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现在全国小编都在向新华社“小仙女”学习

昨日,新华社官方微信公号推送的新闻《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火了,引起媒体圈儿广泛关注。火的不是新闻本身,而是公号小编在评论区与读者的互动。不少网友感叹,自己居然看完了放出来的100条评论及互动回复。

有媒体同行笑称,“据说全中国新媒体小编都在学习该文的评论互动技巧。”也有读者评论说:“老大让来的,说是看评论和回复。”“隔壁小编特来学习,劳烦挤挤,给个前排~。”

小编凭借一己之力,让严肃的国际时政新闻,和一些网友印象中“冷冰冰”的新华社大火,且好评如潮,有何诀窍?

据说,现在全国小编都在向新华社“小仙女”学习_第1张图片

段位够高,小编可以不忍气吞声

《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这条新闻,属于国际突发时政报道,事件本身具有一定敏感性。但新华社微信公号团队对这条新闻的处理,有两个不同寻常之处,一是极为简洁,题目连标点10个字符,内文只有一句话,所有标点文字算一起才45个字符;二是没有如其他新媒体,配上前后两任沙特王储的个人简介之类延伸性信息。

其实,这是新华社抢发快讯的惯用手法。只是,在国内读者看来,这样的报道方式,出现在一向严肃严谨的国家通讯社身上,有点“任性”。

就像读者“扬科维奇”在评论里说的:“就这九个字还用了三个编辑。”他的意思可能是,字数这么少,用三个编辑太夸张了。

其实,一般读者不知道的是,一条新闻出笼,撰写、核实、编辑、校对等各个环节是很复杂的。比如,两位前后任王储的名字极其相似,如果不认真核实,放错位置不是没可能。

不过,比读者更“任性”的,是新华社小编今天的评论风格。

按照一般主流媒体宁可无功不可出错的习惯,像“扬科维奇”这句有点批评性的评论,可能就不放出来了。但新华社小编不仅敢放出来,而且还小小地“怼”了一下:“王朝负责刚刚,关开亮负责被废,陈子夏负责沙特王储。有意见???”

据说,现在全国小编都在向新华社“小仙女”学习_第2张图片

也正是这条不走寻常路的互动,引起了同行的关注。截至北京时间18:06,“扬科维奇”的评论点赞数有4.4万,新华社小编的回答点赞数更高,达到4.9万,比文章获赞数4万多不少,且还在快速增加。

做过新媒体小编的同行,都有一个共同感受,经常会遇到读者的批评,善意的自然要虚心接受,但常常也会出现令人很难受的批评。遇到这种情况,绝大多数小编虽然会不爽,但只能忍了,因为领导说:“读者是上帝,我们不能得罪。”

其实,如果小编段位够高,面对恶评也可以不用忍气吞声。比如,在新华社这篇报道下面,读者“小小眼睛”可能是看了一些其他互动评论后,说:“卧槽看你们那回复,一脸天下第一的样子,你们怎么不上天???”

新华社小编的回复就很有意思:“‘我们的确上过天,我们的特约记者景海鹏、陈冬在天宫二号上发过稿件,电头就是‘新华社天宫二号电’。而作为‘把地球管起来’的中国国家通讯社,我们也是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想了解更多,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笑脸)”

这个回答,不仅巧妙地将评论的恶意“怼”了回去,而且还借机推销了新华社2016年的重头报道《天宫日记》,可谓“机智起来,连小编自己都吓了一跳”。

这一来一回的互动,也得到读者大量点赞,被顶到了评论区第二的位置。截至北京时间18:23,新华社小编的回复获赞量是22862,大约是“小小眼睛”评论的2倍,可见读者颇认同小编的机智。

小编不是在卖萌,而是让读者看到了“人”

如果认为新华社公号小编只会“怼”网友,那就错了,毕竟“怼”过了头,其他读者也会反目的。

这条报道之所以引起刷屏效应,更重要的还是小编在其他互动评论中体现的魅力人格。先来看几条互动:

据说,现在全国小编都在向新华社“小仙女”学习_第3张图片
据说,现在全国小编都在向新华社“小仙女”学习_第4张图片
据说,现在全国小编都在向新华社“小仙女”学习_第5张图片
据说,现在全国小编都在向新华社“小仙女”学习_第6张图片
据说,现在全国小编都在向新华社“小仙女”学习_第7张图片

据说,现在全国小编都在向新华社“小仙女”学习_第8张图片
据说,现在全国小编都在向新华社“小仙女”学习_第9张图片

可以看出,今天的新华社小编彻底放飞了自我。而这,正是让网友兴奋的地方。因为,此刻他们面对的,仿佛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微信公众号,而是编辑部里一个活生生的人。

对于读者而言,这一点其实很重要。《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在引入微软小冰后第一个月,用户留言数量就从过去的每月2000条左右,上升到超过1万条,涨了5倍。前后的差别,就是多了一个自动回复功能。

不仅是在钱江晚报公号上,自从微软小冰这一机器人被创造出来,她可能已经和网友聊了上百亿条信息。网友明知道是机器人,为什么还喜欢和微软小冰互动,一是新鲜感,二是互动中确实能产生乐趣。

新华社小编今天的评论互动,也是如此。围观群众为何纷纷叫好?因为小编通过三言两语,成功塑造了一个拥有可爱、机智、幽默、胆大、不墨守成规等颇多优点的“小仙女”形象。

这个“小仙女”,擅长网言网语, 抱抱亲亲举高高、王者农药之类,用起来自然不做作,就仿佛一个邻家小妹或闺蜜,在和你逗乐。这么好玩的小编,叫读者如何能不疯狂?

据说,现在全国小编都在向新华社“小仙女”学习_第10张图片

领导,你的小编有“人格”吗?

其实,新华社小编今天玩的套路,并不新鲜。只是因为出现在国社这样的中央媒体里,显得有点出挑。

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几年前就提出了自媒体要有魅力人格的理念,这确实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比如,据传是收到读者赞赏最多的微信公众号“连岳”,就是作者与文章、公号合体的代表。

在传统媒体专栏时代,连岳是一个笔名,但如今这个笔名已经和自媒体合为一体,成为读者心目中一个睿智大叔的形象。

连岳的公众号,读者评论非常多,且很多都写得很长。读者会在评论里,向连岳倾诉各种心思。

连岳为什么能做到?因为,他通过文章的真诚与智慧,成功让读者不再觉得面对的是一个公众号,而是直接面对的连岳这个人。

魅力人格,对读者的黏性非常强。经常会有读者在连岳的文章下评论,自己是第一时间看文章,或者分享给女友(老婆)的同时,也收到了对方分享的同一篇文章,或把连岳推荐给了多少亲友、全班学生……读者为什么愿意讲这些,因为他们觉得,作为连岳的读者,是一件光荣的事,所以要分享出去。

这种魅力人格,是媒体梦寐以求的,因为它不仅能粘住老读者,还是吸粉利器。在新华社这条报道下面,放出来的100条评论里,就有不少网友表白新华社,表示要关注公号。如网友“芒果”说:“新华宝宝你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没想到你是这么可爱的宝宝,必须关注你,比心。”

所以,媒体领导们,你的新媒体小编,有自己的魅力人格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据说,现在全国小编都在向新华社“小仙女”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