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三儿老家江苏高邮,在家里排行老三,上头还有两个哥哥。
他这一辈人本已不兴再把排行老几做诨名,可这陆三儿小小年纪不知从哪里来的老成劲儿,打小学就喝令同辈的同学朋友喊他陆三儿,后来喊顺了口,不论大人小孩也都跟着陆三儿陆三儿地叫。三儿祖上世代经商,家资颇是殷实。他爷爷年轻时碰上新中国农商整改,家族产业被好好地“整顿”了一番,祖上积下来的财产都被充了公。可他爷爷令取门路,硬是重新干出了一番事业,把家里的八个孩子个个都扶成了人,分成了一个个利利亮亮的小家。
三儿他爸生他这辈时,正赶上计划生育,生他二哥已经算是超生,被罚了不小一笔钱,还去乡政府做了各种保证才免去了被强制结扎的惩罚。可这夫妻俩一想到各自都有七八个胞姊妹,心里总是抝不过,于是咬咬牙,再生!
怀陆三儿那阵子他妈住回了娘家,高邮湖边上的一个乡下。等生下了三儿,他妈就独自回了镇上,帮孩子他爸打理服装店的生意,陆三儿就被留下来跟着外公外婆生活,等着长成了大人胚子再接回镇上念书。那年岁计划生育查得紧,孕妇都不敢上街赶集,就算这妇女怀的是头一胎,也会被街上穿便衣的计生委干部带回局里盘问,如果发现是二胎,就会立即扭送到医院强制把孩子流了,闹出过不少人命。当时的计生办还想了一个好法子,办里的干部会经常找一些村民“谈心”,说着是谈心,其实是用各种法子让村民检举揭发村子里偷偷怀二胎的人家。然而这个办法在陆三儿外婆的村子是不奏效的。
老太太住的村子叫塔水村,相传古代,这一代下游常发大水,兴化城里的乡绅就捐钱找来能工巧匠在这上游的湖边修塔,镇湖妖,供河神。工匠们拖家带口至此,经年累月,这荒郊野外慢慢升起了户户炊烟,一代代人繁衍生息,慢慢变成了一个小村落。这村里的人往上追个几代都能沾到亲戚,所以一村人都和和气气,互不为敌,再任他计生办的人过来威逼利诱,也没有人会说别家的不是。
陆三儿就在塔水村长到了八岁,虽然父母不在身边,可三儿这几年还真没受过什么罪。祖父母那时都六十出头,身子骨还算硬朗,老两口子女都刚刚成了小家,正愁身边没个小娃蹦跶,这三儿就来了。塔水村过去是一片芦苇地,本是没有树的,可最初的村民发现,这夏天没有树荫,真是不好过活,于是一代代都植树,柳树、槐树、杨树,都种。几百年间,还真就长出了一村的荫凉。夏天,即使是正午,坐在这树荫下吹一吹打湖面上吹来的风,丝毫不会觉得热。这一村的孩子都喜欢在河边的树荫下玩把戏,扇洋火皮、打弹珠,摔元宝.......每过一段时间,新的把戏会被去别的地方走亲戚或者来村子里走亲戚的小孩像传教士一般带过来。
夏日傍晚,太阳落到了西边,这时村上的大老爷们都会到湖边的浅滩洗澡,祖父也会光着黑黝黝的膀子背起陆三儿来这湖边戏凉。祖父向湖里走到湖水齐腰的位置,把陆三儿放下来,手拦着他的腰让他浮在水面上打水花。那时候由于交通不算便利,一般的人家要好些日子才能去赶趟集市,所以会有一些骑着脚踏车走乡串镇的生意人,他们把一些孩子爱吃的爱玩的东西驮在车上定期去一些村落叫卖生意。这种让孩子们魂牵梦绕的车在当地叫“瓢瓢车”,一般主人的手里会拿一个拨浪鼓,走村串乡的时候边打鼓,边叫卖。这叫卖的词要根据车座后面的货来编,要是卖的玩具,叫:“洋画琉子玩具枪,皮筋毽子扎头绳喽”,卖的是零食,则叫:“糖粒辣条果丹皮,瓜子花生唐僧肉嘞”。唐僧肉是本地一种梅子肉,颇受小孩子欢迎。还有一些自行车后座上装个木箱子,两边各挂一个铁皮水桶,这是卖凉粉和棒冰的。他们的叫法会直接用问句的形式:“谁吃凉粉?谁吃冰棒?”这是谁家人要是中意要买,就会让孩子赶快跑出门把这卖凉的喊住,拉到桥头的树荫底下来。
