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开通第四天。
书评《可爱的骨头》。
艾丽斯·西伯德是位美国女作家。她在大学时期曾遭受强暴。后来她得知强暴犯的前一位受害者已身亡,之后在街上看见强暴犯,她出面向警方指认,最后将凶手定罪且处以最高刑罚。
《可爱的骨头》就是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完成,她太了解一个经历过悲惨故事的人,怎样从试图逃避,到把伤口剥开,直面,最后愈合。
01
女孩苏西在上学路上,被衣冠楚楚的禽兽,她的邻居哈维诱骗到了玉米地里的隐秘小屋,暴虐,杀害。
她的尸体被肢解,扔进了恶臭的下水道。
开篇残忍又惊悚。
但这并非一个悬疑故事。
因为书的主视角,是那位已经去了天堂的小女孩。
她在恐惧与悲伤之中接受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同时认识到自己已经身处天堂。
她默默注视着因她的死亡而分崩离析的亲人们,以及她的邻居,那个杀人凶手。
可能非得有这样一段描写,读者才能认识到:
本书的主人公曾经是一个鲜活的,被爱包围的,有美好未来的女孩子。
“我是国际象棋社及化学社的成员,我最喜欢的老师是伯特先生,伯特先生教生物,他喜欢抓起我们要解剖的青蛙、小虾,假装让它们在上蜡的铁盘上跳舞。”
“妹妹让我迷上了一个名叫希梅聂兹的西班牙诗人,我在初中毕业纪念册上特别选抄了他的一句话:‘如果有人给你一张画了格线的纸,你就不要按着格线书写。’ ”
在她对未来充满憧憬的14岁,还全然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被魔鬼窥伺,那是她家的邻居哈维:
“妈妈喜欢他花坛里的花,爸爸还向他请教过如何施肥。凶手先生认为蛋壳、咖啡渣等传统肥料比较有效,他说他妈妈都用这些传统方式施肥。”
在一个寒冷冬日的傍晚,她被这个恶魔用双手拖向了玉米地深处,再也没能出来。
即便她后来身处天堂,仍旧因为这残忍的遭遇而瑟缩不已。
02
小女孩苏西在天堂遇到了很多人。包括志同道合的室友哈莉,像母亲一样温柔的辅导员弗妮。
她说在天堂里,人们最单纯的梦想都会成真。
所以苏西想:
“我希望哈维先生以死赎罪,也希望自己还活着。”
梦想当然没能成真。
苏西游离在天堂和家人之间,看着爸爸向警方描述她的样貌,看着他把妈妈搂在怀里痛哭,看着警方偶然发现的她被肢解的那截胳膊,也看着她死去的那片玉米地。
她知道尸体在哪里,但没办法告诉任何人。
用类似孩童单纯的句子把这些残忍的事描写出来,站在上帝视角眼睁睁看着凶手却说不出来,这是作者的绝妙之处:
主人公束手无策。读者也是。
但故事还在继续。
也许是家人听到了苏西的祈祷,他们敏锐的意识到了邻居哈维的不寻常,想方设法寻找证据。
父亲杰克恍恍惚惚,在追赶嫌疑犯时致残;妹妹在哀伤之中一夜成人,不顾性命之忧去凶犯家窃取证据。
而母亲艾比盖尔无法忍受失女之痛,竟和探长苟且,随后离家出走;
周围所有人似乎都按部就班的成长,只有苏西的家庭,因为这次意外,迟迟等不到伤口愈合的一天。
小女孩苏西就这样留在亲人身边,默默注视着他们的伤口钝痛,流血。
可时间就是良药,故事再长,也有结束的那天。
十年之间,苏西一直是天堂里的那个小女孩。
她在等,等父母放下伤痛的那一天,等自己释怀的那一天。
她等着所有人把她忘记,那样她才能无所顾忌的去新的世界。
等到当年的同窗独当一面,等到小时候有过懵懂情愫的初恋男孩结婚,等到兄弟姐妹有了爱人,建立了家庭。
好在那一天来了。
凶手蛰伏多年,再次打算作案的时候,终于被深渊吞噬。
父亲多年之后突发疾病,他与匆匆赶来的母亲和解。
全家人团聚,苏西在一旁默默看着,终于意识到:
“一个家庭,犹如人的周身骨骼,即使有一块破损了,缺失了,但骨架终会长全,作为缺损部分的她,固然依恋这个家庭,大家也都在忆念中感到遗憾,但全家经历了这场灾难与悲痛之后,终于融合。”
她不再留恋,转身离去。
03
作者写死亡,也写新生。因为她同样脱胎换骨,感同身受:
那些痛不欲生的过程需要一些美好事物的支撑。
所以这本书的基调反而是温暖的,即使我在上面的叙述中尽量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写,但真正令我难以忘怀的反而是那些温柔的瞬间:
苏西帮爸爸业余做玻璃瓶中的帆船工艺品,为妈妈拍摄瞬间快照,在小弟巴克利病危之时送他到医院急救;她甚至能和嗜酒,难以沟通的外婆做知心的交流。
这些过去太珍贵,远比伤害值得记忆。
我们不能忘记痛苦,但我们要学会放下。用曾经美好的记忆去覆盖,去掩埋。
伤疤很痛,死亡残酷。但我们不能把伤口放在哪里任凭它溃烂。
这世界有人恶毒,有人漠然。但有爱你的人,他们愿你开心,幸福。
站在日光之下,与过去和解,同伤害释怀,大步往前走吧。
“我知道这很难,但你一定可以。”
欢迎关注公众号:悦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