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读《大秦帝国》,知成败得失。作为一名卓越的领导者,面对事关生死的大事,该如何取舍,才能快速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从而,顺利达成目标呢?

《大秦帝国》第一部分最重要的事件是卫鞅变法,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去写变法,而是化费了大量的篇幅,写变法前秦孝公对卫鞅的考察,以及卫鞅对秦孝公的三次试探,这是为什么呢?

在秦孝公和卫鞅相互试探的背后,隐藏着哪些管理秘籍,这些问题与卫鞅变法,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呢?卫鞅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呢?


卫鞅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作为领导者,想做成一件大事,关键就在于识人、用人。识人、用人之成败,决定着做事的结果。

秦孝公和卫鞅都是卓越的领导者,所以,他们的选择也出奇地一致,宁可慢慢考察、耐心等待,也决不冒然用人。

那么,秦孝公是如何考察用人的呢?三月为期,深入实地调查。这一招,就叫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调查,事实求是,才能科学决策。古人虽然不懂得这个道理,但,识人、用人的方法是恒古不变的。

实地调研,相信懂政治经济学的人,都深知其重要意义。创业之前,要做详尽的市场调研报告;投资之前,要做详尽的市场分析报告;立项之前,要做详尽的市场竞争分析报告。实地调研,才能避免水土不服,招到真心干事之人。

秦孝公这一招,看似笨拙而缓慢,却直指问题核心。变法是国之大事,不深入了解秦国,找到问题之症结,如何才能对症下药呢?空谈误国,空想没用,唯有踏踏实实、老老实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让能听见炮声的人,去做决策,才能科学高效。

秦孝公不愧是识人用人之高手。

而卫鞅呢?卫鞅作为一名卓越领导者,更是深知深入基层调研的重要性,从而,自觉自愿地深入秦地,与百姓同吃同住,认真倾听百姓心声,用心了解百姓困苦根源,深入思索强秦变法之策。

作为秦孝公,用对人是变法成败的关键。卫鞅呢?跟对人才能做对事!如何管理上级,让上级与自己达成共识,同心协力,相互信任,才能做成事。想变法成功,关键在于跟对明君。


卫鞅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卫鞅是如何做的呢?三试秦王,一试王道治国,秦王拂袖而去;二试儒家、道家治国,秦王不辞而别;三试法家治国,俩人三天二夜彻谈,终于达成共识,推心置腹共议变法。

卫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识劣货,才能辨珍宝。货卖与识家,才卖与帝王,利才能最大。没有明君识人用人,再优秀的人才也无用武之地,只能是明珠暗投。

卫鞅通过三试秦王,达到了三个目的。

一是知己知彼,彻底了解秦王对变法的真实想法。是真变法,还是假变法?用何种方式变法?卫鞅必须心中有数,做好准备,才能决定是否留秦,以及如何变法。真正的高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运筹帷幄于前,决胜千里于后。孙子兵法亦云,胜负不在于战争之中,而在于战前,庙算多者胜。

二是试其心志,知其志向。秦王作为领导者,是沽名钓誉之人,还是志大才疏之人呢?这也关系到变法的成败。有远见卓识之志,才能做大事、成大事。卫鞅想施展抱负,必须要有一个广阔的平台,要取得明君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成功。卫鞅不得不谨慎,再三试探。

最后,秦孝公吐露心声:“强秦,是我的毕生大梦。为了这个梦,嬴渠梁九死而无悔,万难不足以扰我心!三百年以来,变法功臣皆死于非命,此乃国君之罪也。你我君臣相知,终我之世,绝不负君!”

变法能否成功,一在于变法方案本身,二在于国君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三在于变法者的强大执行力。此三者,缺一不可。

三是达成共识,目标一致。变法,唯有上下一心,君臣同心,达到共识,目标一致,才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卫鞅作为卓越领导者,深知变法中的艰难险阻,没有高度的信任,怎敢生死相托!

诚如文中卫鞅所言:“国君对变法主政大臣须深信不疑,不受挑拨,不受离间。否则,权臣死而法令溃。春秋以来三百余年,凡新政变法失败者,无一不是君臣生疑。若无生死知遇,变法断难成功。”


卫鞅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变法千古事,成败在人心。从古至今,改革者都是九死一生,毁誉参半。

秦国卫鞅变法,只所以能够成功,核心就在于秦孝公的知人善任,以及卫鞅的鞠躬尽瘁。

变法需要大无畏的勇气、舍生忘死的奉献、以死相托的忠诚。何其幸哉,秦孝公和卫鞅,英雄惜英雄,相互成就,共同谱写了一篇千古传奇。

你可能感兴趣的:(卫鞅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