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布衣
~图/老版《亮剑》剧照
赵刚之前,独立团一直都是李云龙既当团长,又当政委,不是上级没有委派,而是无一例外,换哪一个政委,李云龙和他们都‘尿不到一个壶里’。
一开始,他们也处的很不愉快。
可是慢慢相处过来,两个人脾气还挺对,看不爽互相骂、互相吼,骂完、吼完,又坐下来喝酒,勾肩搭背唱着歌,第二天跟没事人一样。彼此心照不宣。
战火中一道出生入死那么多回,想不建立深厚的情谊都难,那就是过命的弟兄。
赵家峪突围那次,赵刚负重伤,危在旦夕,李云龙一把鼻子一把泪,后来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筹划布局打平安县城,冲冠一怒不单为红颜,也为负伤的赵政委。
后续,赵刚听到李云龙在医院抢救,情况万分危急,立马放手手头工作就赶去看望李云龙,同样也是抱头痛哭,声泪俱下,骂他为什么就这样走了,又恳求他不要就这样丢下自己。
亮剑中最为感人的一幕也可以说是‘李云龙与赵刚‘这对难兄难弟。
得知赵刚自杀后,李云龙把自己关在书房,先是看着一张张过去与赵刚拍的合影,这是他们从抗日战争开始走到现在的缩影。
随即李云龙像一头发疯的野兽,扯开衣襟死劲的抓挠,然后声嘶力竭的哭喊:“老赵,我这里痛啊,老赵,求求你了,别走”。
书上说:“李云龙一夜之间白头,田雨分明的感到丈夫李云龙心中的大厦已经轰然倒塌”。
赵刚只有一个过命交情的李云龙,对李云龙来说,赵刚也是唯一。
楚云飞于李云龙来说也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他们都是立体、丰富、形象饱满、完整独立,散发着自我人格魅力的人物。
书中都有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审视赵刚和楚云飞,鲜明的形象呼之若出。
冯楠心想:“这个统兵数万的青年将领身上表现出的气质,绝不能用儒将这样简单的称呼所涵盖,在他沉静如水的神态下,早年的书卷气和多年戎马生涯带来的杀伐之气表现的同样分明、强烈......,真是个不可思议的男人,没有早年的寒窗苦读和常年在血与火中拼杀的双重阅历是绝难创造出这样的男人的”。
所以能够理解田墨轩老先生为什么初一见到赵刚,就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对于楚云飞,在曼林小姐的眼睛里:
“这位将军身上的贵族风度绝不同于上流社会沙龙里那些借裙带关系而身居高位的公子哥的贵族风度,这是一种受过良好的教育和久经沙场的阅历混合起来的冷静和自信,彬彬有礼中还略带点儿玩世不恭”。
若说李云龙与赵刚是识英雄、重英雄,那么李云龙与楚云飞则是英雄惺惺相惜,相爱相杀。
李云龙和楚云飞都不止在一处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如果不是战争,对方一定是自己的朋友”。
楚云飞不同于赵刚,也不同于孔捷、丁伟,他们无疑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李云龙也十分敬重和庆幸拥有这些朋友,但在他看来,也只有楚云飞才能与他一较高下。
所以在战场上李云龙与楚云飞相遇的时候都表现得格为亢奋,楚云飞则带一点惋惜悲怆。
他们对于自己的信仰都持有坚定不移的态度,立场鲜明,誓死捍卫一个军人的荣耀。
尽管私下里彼此敬重、相互称赞、只是各为其主,有着各自的信仰,上了战场都义无反顾,履行作为一个军人的职责。
如果对方倒下,那么自己的军队就能少一个强劲的对手,对方少了一个能打仗的将军,那么己方的伤亡就能减少,继而增大战争胜利的可能。
所以在战场相遇,他们都拼命的将对方置于死地,结果真的在战场相遇,两个人都被对方送入鬼门关。
等到脱离了生命危险,却都是第一时间打听对方的情况怎么样。
英雄惜英雄莫过于此。
楚云飞配有‘公母’两只勃朗宁,初一见面就送了李云龙一只,古有‘良驹配英雄之说’,想必在楚云飞眼里,李云龙有着他所认可的英雄气概。
后来李云龙回赠了一把日军官的佩剑,古也有‘宝剑配英雄之说’,不知道李云龙是否知道这样一种说法,但是李云龙最为崇尚亮剑精神,他把自己看作一个剑客,想必他觉得楚云飞也配称之为一个‘真正的剑客’。
初看电视剧的时候,我总觉得楚云飞就是国民党版李云龙,虽然一个是大别山出来的泥腿子,一个是黄埔军校出来的高材生,但是打仗不一定需要一个人文化水平有多高。
《狼图腾》中的藏族老爷爷说:“成吉思汗的大军没有读过兵书,也没有文化,可是却所向披靡”。
因为他们就是为打战而生,他们知道向‘腾格里’学习战术。
李云龙和楚云飞都有着极高的作战天赋和军事素养。他们都是军中翘楚、打仗能手。
李云龙是幸运的,因为他所为之奋战的信仰最终取得了胜利。
但李云龙也是不幸的,因为他曾经所为之奋战的信仰,最后却夺去了他的生命。
如果楚云飞在战场放过他,李云龙会看不起楚云飞。同样,李云龙若是不敢‘亮剑’,楚云飞也会看不起他。
楚云飞懂他。说他神勇如荆轲,李云龙并不想立大功大名,他认为一个将军最好的归宿是死在最后一场战役中的最后一颗子弹。
这是李云龙的浪漫所在。
李云龙没有死在战场上,最后的结局是用楚云飞赠送的勃朗宁饮弹而亡。
也许子弹穿过李云龙大脑的那一刻,他又回到了同楚云飞作战的那种亢奋激动。
这是李云龙的心动所在。
李云龙死了,楚云飞以《满江红》作为悼词开始临终赠别。
岳飞也作过《满江红》,一生精忠报国,奈何为奸佞贼人所害。
一个伟岸的身影倒下,如同一江怒涛奔涌向前,每次回想起曾经悲壮的场景,雄浑的气息就会萦绕于脑海,心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将眼前一波春水亦烧的通红,身体瞬间好像被注入了力量。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也充满了偶然和机缘,似乎也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在推搡着两个人走向彼此。
也许只要一个人某一步快了或是慢了,两个人都自此再不会相遇。
使力过猛或者压根不用力,两个人最终也难免分道扬镳。
走入我们的世界,最后又走出自己生活的那些人就不必再挽留或者惋惜,想走的人留不住,该走的人强留不来。
有些人旦一相遇就再也不会走。
如李云龙和赵刚,也许他们都不曾想过自己会遇到这么一号人,更想不到会同一个自己都看不惯的人建立如此深厚的友谊。
谁又能想的到呢?
