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北美日知录,中美生活的点滴差异

书香看世界  

这里是一扇窗,专注于世界地理人文、世界旅行文学、异国风土人情、旅行故事等,足不出户看世界。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公众号:书香看世界 (ID: oneseeworld)

————————————————————

       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5月出版。

        作者牟岭,美国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八十年代有幸出国的那批幸运儿。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学士、硕士。1988年获哈佛燕京博士奖学金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文学。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并任教于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现已定居美国。

原创:北美日知录,中美生活的点滴差异_第1张图片


      《北美日知录》书名借用了晚明大学问家顾炎武的经世之作《日知录》,以独立成篇的文章形式,多方位地反映了新华人在美国的生活。《北美日知录》所记录的故事,都来自于作者及其朋友的美国体验。应该源于作者良好的语言文字驾驭功底以及之前在大陆厚实的生活经历,全书文章语言简练、文辞理性,富于思考和哲理。严格地说,这本书应该算作纪实性议论类的散文集。

        第一次看这本书在很多年前,这一次为了写这篇书的介绍,重新拿起来再看一遍。第二次看,对这本书还是充满了喜爱,这是一本难得的有关美国生活具体感受的人文写实记录。

       正如作者所言,在异国他乡的谋生,一些不经意的瞬间或事件,都会意想不到地与烙印在脑子里的中国情结发生触碰,这些缠绕内心的骚动,时而会引起一些文化的反思,时而会激活一丝对故土的眷恋。生活和记忆在心里缠绵久了,就有了表达的欲望。于是,那些埋在心底深处纷乱的思考,似乎受到了某种神秘磁场的作用,悄悄地排列组合起来,获得了生命的形状,又不吐不快地流泻到了文字里,这就是《北美日知录》的来历。

       本书文章不是走遍美国的流水账,而是筛选过滤个体经验的记录过程。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时间的草莓”,记录了新到美国的作者和友人生活的趣闻趣事。第二部分为“域外的天地”,主要叙写美国的风土人情,人文世故,以及一些与中国经验的对照。第三部分为“异国的随想”,则是一些杂感和议论。

       本书文章写作时间是十几年前,有些与今天美国的现状或许有变化,这一点读者要清楚。


原创:北美日知录,中美生活的点滴差异_第2张图片



       作者位置在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的第二大城市纽黑文市(City of New Haven),其实也不大,人口才十几万。耶鲁大学座落在此。作为一个耶鲁大学的语言学教授,爱写东西,正合其职业和爱好。


     时间的草莓

        打牌。记录了喜爱群居的华人为了驱赶单家独户的寂寞孤独,通过一起打牌聚会,形成了华人独有的社交模式之一。通过打牌,大家聚在一起,相同母语的朋友围在一起嬉笑对垒,单调的生活有了起伏,被压抑的情绪有了宣泄的渠道,平时工作中的压抑的情绪得到舒缓和排解。用作者的话来说,打牌是居住在美国的中国人生活中最开心最浪漫的时刻之一。打牌是健康的,并且具有了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打牌”。

        耶鲁大学的医学院,每年都会从中国招募很多实验技术人员,头衔都是博士后,都是来自于大陆国内著名医院、医学院的医生和科研人员,总数达几百人,超过所有外籍博士后的总和。这是两厢情愿的结合,耶鲁开出相对低廉的薪水,招揽到优秀的人员,而中国的博士后作为跳板,借此最终拿到绿卡。


       收获的喜悦。 旅美华人定居后,一旦买了房子,一般急着两件事:一是生孩子,二是尽快在自己的院子里开辟菜园子。美国地广人稀,每个房子都有自己所属的地界,按照城镇的规定,每个在建造时要有指定的距离,房子的拥有者不仅是房子的主人,而且是房子周围土地的主人,主人对自己的空间具有绝对的占有权,其他任何人都得尊重。美国法律对私有财产绝对尊重和保护。工作之余,下班后开车回到自己的领地和巢穴,经营起下班后自己的那部分生活,开辟自己的菜园子是一种乐趣,不仅可以吃上口味地道的蔬菜水果,同时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得活色生香。

