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真是学到抑郁的一个学期,11个学分,几乎每周都有考试,学到去检查心脏。
事情的起因是,老帕说,读博的话你的GPA太低了,这个学期要全部拿A才行,而下个学期,也没什么好的projectcourse可以选,于是赶着选了一个4学分的WDSS,加上4学分的必修DMOR和3学分的必修APME,一共就是11个学分了,而这11个学分,都要拿A才行。虽然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转变。
1.什么是学习?
第一个月,学习态度还是像第一个,第二个学期一样--全靠考前一周,复习即是预习,这种学习态度还期待着会有好成绩。上天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APME第一次考试只有30/50,这样的成绩怎么能拿A呢?不仅仅是成绩不够理想,每次考前的一周的复习,压力都会非常的大,心态很崩。
后来分析原因,第一次APME考试,基本考的都是本科概率论的知识点加上随机过程,而我早已把大二学的,本就不扎实的概率论给忘光了。一个学期的内容,一周时间如何补的过来?
通过这件事情,我对学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前会觉得,学习就是考试,是不是真正的掌握无所谓,考试过了就行了。现在会觉得,什么是学习?学习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学习就是去了解这些游戏规则,是为加入游戏所做的知识储备。知识储备做的怎么样,直接决定了你的进入行业的游戏水平。
比如学英语,碰到一个表达,不应该是按照我们的想象或者中文习惯去创造,而是去了解他们的表达规则。像四六级考试,温泉被翻译成guluguluwater,怦然心动被译成make my heart peng peng peng就是一个再创造,如果是学习他们的规则,我们就可以知道,英国人把hotspring叫做温泉,feelmy heart beating叫做怦然心动。
2.你想玩什么游戏?
什么是学习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你想为了玩什么游戏而学习,医生,律师,IT……本科的时候,家里不让我做律师,觉得竞争太大了,很难出头,于是这个成为了我一直到现在都很遗憾的一件事。
做决定之前,先问自己,你你想做什么?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有下定决心想做的事情,不管多难,认定了努力就行。到达那个目标需要学会什么,掌握哪些知识点,要走什么样的路,一点一点的补,一段一段的积累,总会有到达的那一天的。路上肯定会有困难,但是如果这是你想做的事情,怎么能没有一点付出呢?比如真想做律师,就接受这个行业竞争压力大,这是你对它的诚意。
2.学习的方法和心态
到后面,踏踏实实地学习了,但是还是效率不高,后来向Caleb和佩琪求经验,果然大神们的学习方法都差不多,课前预习,上课跟上,知识点当堂掌握,考前一周开始复习。这样就不会在考试的前一周压力太大了,而且根据遗忘曲线,知识点会掌握的更好。
后来根据这种方法,第二次的APME考了46/50,真的进步蛮大的。而且也没那么焦虑了,至少考前能够安心睡觉了。可能是因为一直在努力所以考前的压力就小了很多。
而且也想通了,之前压力大可能是因为对标的问题,我周围的PHD们在我考30分的时候很多考满分的,但是他们之前都学过。我作为一名转专业的学生,少了很多知识储备,跟他们比没有意义。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因为晚起步,所以我需要增大我学习的知识密度和时间,才能在最后一起拿A。
每个人的成长路径不一样,知识背景不一样,资质不一样。天资聪颖的人只需要2年就能掌握的游戏规则,你需要3年。3年就3年,踏踏实实地学,按照你的目标做好你该做的事情。
我觉得我其实转变还蛮大的,到最后死都理解不了的时候,我想着,学不通了,要不算了把,但是又一想,还有时间,不学习,又做什么呢?想让学习充满我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hhh
反正最后的成绩不够理想,我也是尽力了,老师不curve我也没办法,只能说自己没有足够好到不被别人的规则压制,最近认识了一个小妹妹,她真的非常厉害,从国内的不知名的本科转学到这里,还申在申医学的PHD,对比自己看看。她说她的advisor帮了她很多,而且她的advisor说“你让我觉得帮助你很容易”。所以其实是,自己还不够好,要想抓住机会,自己也得有那个实力才行呀。
不管怎样,这个学期是过完了,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扎扎实实的学霸,下学期锻炼身体,学习编程,发出paper,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