加都逛了一个下午,是时候回去志愿者之家了。泰鹏提议说我们坐公交车回家吧,既能省钱也是体验一下,然而我竟没想到这是“噩梦”的开始。

相信很多人看过印度人搭火车的“壮观”照片,让人难以置信。然而我没想到,加都的公交车就让我亲身真切的体验了一把这种滋味。

我们刚上巴士时,车厢已经是挤得无立锥之地了,巴士的大喇叭不报站,却播放着各种各样欢乐的印度神曲,整个车厢充满着魔幻的气息。然而我太低估尼泊尔人挤公交车的能力了,上来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半只脚在车里,整个身子扒在车外面,有的甚至坐上车顶。我被挤得站都站不直,人贴着人,最后我的脸都被挤得贴在车窗上了。但即便如此,售票小哥每到一个站,还拼命拍着车吆喝拉客,仿佛车厢还很空还能上人。我开玩笑的跟朋友说,售票小哥恐怕是佛法修炼很深,达到“看万物皆空”的境界了吧……


尼泊尔见闻录(2.加都见闻)_第7张图片
图7:下班时间,加都的公交车和小摩的火爆场景

好不容易终于熬到了志愿者之家,K叔、小马哥还有几个一起的志愿者们已经在等我们开饭了。我们讲起了今天的所见所闻,讲到了回来的路上坐巴士经历。我不由得提出了一个问题——加德满都人又多又嘈杂,生活水平不高,公共设置匮乏,但为什么尼泊尔又是全球幸福指数数一数二的国家呢?

小马哥说:“幸福感是从内心而生的。这里虽然生活苦,但人们清心寡欲、无争。尼泊尔是个全民信教的国家,有的人信印度教有的信佛教,但这两种宗教都讲求布施和福报。他和K叔虽然只是个小学的老师,但是他们都希望能为社会多做点事情,所以才做NVC这项事业,让世界。在这里,大家认为,人的满足感是有高下之分的,比如去夜店狂欢满足肉欲的是低等的满足感,而做志愿者帮助他人,这种高等的满足感才能称为幸福。”


尼泊尔见闻录(2.加都见闻)_第8张图片
图8:志愿者之家大家共进晚餐

在加都的第二天,我们到了K叔的学校,K叔本职工作是加都慈善学校的校长,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尼泊尔的孩子们。孩子们见到我们非常热情,拉着我们一起到操场上踢球。我给孩子们讲了一节计算机课,教他们打字和做自我介绍的幻灯片。


尼泊尔见闻录(2.加都见闻)_第9张图片
图9:教孩子们计算机课程


尼泊尔见闻录(2.加都见闻)_第10张图片
图10:和孩子们一起踢足球

你可能感兴趣的:(尼泊尔见闻录(2.加都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