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沐:我眼中的产品经理基本功

王诗沐:我眼中的产品经理基本功_第1张图片
产品经理技能树

第一节 数据分析

市面上有不少数据分析方面的好书,比如《精益数据分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也有很多这样的文章,知乎上也有不少数据分析方面的专业人士以及精彩问答,这些书籍和网上的内容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学习数据分析技能,强烈推荐大家看。

我最早是从Web时代开始做产品的,那时大家都用Alexa、Google Analytics做网站的数据分析,我也学习了UV/PV(独立访客/访问量)、跳出率、停留时长、留存率、漏斗、路径转化等数据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当时养成的好的数据分析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

1. 不能只看大数据,需要精细化分析

这应该是我最重要的感悟,也是很多产品经理可能缺乏的意识。下面用网易云音乐的两个小案例来说明一下:

网易云音乐的评论非常受用户欢迎,数据表现也非常好;每天评论总数、点赞总数不断增加,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很大。

如果只看这个数据,是否就意味着评论系统已经非常好、不用再进一步优化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当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用数据评估评论系统。

评论总数和点赞总数可以从宏观方面看到评论系统的量级和质量,但我们还可以问如下问题:

超过100条评论的歌曲数量占比是多少?

评论、点赞数量的分布是怎样的,大量点赞是否集中在少数评论上,还是有长尾效应?

新的精彩评论数量占比是多少?被用户浏览过、点赞或回复过的评论数量占比是多少?

用户互相回复的比例有多少?

类似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针对评论系统的真实运营状态提问的。

如果大量的评论集中在热门歌曲上,那么这可能是虚假繁荣,即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社区,用户更多的是跟风。

如果大量点赞集中在少数评论上,那么只有少数评论生产者获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马太效应,这对社区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

新的精彩评论数量占比、被用户浏览过的评论数量占比则是为了看更长尾的评论社区能否形成——UGC的生产与互动覆盖率越高,这个社区的生命力越旺盛。

精细化地分析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意识。

从一个宏观数据上往下细分更多的数据维度,能让我们真正了解一个业务的真实状态,而不是表面上的情况。这需要耐心、定力和钻研精神,与浮躁、功利的风气格格不入,只有真正沉下心来做产品,才能不断去打磨、培养这个意识。

2. 需要看数据的变化、趋势

这点从字面意思上看,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其中需要多讲一下趋势——产品经理需要有敏锐的发现数据趋势的能力。

在业务快速增长期,核心业务数据都在快速增长;但在业务平缓期,数据看上去会很平稳,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敏锐地往细粒度看,从而发现数据趋势。

例如,当一个内容型产品处于平缓期时,每日的用户活跃数、内容发布量、消费量等数据可能都处于平稳的状态,这时我们需要寻找一些突破口。

我们可以把内容拆细了看,看每个一级、二级类别内容的数据情况,看有哪些变化趋势。

在大盘数据不变的情况下,细分的内容数据有可能有变化趋势——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新的内容形态、流行趋势冒出来;而我们需要敏锐地发现它们,并且把它们规模化,这样才能找到新的内容型产品的用户增长点。

3. 需要对比数据,做到心中有谱

这里最普遍的问题是:是否知道某项数据的天花板在哪里。有时候我们觉得一个数据表现得不错,但其放在大盘里可能不突出。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数据和天花板、大盘做对比。

4. 找到关键数据

拥有关键数据的意识,产品经理就能够在众多繁复的数据中找到最核心、最能衡量/驱动业务增长的数据指标——因为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同的业务数据之间相互冲突的情况,所以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关于关键数据,有一些一般性的经验。

例如:

内容型产品多为内容消费人数、数量;

电商产品多为订单量、客单价;

社交产品多为关系数、互动数等

5. 数据约等于效率的意识

数据和算法的意识会是之后很多互联网产品的标配,那么产品经理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培养、实践这样的意识。

