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自立、自强、自律在人看来是多么崇高的字眼,每个人都被这些词来影响并约束自己,希望自己能够严格遵守并得到成长。做到了这个就可以明确地知道可以得到一些其他别的东西。比如:我做个乖乖女,可以明确地知道不会得到别人的批评,而会得到别人的表扬。我勤快点总不会听到别人说我懒惰,我还可以给自己创造出财富,等等。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苦练和修行无形中给自己树立了高不可攀的一道墙和不可触碰的警戒线,我不能打破原则,只有遵守。


想象当中总比散漫要好得多。可是你想过没有,从顶端的自强自律到想象中的散漫,中间地带还有好多你没做永远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尝试怎么就去认定它是一种不好呢?然而,限制之内永远尝不到限制之外的乐趣。


如果人生就这样被限定,还有什么可以发现的呢?永远都在走别人走过的路。别人说你要学一门技术,就可以养家糊口,所以,你被限定在这个目标框架里,这就是你人生最高的目标,所以一辈子都在辛苦追随这个目标,最终你会发现,除了技术、除了养家糊口还有比这更高的追求,原来它不是那么完美的诠释,也不是完全地幸福。可怜,活在别人和自我的限定里,发到头来发现了早已经磨灭了自己野性追求的本能。野性、意味着不断地拓展。


这个框架从哪里来?从别人的指点来,别人的需要和我的一样吗?起点和环境一样吗?不一样。然而,人们的经验会告诉你是一样的,并证明他们是对的,不然你会走错路,自找苦吃。再深一点思考,其实我们与过来人是不一样的,过来人已经经历了,你没有经历,没有经历怎么知道能和他们走一样的路呢?两个人的思想不一样怎能走出一样的路来呢?那我们为什么要乖乖地听别人的话以为是绝对的真理呢?若是听话,可怜的是一个人的开拓性思维被抹杀掉了,自己却浑然不知。


我不敢公众演讲、我不如别人、我就是这样的、我放不开、我自卑,等等,谁给自己上了这些枷锁,是别人还是自己?我们夹着尾巴做人,生怕有什么不是,所以我们先有的思维就是得人喜悦,只有别人高兴了我们才好过。比如:在单位要得领导的高兴,在家里要得父母的高兴,在学校要得老师和同学的高兴。这些标准其实一辈子都在让自己拼命追随,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最后发现我就是那样的,是别人是环境也是自己造成的。我们起初的思维和被限定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但凡有一个想法不一样的,就会被定义成逆反。谁想给自己戴个逆反的帽子呢?被讨厌的勇气,是一种人宝贵的财富,这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被讨厌的。然而,于自己来说它是可贵的,并不讨厌。


其实,一个人可以有更高的目标。只要思想不被限定,人生来就会有探索未知的本能。这是人活着最大的意义,因为一直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当然,被限定对于一个还不具备独立思考和尚不能保护自己的小孩来说固然是有益处的,比如:小婴孩必须要在父母的限定下活动,以免触碰到自己不懂的东西而伤害到自己。一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从限定中走出来。这就需要自由,自由是不被限定的,自由也不是我想做什么就做做什么。而是,我想不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很多实用性产品的发明不是勤快人发明的而是懒惰人发明的,勤快人只会按部就班的把事情做完。他们不想被限制做这个事,于是就可以生发出各种被勤快人认为讨厌的勇气,恰恰是这种被讨厌的勇气而有的思想,才得以创造出代替懒惰人完成勤快人要做的事。


我们的孩子从小被父母教导听话,听话,不可以淘气,然而有些孩子总是淘气,有的孩子会被父母无情地打压下去这种自由探索的本性,只是在大人看来好管理,服从命令就是好孩子。这些好孩子统统都一个样,就是听父母的话,出去不敢有其他想法。在外面见到了新奇的东西,孩子本能地想玩一玩,动一动,乖乖孩的父母会直接禁止孩子,你不可以动,然后孩子缩回去了,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各种探索的本能。这种在老好人看来被讨厌的勇气,只是在我们常人的思维里习惯了,被限定了,害怕受伤,也不会有新的突破。


安分守己不过是持守自己不变的东西,而被讨厌的勇气则是探索变化的东西,说不定会有很多惊喜呢!愿你我不被自己的过往的思维约束自己,勇敢地捍卫和发挥出自己那些“被讨厌的勇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讨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