有好些次,外祖父在这树荫下问孙儿,是要吃粉还是要吃冰棒,这陆三儿一脸认真地思考了一下,奶声奶气地说:都吃。惹得树下蹲坐乘凉的老头妇女都咯吱咯吱地笑。外祖父也笑,笑着骂这龟孙儿真刁,转脸让卖粉的给一样来一个。陆三儿就笑嘻嘻地站着,一边砸吧着水冰棒,一边看眼前这个人做凉粉。只见这生意人立起自行车脚架,从一边桶里抄出一块粉,扔秤上一秤,报个价钱,合适了就用个竹片子横着竖着来几刀,把粉切成块儿放在青瓷大碗里。现剥几头大蒜捣成泥,直接在蒜臼里加盐、醋、味精搅一搅,哗啦一下倒在切好的粉上,再撒一撮香菜,插个勺子,一大碗凉粉就这样端到陆三儿面前。没有一次例外,这孙儿扔掉砸吧了半天的冰棒棍,捧着粉一扭头就送到外祖父手里。他一定要外祖父先吃两口。
陆三儿在塔水村长到了八岁,那年冬天,他娘照例回娘家接他回家里过年。陆三儿从别人口里听到,母亲这次把他接回去就不再送他回这里来了。大哭,闹了好几天,最后母亲没办法,只得把外祖父母两口子也接到镇上生活一段时间。离开那天,全村的小孩子都过来送他,帮他母亲把自行车搬到船上,四个人坐了老乡的一条船回县城了。
陆三儿的父母又花了一笔钱,打点了计生办上下关系,给三儿上了户口,再等到秋季开学,正式上学时,陆三儿已经九岁了。同年级的同学都比他小三四岁,站到他边上要比他矮上一个头。班上有些小个子的调皮学生,早上见到陆三儿会学电视剧里演得那样,双手合在一起作揖,道上一声:
“陆三爷,早!”
这陆三爷上学虽然晚,但是脑子可一点儿也不淤,从小学念到大学毕业,成绩虽然不在顶尖,可从来都没差过。一路从重点初中升入重点高中,又顺顺当当地考上了重本,念了南京的一所工科院校,读建筑设计。
离开小城高邮,陆三儿的眼界开始慢慢开阔起来。每逢寒暑假,他都会早早做好暑期计划,要么跟朋友天南海北旅行,要么被院里的老师带着去做建筑考察。大三那年暑假,系里有个暑期项目,去藏南地区考察当地的民居建筑,系里的老师千挑万选选中了陆三儿,一是看到了他专业知识过硬,二是因为陆三儿大同级几岁,为人处世老成一些,长得也人高马大,在那边要是出了什么事情,也不至于太吃亏。
大三暑假这当口儿是大学生人生方向的分水岭,要升学的学生会利用这个暑假备考,要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学生要利用这个暑假实习。当陆三儿还在纠结的时候,系里的老师给了他这个机会问他意见,陆三儿一听说是藏区,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由于打小生在乡村的原因,虽然后来去过不少大城市,可陆三儿打心眼里喜欢风景秀美的乡村。他对很多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有很大兴趣,对千篇一律的城市现代建筑打不起精神。陆三儿还情绪地记得,儿时外婆家,三间两厢清水砖盖起来的房子,每到下雨天,他都会坐在堂屋的门栏上,看雨水从黑瓦上滴下来。那些烟雨中青砖黑瓦在记忆中美好极了!
