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博换“装”披网游外衣 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

——安心校园

不止一个事例告诉我们,打击网络赌博应该成为打击网络犯罪的重中之重。不论是《温州日报》报道的“网络赌博成瘾让29岁的年轻女出纳姜某陷入深渊,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疯狂挪用单位资金550余万元。”还是“不久前,石家庄槐底刑警中队在某高校内破获一起因在校生迷恋网络赌博,勾结校外人员对所在学校学生宿舍进行入室偷窃的案件。”抑或《长江商报》报道的“湖北某个体老板疯狂参与网络赌博,7个月内输掉100余万元,为翻本而骗取客户水泥货款360930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1万元。”……大好前途在网赌、网毒中葬送,一个个巨额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沉重的教训。

网络赌博对青年人来说尚不能自我控制而身陷其中,那么对于心智等各方面都不成熟的少年儿童,岂不更有侵蚀力?家人伤心,家长担心……对于网络赌博,事后打击仅仅是治标,事前预防才是治本。因此,有老师在安心校园的互动平台上提出应该通过完善立法对网络管理者、经营者、服务者的职责作出较为明确的规定,以加强日常的网络管理,预防和减少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网络赌博的发生。

网络游戏中存在隐性赌博现象

赌博不是好东西,谁都知道,可偏偏就有人执迷不悟;网络是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却也带来了隐患和不安。而当网络游戏遭遇赌博,即刻成为近几年来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之一。

网络游戏本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放松方式,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不知何时开始,网游也披上了“赌博”的隐型外衣。网游赌博,顾名思义就是借网络游戏平台进行赌博或变相赌博的一种行为,除了打造装备类的方式外,还包括虚拟赌场和博彩两大类。

“抽奖”、“炼器”、“灌魔”、“血炼”都是网络游戏中常见的游戏形式,而在“花钱”买道具的一次次碰运气、希望中奖得到更好道具的期盼中,玩家们都会不自觉地踏进网络游戏创设的虚拟赌场之中。实际上,网络公司掌控着“碰运气”的中奖率,玩家很少有中奖的。

更为明显的是,将传统的赌博转移到网络上,并涉及虚拟货币、第三方交易平台等多个环节的变相的赌博类网络游戏。好赌者往往因一个“贪”字,掉入无底深渊。大家熟知的“梭哈”、“诈金花”、“21点”等游戏就曾经饱受是否为网游赌博的质疑。

一边是玩家深陷网游赌博而无法自拔,另一边是警方想要破案却无从下手。网络赌博的最大特点是,网络赌博公司的各级代理一般对下级代理和会员进行远程操控,成员间一般不直接见面,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赌博公司在利用虚拟主机、托管主机发布赌博广告信息的同时,还不断变换网络地址和域名,具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而在抓捕涉案人员时,一旦赌徒断开网络连接或关闭电脑,服务器内的很多证据便会丢失,破案难度较大。

网赌!网毒!青少年深受其害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游戏市场之一,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消费群,这也造就了一大批疯狂的青少年玩家。根据IDC的研究,男性玩家占中国玩家总量的93.2%,16—25岁的玩家占用户总量的74.6%,16—30岁的玩家占用户总量90.4%。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也显示,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的人数比例超过40%。

由城及乡,在网游这个巨大的产业下,成千上万患有网瘾的少年儿童,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是因为网游。网游加上网赌这样的“网毒”给青少年带来的是极大的危害!

新华网辽宁频道曾转载过一篇题为《赌博机榨干大学生生活费》的报道,让人看了忧心忡忡。更让人难过的是,学生们竟然未意识到自己是在赌博。他们觉得这种赌博机虽然以人民币为筹码,但和台球一样,都是一种游戏消费,不应该属于赌博活动,只是觉得新鲜才玩的。事实上,以钱币作为筹码,在游戏中进行钱币兑换,已构成赌博。

还有,在网游的虚拟世界中,现金转化成游戏币,“搏杀”一番之后,游戏币就变成了虚拟世界中的身份、地位,甚至武器和装备。一些青少年玩家受利益驱动,为了获得更多的“虚拟财产”不惜加大购买点卡的赌注,投入大量资金,以致身无分文,这就更容易诱发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

心理专家分析,网络赌博因为并不伴随实际的金钱交易,所以更容易加重参赌人的冲动,使不少人深陷网络赌博的泥沼中不能自拔,而青少年是最容易被“入侵”的群体。

监管出手刻不容缓

用“利润惊人的灰色地带”、“网络时代的毒品”来形容网游赌博一点也不为过,它应当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也应该以更科学、更全面的方法加以监管和防范,还青少年一个绿色的网络娱乐环境。

从法律法规的角度看,一知名业内专家就指出,规范网络游戏行业经营行为,防止出现隐性赌博,在采取技术防范和司法打击等措施的同时,应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另外,也有不少网友建议,设立虚拟资金上限预防网游赌博成瘾。

从运营商的角度看,保护青少年的上网安全不容忽视。随着3G业务的推出,手机上网方便快捷,网络赌博这一问题或从电脑上进一步延伸到手机上,对此电信运营商责无旁贷。

要拯救那些受网赌侵害的青少年,还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配合。应该加强对网络赌博游戏参与者的心理教育,告诫他们不要心存侥幸;对于属于赌博性质的游戏,应该出具相应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化、具体化的说明,使游戏参与者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从而认识到危害性,戒掉“精神鸦片”,早日回到健康、正常的生活中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赌博换“装”披网游外衣 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