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三)——盐贩的军阀梦

上一篇说了作为事实上的军阀的元王朝地区级领袖。这回就说一下盗匪集团。

从古代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历史进程一直与盗匪集团无法摆脱关系。小有路边小偷小抢,大有抗日时期抢抗争物资之流。在中国,对于“盗匪”,更多是局限于“贼、匪、寇”等从小偷小抢到大的群众叛乱的领袖和追随者。然而在西方意义上,则指破坏法律的分子,如拉帮结派搞抢劫、走私和盗窃的人。我在看这部《剑桥中国明代史》的时候,作者更多是采用西方的观点。所以按照西方的看法,在元末,有两位领袖属于盗匪出身,却变成了割据时代有能力逐鹿国家政权的显赫人物。他们分别是张士诚和方国珍。

明史(三)——盐贩的军阀梦_第1张图片

张士诚原本是个政府专卖盐场的船工。在其所在的江苏北部盐场,生产了全国盐产的40%,为元帝国挣得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税收。因为这个重要性,元帝国在此有重兵把守。

然而,到了元朝末年,政府的控制力逐渐下降。巨大的利润空间与不断下降的犯罪成本催生一群见利弃义之人——贪官污吏、盗窃成性的商人、偷盗者、运输工人中的走私者——组成一条盗盐、运盐、卖盐的高度组织的产业链。

明史(三)——盐贩的军阀梦_第2张图片

作为这条黑色产业链一员的张士诚,却时常被富商欺骗。终于在1353年,32岁又身体强壮的他决定要反抗,于是以暴力报复一个折磨他的人,并带领几十个人出走藏匿。后来发展到招募了一批党徒,把自己的领导才能用于高有组织的盗匪活动。乌合之众也是众,面对元朝弱鸡般的地方军事,张士诚基本毫无对手,很快便占领了一些地区。作为盗匪,当政府控制不了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寻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转而去获求政治合法性的军事权力。1353年底,张士诚攻占高邮,并且自称大周王朝的诚王。第二年改元天佑,开始任命一整套文武百官,以做一个井底之蛙的皇帝而沾沾自喜。

明史(三)——盐贩的军阀梦_第3张图片

对于张士诚,元朝的办法就是打不过就给赦免和官职,以图安抚归心。但是张士诚这个人也是很特别。作为叛乱的人,面对朝廷的招降,要不就是无条件接受,要不就是谈谈条件再决定,要不就是坚决拒绝。张士诚则不是,张士诚每次都是准备接受封赏,然后杀死衔命而来的使臣。一次就算了,多次这样,原本就焦头烂额的元朝终于暴跳如雷,派出了当时朝廷最牛逼的人物“脱脱”来对张士诚斩草除根。脱脱带领大军三下五除二把张士诚围在高邮,张士诚被围得快要去见玉皇大帝了。

明史(三)——盐贩的军阀梦_第4张图片

正所谓最坚固的城堡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最先被攻破的是脱脱。之前介绍王保保父子的时候有说到,元朝政府内部勾心斗角,像王保保之流实际上成为朝廷内最有势力的一方,也不敢贸然离开自己的控制地。离开时久、并且将要取得重大功绩的脱脱,当然成为其他人的眼中钉。朝廷一道造旨命令他吧兵权交给别人,一年后,被流放云南边境的脱脱惨遭毒死。

能把张士诚弄死的人被不能把张士诚弄死的人弄死了,朝廷内部已经没有能把张士诚弄死的人,于是双方便走回了老路子。朝廷继续派人来安抚张士诚,张士诚依旧戏谑朝廷杀害封赏官员。同时张士诚趁机扩大地盘,把苏杭大部分地区控制在自己手下。1956年4月,张士诚占领苏州,并且改为自己的首都。同年4月,朱元璋拿下南京。

明史(三)——盐贩的军阀梦_第5张图片

之后的一段时间,张士诚有两个主要敌对势力,一个是以南京为中心的朱元璋,另一个是以杭州为根据地的元朝。在与朱元璋的冲突中,张士诚部下中最有抱负最有能力的张士德被俘绝食而死。从此,张士诚集团开始走下坡路。集团内部最有能耐的智囊的缺位,让只能称之为“军阀”的张士诚失去了主心骨,整个集团组织也开始发生明显变化。1357年底,面对双面敌对势力的张士诚选择投降元朝,正式成为名义上的元朝地方统治者。在这段时间,占据了地理上最苏北盐田、长江南岸农业地区的张士诚集团将苏杭地区统治为成为当时所有叛乱集团中生活最好的地方。

如果继续这样的生活,最后投降于某一位帝国逐鹿胜利者,张士诚或许能获得像方国珍一样的寿终正寝,但是这时的张士诚犯了很重要的错误——同时两面作战。1363年,张士诚同时进攻朱元璋,以及原本的元政府。这样的选择葬送了张士诚。之前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时,双方都想拉拢张士诚,只要张士诚支持谁,那么谁获胜的几率就大大提高,但张士诚接到双方的邀请,皆置之不理,因为他不想乘人不备攻打任何人,他更希望双方两败俱伤。而到了1363年,此时的朱元璋经过与陈友谅多年的鏖战,已经基本看到胜利的曙光,之前就一直对和自己不断摩擦的张士诚不满,一直想要收拾他。到了1365年,消化完陈友谅势力的朱元璋对张士诚发动总攻,1367年10月,张士诚灭亡。

明史(三)——盐贩的军阀梦_第6张图片

纵观张士诚的叛乱生涯,以自己弟弟张士德之死,可以分为两段。前一段,张士诚集团如日之升,一路戏谑元政府,同时不断扩大自己地盘,占领了当时最富庶的地区。后一段,张士诚集团开始了龟缩,满足于取得的成就,从一个充满干劲的政权转变为一个悠闲地寻欢作乐的政府,他自己本人甚至希望别人替他维持日常政务。然而他以往的变节行为以及现在对文人、士大夫的尊敬并没有换来大部分这些精英阶级的认同,他们基本不愿为张士诚的政权服务。从而导致他缺少像朱元璋一样为自己效命以帮助自己变成帝国皇帝的顾问集团,也没有像陈友谅一样由密谋者和计划者组成的核心内阁来推动自己的政府机器。

总的来说,张士诚是被历史选择的,让他有割据一方的家底以及逐鹿天下的本钱,成为元末震慑一方的地区势力;同时张士诚也是被历史抛弃的,在握有有利资源的同时却苟且安生,不愿更进一步。

对于与张士诚有类似经历的方国珍来说,却是幸运的。方国珍知道自己志气以及能力成不了最终胜利者,所以选择割据一方之后等待最后的胜利者来接纳自己的投降。与此相对,同样是“盗匪”出身的张士诚,却不懂审时度势,不在朱元璋与陈友谅鏖战最激烈之时进攻朱元璋,不暂时不和元朝撕破脸皮,让自己荒废已久的战争机器同时对当时最强的两大势力开战,岂能不败。

如此说来,剩下的就只有朱元璋以及陈友谅这两方势力能与元政府进行最终对决。

明史(三)——盐贩的军阀梦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史(三)——盐贩的军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