那次藏南之行让陆三儿彻底喜欢上了藏区文化。相比于老家高邮的秀美,藏区的美是一种大自然野性的壮美。连绵的雪山,清朗的天空,满山坡的青草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牛羊满山,低低的云遮出片片阴翳,连绵的草场上明一片,暗一片。闲下来的时候,陆三儿就和带队老师打声招呼,把考察队的越野车借出来,开车去看雪山。他坐在垭口,一个人静静看着远方雪山上的云气,一看就能看半晌。陆三儿心里知道,他是向往这种安静的生活的。
回到学校后,当同学都在忙于考研与找工作的时候,陆三儿好好地把这次西藏考察的成果整理了一下,一心扑在了毕业设计上。他的毕业设计课题是独立设计一个现代建筑群或者一个民俗村,陆三儿选择了柔和藏式民居和老家高邮的传统民居特色设计一个村落,他自己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乌托邦”。
系里的老师同学心里都清楚,到了毕业这会儿,首要的事情是要安排好下一步的去处,不管是升学还是工作。而这毕业设计只是走个流程,实在没有精力顾及,到最后系里的老师也会通融一下,给顺利毕业的。可陆三儿不管这些,他想着念了四年建筑设计,总归要给自己一个交代,于是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来做这个作品。模型做好了之后,他甚至为这个村子写了一篇近万字的文章,详细讲了这个村落的许多传说以及发生在这村庄里的故事,前前后后足足花了五个多月的时间。别的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认真,只有他女朋友秋棠心里清楚,他祭奠的是那已经被拆掉的,高邮湖边的小村庄。
秋棠这个四川姑娘,随陆三儿他娘口说,三儿能找到这样的姑娘算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秋棠与陆三儿兴趣有几分相似,同样爱好音乐、文学、摄影等等阳春白雪,但总得来说与三儿性格互补,多他一份严谨与自律。在别的校园情侣只知道玩浪漫的时候,秋棠就知道逢年过节往三儿家里寄写腊肉,坛子酒。他俩邻校,社团联谊活动认识,一来二往就慢慢熟悉起来。一天陆三儿去秋棠学校找她,两人沿着塑胶跑道一圈一圈地走,闲聊着,天渐渐下起毛毛细雨。有一刹那,陆三儿一回头,看到秋棠刘海上,睫毛上都挂着白色的小水珠,穿的藏青色连衣裙腰身依旧干干的,只胸脯前湿了一片。陆三儿心头一颤,一把把秋棠搂在了怀里。秋棠后来问起那一刹那发生了什么,三儿咧着嘴笑,说:那时心里一热,奶奶的,受不了了!
他俩都喜欢南京歌手李志,陆三儿常对秋棠说:“逼哥牛逼,是因为所有音乐人都去北京了,他觉得这样不对,小城依然能做出好音乐!这是牛逼里的最牛逼!”
秋棠姑娘很多次说陆三儿这脑子就活脱脱是个草履虫的脑子,爱什么就一根筋,觉得什么事情对别人再怎么非议也没有用,真是笨得不行!嘴上虽然这么说,可秋棠心里知道,这男人认真,心里善良。
毕业作品理所当然地得了系里的头名,系主任考虑到就业率,帮他联系了一家南京的建筑设计院,好生地把陆三儿夸奖了一番,设计院破例增了一个名额,让陆三儿直接去报道。设计院的工作稳定,待遇也好,周围的同学朋友都非常羡慕。可陆三儿却亲自跑去设计院把工作给推了,同学老师问起他也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只私下里对秋棠讲:“所有的年轻人都去城市工作了,谁去建设我们的小镇?”
毕业前,陆三儿没再去找别的工作,只是毕业酒一场一场地吃,最后以“待业”的状态毕了业。离校那天,他把大学四年的东西满满当当地塞了三个麻袋,快递回了老家。自己背上书包,牵起秋棠的手,最后一次上了从南京回高邮的中巴车。
两年后,高邮湖畔的市重点建设工程“塔水民俗村”终于破土动工。报纸上说这次项目的总设计师是一位本地的青年,多年前就住在这塔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