       垂钓之趣。钓鱼,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海明威谈到钓鱼者的动机源于热爱生活,而不是垂钓本身。在美国钓鱼要遵守垂钓公德,钓鱼需要有执照,对钓鱼的种类、时间、条数、鱼大小的尺寸等等都有详细规定。对垂钓公德的遵守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在美国钓鱼还有另一条规定,耐人寻味。钓鱼者所得的鱼,必须是鱼主动咬钩的,而且咬的部位必须在嘴唇部,而不能伤及侧身,也就是说,要留用的鱼不能是无意中受伤被俘的、或者是拉钩时钩住了鱼的身体而获得的鱼,若是,则必须要把鱼放回去。这一点迥异于大陆,彰显了美国人对待自然截然不同的态度。垂钓组织的严格管理和垂钓者们的自觉遵守,使得垂钓资源和生态得以保持、不致枯竭,使垂钓活动处于约束中,历久不衰。

       宠物饲养。美国是一个宠物大国,在很多美国家庭,宠物如同家庭成员。美国人的居住非常分散,邻居们很难得能彼此见面,小动物能给冷寂孤单的生活带来一些生命的活泼,尤其对那些儿女长大成人远离在外的孤独老人。动物在美国受到法律保护,人们把宠物看成人一样,被上天赋予了同样的生命,给予生存和幸福的权利,任何虐待动物的行为都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吃狗肉,在他们看来,是不可饶恕的罪孽。在美国饲养宠物的心态动机与大陆是不同的,大陆很多人带有功利色彩,为了彰显自己身份而已,而不是出于感情。

       作者提到一个具体的例子。风大的冷天,一位非常爱狗的华人女士担心自己的狗怕冷,便把它独自留在车上,把车窗关好,锁好车门,便开会去,自己很快就会回来。但回来时,她发现车上狗不见了,窗户玻璃上夹着一张警察的名片。联系警察后才得知,女士犯了虐待宠物罪:一是窗户没有留缝隙;二是车里没有饮水器,两者都对宠物构成了生命威胁。最后她拿到法院的传票,要接受法庭判决,涉及律师及陪审团,事情复杂耗费大量时间,最后几经周折,接受法官建议,到一家动物收容所做义工,并捐款,将这两项证明呈交法庭后,此案才彻底结案,前后耗时耗力。这件案例可以看见美国对宠物保护法律的严格程度。

       耶鲁的帅哥丹尼。耶鲁大学来源于以前一些哈佛大学的学生不满母校的办学方针而另起炉灶诞生的,普林斯顿大学又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创立的。所以这三所大学存在微妙的传承关系,因而互怼也是在所难免。耶鲁并因此诞生了吉祥物帅哥丹尼。丹尼其实是一只爱憎分明的牛头犬宠物狗,爱耶鲁吠哈佛。“哈佛臭气熏天,普林斯顿不足挂齿“传为笑谈,可见老美的幽默和可爱。

   域外的天地


       美国的苍蝇。美国的苍蝇不怕人,给了作者最初瞬间的震撼。延伸到美国的海鸥、松鼠和鱼等都不怕人,仿佛他们也是土地主人一样。由此,一个有趣的悖论:中国人人痛恨苍蝇,不遗余力去消灭,但另一方面,中国却到处布满苍蝇的生存空间,促使苍蝇生长繁衍;苍蝇没有灭绝,反而愈来愈聪明,愈来愈学会了如何与人周旋,便有了中国苍蝇与美国苍蝇的行为差异。人对环境的态度,常常表现为人对动物和自然的态度。两国苍蝇的行为差异背后,是苍蝇的生态环境差异。作者联想到更深层次---文明程度的不同,确实令人深思。

      城市的围墙。初到美国的新华人,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美国没有那么多围墙。学校、市政府大楼、法院、警察局,以及公共场所,都没有高墙环围。即使是总统居住的白宫,也只是用一人高的铁栏杆筑成的篱笆,游人可以看见院内发生的一切。在中国则不然,典型的例子,中国的大学都有高大围墙,门卫严立。作者谈到,一个高墙遍地的国家,往往也是政治和文化上封闭保守的国家。全世界最高大的围墙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万里长城,却是尸骨和血泪铸造起来的。作者深入谈到文化和思想上的墙,这里不方便赘述了。