第二节 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

产品经理要求同时具备出色的抽象和具象能力:抽象运用在系统级别的思考上,而具象运用在用户体验级别的思考上。

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是锻炼这两种能力很好的基础与实践方式。

在具象层面,交互设计不仅是画出页面功能的线框图,更本质的是将满足用户需求的想法具象化。

在抽象层面,信息架构不仅是产品导航的设计,更本质的是产品元信息/数据的梳理、功能的划分与组织、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这些抽象逻辑将在之后更进一步地发展成业务架构。

1. 具象层面,交互设计最关键的是考虑用户认知、使用场景

“什么是用户认知”,用一句很浅白的话来讲就是:在用户使用产品的时候,不要让他有任何思考

2. 具象层面,不断地积累自己熟悉的设计模式

不断地刷新自己的“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

3. 抽象层面,思考用户与信息/内容/服务……的关系

从具象层面来说,交互设计是在做用户在界面上的操作、对信息的获取。

从抽象层面来说,其就是在分析、设计用户与信息的关系(此处的信息囊括了各种内容、服务等)。

这涉及三个元素:用户、信息、用户到信息之间的路径。

一个产品的主要链路越清晰、不必要的环节越少,用户到达信息的效率就越高、体验就越好,对产品的整体感知就越清晰。

相反,一个产品的主要链路如果不清晰、环节过多,那么用户对产品的感知就很模糊。

最常见的反馈意见是:不知道这个产品要做什么。

不断地思考和实践用户与信息之间的路径设计,就是在培养我们对产品业务主要链路的思考深度,为将来做产品架构、业务架构做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与信息之间的路径,并不是越短越好。

最典型的例子是电商交易中,女生想买一条连衣裙的场景:如果其路径设计只有一个连衣裙的商品详情页,恐怕要被非常多的女生“吐槽”,这剥夺了她们逛的需求——也就是在用户和连衣裙之间需要长一些的、丰富一些的路径。

4. 抽象层面,考虑复杂的多路径,设计整体的信息架构

当我们思考用户与信息之间的多路径时,就是在考虑导航和架构(当然还包括不同用户与不同信息之间的多路径)

首先,我们看同用户、同信息情况下对多路径的思考:

以网易云音乐为例,用户与音乐内容之间的路径有很多:主动搜索、识别音乐、按分类找歌、按歌手找歌、找新歌等,被动地听官方推荐的歌、用户分享的歌、按口味个性化推荐的歌等

我们要根据这些路径的优先级和复杂程度(考虑链路的长度、环节等),将相似的路径放在一起,将优先级高的路径放在导航上更靠前的地方。

——这就是设计导航和架构过程的一个缩影。

第三节 UI设计和编程能力

它们能在视觉和架构上带给产品经理一定的帮助,至于是否需要熟练掌握,因人而异、因自己的兴趣和驱动力而异。

UI: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了解一些设计思路,达到能简单地做一做UI,或对产品视觉有具体的触感,在Dribbble、Behance上学习足矣。

所以大量地观摩设计作品,是产品经理培养自己对UI的感觉、审美意识的最佳实践。

编程:

写代码能锻炼产品经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节 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对于出类拔萃的产品经理而言十分重要。

审美能力在现阶段的教育认知中处于不太重要的地位,同时并非所有的产品工作都需要用到它。

并非每一个产品经理都需要练就这一扎实的基本功,但若想做出杰出的产品,它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有时候是决定性因素)。

提高审美能力是为了让我们在美的理解上提高自己的上限、拓宽自己的认知幅度;见得足够多,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具体的人群选择具体的设计。

1. 视觉/体验层

这是最快、最直接让用户感受到的地方。

切忌走马观花或跟风,而应该根据产品自身的特点来不断地强化优势、包容并蓄。

2. 用户行为/产品层

从这一层开始,就涉及“真善美”中美的部分了,即会包含更多人文素养的内容。

我们需要用户能更加深入地参与、共建(以前可能只适用于社区产品,但未来我相信会适用于更广阔范围的产品);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具备审美能力,使用户与产品互相看得上;也就意味着我们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以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同时还发生了新的变化。

3. 价值观/世界观层

一个产品需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吗?

我的答案是:一定要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诗沐:我眼中的产品经理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