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700字,读完需要8分钟,略长,但是图多有趣。
01 玄幻小说改编拍摄,一定要做到的三件事
玄幻IP有风险,改编翻拍要谨慎。
在网络文学里,玄幻修真类小说是世界观设定最庞大繁杂的一类。
而《将夜》这部长达三百七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更是一朵揉合了诸多网文类型的“奇葩”。
前两卷,主讲宁缺艰难的“修真成长之路”。
中间从“灭门家仇”到“国运飘摇”,由小及大,将战场铺开到整个昊天世界。
在后两卷中,道门、书院和佛宗之间的白热化的争斗,更是上升到信仰、自由与宗教本质的探讨。
这样一部长篇史诗巨著改编成网剧,若想少挨些骂,实在是一件需要仔细斟酌的事情。
一千个人眼中尚且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把文字和天马行空的想象,经过导演和主创之手,最终落实到荧幕上,中间有着极大的风险。
小说和影视剧,终究是两种信息传递方式极为不同的媒介。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文字传递的信息量,必然要比用画面传递更加深刻和丰富。
比如,原著里描写宁缺:
“四岁杀人五岁杀人六岁杀人杀到十六岁,从长安杀到岷山杀到渭城杀到草原杀到梳碧湖再杀回长安城。”
这一句话,看文字立刻就懂了,他自小不得不习惯杀戮,一路踏着血肉和尸首步步走回长安。
在一闪而过的镜头中又该如何表现?
是少年朴刀上陈年的暗红血污?还是他杀人时眼眸深处那一闪而逝的冷漠?
会不会没人注意到道具的细节?会不会年轻演员的诠释过分中二?
通过镜头和场景、服饰、道具以及演技来呈现一个在读者心中已经成形的玄幻小说世界,要比都市职场剧和轻喜剧爱情剧困难太多了。
一部合格的玄幻改变剧至少要做到三件事:
第一、“取信”于观众,让他们相信这个玄幻世界的设定。
第二、“代入”主角情感,让观众与主要角色同喜乐共哀伤。
第三、情感和逻辑自洽,绝不能丧失剧情发展的合理性。
这三点,作为网剧的《将夜》都做到了,就很好。
作为原著粉,看完对应的剧集之后更能体会出小说与影视剧对于信息呈现的微妙区别。
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将夜》电视剧中有哪些对原著的“神还原”和精彩改编。
02《将夜》人物群像的“神还原”
《将夜》中出场的人物和门派众多,在预算和时长有上限的情况下,必然要进行取舍。
择重点角色刻画,让他们承担起展示原著的内核和灵魂的责任。
夫子和书院二层楼
在昊天世界的一观一寺一门二层楼中,读者最喜欢的当属书院师兄弟和夫子。
大唐书院和后山弟子,也是《将夜》小说中的叙事重点和主线。
作者猫腻用了大量的篇幅和风趣的文字刻画了书院后山上到大师兄下到老黄牛的趣事,对这十三位弟子的正面侧面刻画深度远胜其他配角。
导演的选角非常成功,后山书院的弟子们,几乎就像书里中走出来的一样。
抚琴、吹箫、下棋、思辨、写小篆、绣花、打铁、沙盘演算,每人各有一方独特的天地,组合起来却是声名远播的书院二层楼。
身着青色旧棉袄、腰上别一水瓢,手中握一书卷,眉眼干净温和的夫子专属厨师,兼书院大师兄李慢慢。
骄傲、战斗力和意志力堪称变态的二师兄君陌。
演员郭品超本就是模特出身,将近一米九的个子,面目棱角分明,鼻梁挺直,眼睛大而炯炯有神。
难得的是,君陌的高冠真的很像棒槌....而剧中的书院后山,也真有一只他养的大鹅。
最让人满意的角色,还是夫子。
夫子是书院所有人的老师,是大唐千年以来的精神领袖。
这个高大的老人白须白发,仙风道骨,平时穿着一件黑色罩衣。
他懂得在哪儿吃草原最好的烤羊腿,会点宋国精致的十八碟,还有热海的牡丹鱼。
夫子曾因师弟柯浩然之死,入西陵,上桃山斩尽漫山桃花——却又特意在书院种了两树桃花气他们。
这个极伟大又极老不正经的角色,被70出头的郑少秋,演绎的极好。
大概是因为年轻时饰演过太多香帅和乾隆这类英俊倜傥的人物。
虽然普通话依旧带着点港味儿,郑少秋版本的夫子,无论台词还是眉眼之间的神韵,都非常符合原著“仙中带皮”的形象。
毕竟年过古稀还能风流潇洒,除了秋官,还真难想到别人。
朝小树和春风亭之战
若在众多配角中挑一个最惊艳的,笔者首选春风亭老朝。
演员安志杰在美国出生,早年由向华强发掘,在中国星进入香港娱乐圈。
他饰演的朝小树,颇有古风,稳重潇洒又不会过分“鲜嫩”,符合中年男人的角色设定,眉眼之间又依稀可见年轻时的清俊。
朝小树在原著中是长安城地下的无冕之王,帮会当家,温和从容又至情至性。
因皇上之托放弃了可能进书院的机会,潜在长安黑夜中做了一枚暗子。
在书中,他出场时间不多,却贯穿了《将夜》的整条故事线。