正如冯楠对赵刚所说:“你呀,在军队这么多年,过命交情的老战友,只有李云龙一个。真怪,一个大学生和一个粗鲁的军人结成生死交情。”
李云龙和赵刚的关系是骂出来的、吵出来的、是经历过生死考验,经历过硝烟战火的洗礼而来。
但是李云龙不懂赵刚,赵刚理解李云龙,却觉得他难以理解自己。或者李云龙就不能够理解赵刚。
电视剧中北京赵刚的家,赵刚说起现今政府日渐腐败的情景,不由潸然泪下。
赵刚对李云龙说:
“国民党人的革命热血青年一开始不也是风华正茂、有着单纯信仰、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事业之中吗?
可是一旦取得政权之后,就开始变成享乐主义,当年正义感和良知不复存在。逐步堕落消沉,以致最后走向灭亡。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李云龙说:“我听不懂”。
赵刚决定自杀的时候没有告诉李云龙。
李云龙说:“你是不相信我啊,要是我知道,说什么也不让你走这一步”。
李云龙与赵刚要是生在和平年代多好,他们会无条件的拥护朋友,却不会让朋友做傻事。
不管别人说李云龙或者赵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只认识自己眼中的赵刚或是李云龙。
多么真挚纯粹的友谊啊。
冯楠理解赵刚,更懂得他的痛苦所在。
她能做一个“俄国十二月党人”妻子的角色伴随赵刚而去。
李云龙也许并不懂赵刚,但是仍然可以为了这个战友、好朋友、好兄弟做任何事情。
赵刚、楚云飞、李云龙也许是三个截然不同的人,但有一点都是相似的。
他们都是那一代有着纯粹革命情义的热血青年。正气凛然,挽民族于危难之中。
他们三个人有三次“同时”登场。
第一次,赵刚评价楚云飞和李云龙的结交,戏谑地说:“君子和小人交往,当君子的就别想占便宜”。
当然,他口中的君子指的是楚云飞,而小人则是李云龙。
后来一次,李云龙应邀赴宴,赵刚极力劝阻,说:“那是楚云飞设的‘鸿门宴’”。
赵刚所说的‘鸿门宴’,想必他也担心楚云飞有其假君子真小人的一面。
还有一次,李云龙俘获了国民党的一位军官,后续成了军事学院教官的常乃超。
赵刚问李云龙:“你觉得他像不像楚云飞”?
李云龙:“差远了,如果是李云龙,他真敢拿着枪和我决斗”。
赵刚不懂楚云飞,但是李云龙懂他。
李云龙与楚云飞的交往不用过多的言语,看见对方的第一眼,似乎就“认定”了对方。
也许这就是高山流水,或者棋逢对手。
他们做朋友,则互不服输,他们做敌人,则彼此成就。
他们明白对方的快乐,也知晓对方的痛苦。
都说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我觉得好朋友或者好兄弟还是有别于知己,知己可遇不可求,好朋友或者好兄弟更讲究有心就能修得,只要彼此都乐于去经营一段关系。
你看伯牙为子期绝弦,高山遇流水的传说少之又少。
有的人爱的死去活来,爱的轰轰烈烈,但世上还有另外一种爱情叫做:‘惊鸿只一瞥,爱到死方休’。
恰似赵刚与冯楠,初一见面就感觉彼此很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正如贾宝玉对林黛玉说的第一句话:“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田雨的心灵受到了赵刚与冯楠相遇时强烈的震撼,她本以为男女之间的一见钟情是文学家的杜撰,不曾想如今竟发生在眼前。
人与人产生心灵的共鸣,可以是三毛与王洛宾的黄昏恋,也可以是魏晋名士之间的谈笑有鸿儒。
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不单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友情。
我们都说良人难遇,知音难觅,其实好朋友更加难得。
与其望着天空盼着佳人知己的到来,不如低下头安心经营三两朋友的情义。
心中抱着对于高山流水的想象固然很好,或许有一天就会到来。
可是红颜与知己、红粉与佳人并不冲突,能够在一个人身上找到,但也能在好几个人身上一起找到。
如果一定要排一个优先级,都可以是第一位,只不过另起一行。
-作者-
花布衣,总有人在仰望星空,希望你遇见我,能有乍然相逢的惊喜,还能有久处不厌的温情。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行客牧花(ID:huaby-95)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点个赞
谢谢你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