      征婚广告。这是作者作为教授布置给学生们的一道作业,比较中美征婚广告的差异。结果发现,中国人重视身高、相貌、年龄、工作、家庭背景、学历、收入、住房,其次是兴趣、性格等,他们要求对方的条件,也均围绕着这些方面。美国人则注重宗教信仰、种族、相貌、个人性格、爱好、兴趣等,要求对方的条件主要是志趣相投。最令美国学生惊讶的是中国人对身高的要求和界定。中国人常用找“对象”来指找男女朋友,处对象即谈恋爱,而美国人直接用男女朋友称呼,谈恋爱则用dating 。虽然今天有变化,但中美对待恋爱和婚姻的最初选择出发点还是有很大差别。如果按照爱情这一指标去衡量婚姻和恋爱,美国婚姻品质的结果肯定会高出,这也是作者的观点。这一问题 涉及深层文化方面,只能读者自己去看书,这里不宜赘述。

       牙齿的风范。在美国看牙医很昂贵。牙医专门有相应的单词dentist,这是有原因的。美国医学里注重牙齿健康和美观。有牙套矫正畸形牙齿,有牙线清洗牙齿,重视水质等等。

      公司的沙漠。公司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各自的群体,才有绿洲的温馨。公司里的中国职员主要集中在科研部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则大都需要良好的语言技能和口才,所以母语非英语的华人,鲜有进入管理决策层的。美国公司的职员压力是比较大的,不是人际关系方面的,而是工作本身,尤其碰到经济萧条的时期,裁员不可避免,而且老美的裁员通知在瞬间,残酷不近人情,昨天还是平安无事谈笑风生,今天可能就会拿到解雇通知书——粉色条pink slip。美国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公司以营利为上。近些年经营者们也在逐步改善。

       路怒road rage。汽车在美国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它和中国有些人装门面不同,美国人相互之间住的距离远,购物、上班地点比较偏远,若没有私家车,可能寸步难行。高速公路上的路怒现象,在美国曾经造成杀人等恶性事件,这一点好像比中国严重。

      税负的重担。在税收方面,美国有一个严密的系统。个人的税负也是比较多的。国家税收支出比例的权重相对合理。例如2001年,国防支出18%,社会保险36%,社会公益项目28%,政法机关2%,国债利息10%。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透明公开。


     异国的随想

       中文热和机遇。中文成为继西班牙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为很多华人提供了语言教师的工作机会。

       回国的印象。谈到国内小汽车的普及带来的便利,以及带来的负面影响。作者形容为:一个狭小的屋子里,奔忙着无数只无头苍蝇。谈到国人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抢”,不公平的恶性竞争导致的种种恶果以及贫富悬殊的反思。

       外语学习的盲点。谈到大脑的语言口语系统,中国外语教育的盲点,注重单词语法,而忽视了口语及语感的培养。汉语与英语的不同,汉语不是拼音文字。耶鲁教授施维茨的《战胜字盲》也谈到口语训练对于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诵读困难症的现象及治疗办法。

     中国婚姻。谈到中国对待离婚观念的前后演变,随着时代同步变化。两部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牵手》正体现了其变化。

 最后

这本书,不同于一般旅行文学类书籍的类似编年体式,而是类似于纪传体式,采用文章独立成篇。有生活的情趣,有透过事情现象背后的理性思考,有中美文化差异对比的利弊反思。整本书的记录平实,没有华丽辞藻,只有简练理性的表达。对于希望了解美国的人们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有血有肉的好书。

       通过这些真性情学者们的文字,我们明白了外面世界与我们的差异,也有利于我们思考和改进。

      世界很大,我们需要放眼全球,也许我们会因此获得更多的生活勇气、力量和信念。

-----------------------------

微信公众号:书香看世界(ID:oneseeworld)

这里是一扇窗,专注于世界地理人文、世界旅行文学、异国风土人情、旅行故事等,足不出户看世界。

原创:北美日知录,中美生活的点滴差异_第3张图片

转载必须获得原作者授权,且转载时要注明作者及来源公众号信息。否则,会追究法律责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北美日知录,中美生活的点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