朝小树和宁缺只有几面之缘,在极凶险时,却愿意把后背和性命托付对方。
春风亭一战,艰难存活,曝光了他的“靠山”是皇帝。
朝野上下都以为他将大展宏图之时,他却离开朝堂往江湖潇洒而去,去剑阁为死去兄弟讨公道。
独留皇帝陛下可怜巴巴的在宫门口望眼欲穿。
本已经携妻女隐居,却在举世伐唐时,抛开性命带兵去战。
小说的最后,他自愿废气海雪山,只为借柳白一剑于胸腹之中。
多年隐忍,最终以命做局,重伤酒徒。
朝小树出手次数不多,却都在大唐危难之际,后期战力不出挑,却总给局面带来关键的转折。
他至情至性,勇敢果断,几乎每次出手都是用命作为代价,却又每次都以大机缘被救回来。
大概猫腻也舍不得他死吧。
当然,剧中也有不少还原度很差的角色。
比如华山岳,原著中虽然他因暗恋大唐公主李渔所以对宁缺有恶感,却也是一代年轻将领中的翘楚,剧中的气质却像个街头的混混打手。
比如改编后戏份吃重的崇明,也完全没有燕国太子的气度。
若做事荒唐是剧情需要,那么演员的表情管理也略有不足,身为燕国质子生活在敌对国家十几年,处事却总像一只开屏的大孔雀。
隆庆皇子虽然演员形象气质很符合原著,但是台词功力实在差了些,说话时总容易让人出戏。
03《将夜》剧情的主要改编之处
《将夜》的导演和编剧,都是执导过《心术》的杨阳。
她的履历里涵盖了历史、战争、剧情传记与家庭情感等许多题材,获奖次数颇多。
与原著相比,剧情改编除了起到“修剪剧情”的作用外,还大刀阔斧的改变了故事和主角性格的基调。
最大的改编,就是去了原著中的血腥味儿和狠戾,多撒了几把阳光和温情。
捡了三处最明显的,与大家说说。
第一处:御史张贻琦之死
张贻琦是宁缺报灭门血海深仇的第一个对象,也是他在长安城暗杀的第一人。
草民如何杀得了身居高位的御史?宁缺却可以。
原著中对这段的描写非常经典,凶险刺激,环环相扣。
第一步:不动声色的打听到对方“家有悍妻”、“喜爱丰腴的青楼女子”。
第二步:在红袖招通过和水珠儿姑娘套话不露痕迹的确定对方出现的地点。
第三步:一根带锈铁钉扎入后脑取大半条命,一条白毛巾,遮一块铜钱大小的污血。
第四步:言语相激,给予希望,算计对方用最后的力气奔向自家已被动了手脚的马车。
最后“意外”死于马车的坍塌,毫无意外的被砸死。
无声无息的杀人,环环相扣的设计,惊心动魄又有着巨大风险,每一环都展现了宁缺的冷血、智谋和不择手段。
剧中去掉了这一系列环节,只有一场在红袖招内的追逐,以张贻琦意外摔倒而结束。
这样的宁缺,少了狠戾和冷血,多了稚嫩和青涩。
第二处:书院同窗排挤宁缺
原著中,书院一层楼的势力分布极复杂,除了大唐的世家子弟、军部的推荐生、南晋的谢家,还有清河郡的氏族门阀。
初时学生间的看似置气的摩擦争斗,其实是书中埋下的暗线。
在小说后几卷,夫子登天举世伐唐之时,这些势力与大唐之间已经是你死我活的战争。
而剧中淡化了各派势力间的追逐角力,淡化了矛盾背后的家族和国家背景。
在弱化宁缺受到的长期排挤和阴谋阳谋的同时,更像是拍了一段发生在书院的“校园情景剧”。
最关键的一处改编,是登上二层楼之后,面对同窗们的嫉妒和恶语,宁缺还鼓励他们要拥有“骄傲的品格”?
这样的宁缺,少了很多攻击性,多了不少......正能量?
小说里的宁缺,看到这段大概会笑出声吧。
第三处:登山歌的改编与马将军的告别
原著中的宁缺,是一个爱斗嘴偶尔特别贫的人,为《将夜》提供了不少笑料。
无论是叶红鱼还是陈皮皮,对他的描述都是无可奈何的——“你怎么能这么无耻!”
从春风亭到考试登山路,宁缺会絮絮叨叨的为自己唱歌鼓劲儿。
原著中的歌词如下:
“我有两把刀呀,砍尽仇人头呀……”
“我有三把刀呀,砍尽不爽事呀……”
“我一刀砍死你啊.......”
“我两刀砍死你啊.......”
在剧中去掉了后半段,并将前几句分别改成了:“保护桑桑睡得好”和“除尽世间不平事”。
从原著的“不爽事”到改编的“不平事”,从原著中狠戾的幽默到改变的“少年坚毅品格”,便是宁缺最大的角色调整。
作为原著粉,上面的几处改编,我不大喜欢,但是非常能够理解。
毕竟要照顾到网剧面向的所有受众,想过审,题材剧情也有诸多限制。
《将夜》在取景、人物塑造方面有这种程度的还原,已经是网剧的一个标杆了。
对剧中将宁缺的成长轨迹总结为“草根少年逆天改命”,虽然从情节上精准的总结了他一路的经历和改变——却失了原著最根本的味道。
宁缺与其他修真系列小说男主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极为现实冷血的生存法则,在于他幼年环境被迫带给他对别人生命的漠视。
他和桑桑,在小说的前几卷里都是不爱世人只爱对方的财迷。
在奇遇中逆天改命的草根不是宁缺,在尸横遍野中浑身浴血艰难活下来的,才是宁缺。
你认为《将夜》中还有哪些角色还原度最高?或是最差?欢迎留言讨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